去年夏天,一位越南女记者曾在柏林向笔者抱怨说:“中国货太便宜啦,把越南的市场几乎都占了,到处都是‘中国制造’!”笔者当时回敬她:“这有什么不好吗?世界在享受‘中国制造’带来的便宜时,应想到中国如何辛苦才对啊!”
要让别人来想你如何辛苦,这显然只是一厢情愿,尤其是在与“中国制造”有关的“中国输出通货紧缩”和“人民币升值”两个问题上。 尽管中国官方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人民币现在不会升值,但每逢重要的国际场合,西方记者(尤其是美国和日本记者)对此都乐此不疲,比如,在最近欧盟贸易委员拉米访华的记者会上、在第5届亚欧经济部长会议上。当然,美国和日本的一些高级官员也是如此,而日本高官最卖力。
此次强烈主张人民币升值是由美国先挑起来的,紧接着日本也开始大张旗鼓地造势。2002年5月1日,当时的美国财政部长暗示人民币应与美元脱钩(中国现在采取的是“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同年12月,日本内阁财相和媒体几乎同时要求中国将人民币升值。此后,今年1月、2月、6月、7月,有关人民币升值的外界压力就一直没有间断过。笔者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类似说法还会不断出现。
据熟悉内情的金融专家向笔者透露,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财大气粗的日本曾向中国施加压力,而且是几乎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嘲弄口气,意思是:“你中国能不能顶得住人民币不贬值的压力。如果顶不住,那就由日本来”。 在全球市场化和市场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现在真正拥有优势的经济力量就是比较廉价的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与制造能力。在高科技领域,中国离国际市场还有很远距离,中国商品出口只占世界出口总量的5%,可仅加工贸易就占了中国出口总量的55%以上。这就是说,中国从这些出口中仅仅赚取了一点加工费而已,在国际市场上就有这么一点点有“比较优势”的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拥有的国际竞争力还存在两个严重的阻碍。一方面,出口国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案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对中国最需要进口的科技产品却有非常强烈的限制,尽管“巴统”(专门限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出口的西方组织)已不存在,但其实质性影响仍在。
如果自己的竞争力不能坚守,等待中国的会是什么,难以想像,日本为中国提供了最典型的反面教材。1985年9月,日本在半推半就中与美国等国达成“广场协议”,导致美元贬值而日元大幅升值,还引发日本的“购买美国”热。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在120日元兑换1美元的汇率下,汇率每升高1日元,日本的日立公司就将减少230亿日元的销售额,利润减少30亿日元、索尼公司则分别减少330亿和80亿日元、丰田公司利润则减少250亿日元。 另有报道说:“当年日元升值带来的短期利益确实曾令日本国内舆论亢奋。如今,中国少数主张人民币升值的学说也对那段时期津津乐道。”可是,日元升值的最终后果则是日本产业的“空洞化”和“经济泡沫”,并于1989年达到顶峰。紧接着,日本金融机关和房地产公司纷纷倒闭,并由此陷入长达10年的经济疲软状态,至今也无法起身。
笔者相信,人民币汇率肯定不是铁板一块,但人民币币值的变化不应迎合日本、美国的节奏,中国的底线一定要坚守住。如果这次人民币在西方的鼓噪下升值了,过不了多久,还会有其他的“压力”等着中国。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