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关注物流吧,从当年搬家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就知道任何个人和机构都会有物流的需求的。抢夺北京2008年奥运的市场很重要,也许这将是确立国内物流业话语权的契机,但更重要的是,这行业也许将是新兴的、有相当爆发力的产业,甚至对解决就业问题可发挥巨大的作用。
自9月1日北京奥组委宣布市场开发计划正式启动以来,已有9家国外企业被确定为国
际奥委会合作伙伴。该计划的名额共有10个,坊间猜测最后进入这一计划的很可能是一家中国企业。据奥组委官员透露,进入实质谈判的国内企业只有一家,一旦成为国际奥委会的全球合作伙伴,付出的代价必须是5000万美元,尽管这家企业尚未浮出水面,但记者询问多位物流界人士一致认为,几乎没有一家国内物流企业会砸下5000万美元,而且即使已经公布的9家国外企业中也没有一家来自物流业。这让关注物流的记者颇感意外——不久前,北方交通大学汝宜红教授所在的课题组曾经测算过,在2800亿元北京奥运总预算中,与奥运直接相关的物流需求量预计会超过432亿元,也就是物流需求量约占奥运总预算的15%。如此巨大的需求量为什么当奥运市场开发计划正式启动时物流企业却没有纷争抢食?中外企业又是何思何想?
质疑432亿元需求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汝宜红的研究成果虽然被媒体广为热炒,但却遭致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简称“中储”)副总经理姜超峰的质疑。
按照汝宜红的介绍,课题组根据雅典奥运会的经验,预算中有40%与商品和服务有关。现在我们的物流成本占20%左右,因此推断奥运会的物流成本大约为7.7亿元,占奥运会总预算的6.4%,北京总投入2800亿元中,在赛前2683亿元投入中按15%计算包含402.5亿元的物流成本,赛中和赛后加在一起有14亿元之多,因此奥运会预算和北京市物流成本大约是417亿元。课题组还参照中国旅游统计网的数字及雅典、亚特兰大和悉尼奥运会的有关结论得出:与奥运会直接相关的零售餐饮的商品物流需求量大约5亿元左右,与奥运会直接相关的废弃物处理费用为12.2亿元,因此与奥运会相关的物流需求总量大约为432亿元。
长期从事物流实际操作的姜超峰对此推算依据满腹存疑:“‘我们物流成本占20%左右’的依据准确不准确?可以肯定地说,到现在为止,没有一家研究机构确认这种计算方法。”同时,姜超峰强调,奥运物流的费用应当是由物流运营商提供服务产生的费用,包括运输费用、仓储费用和分检费用、配送费用等。因为在我国由于长期形成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组织形式,大多数企业都有自己的运输工具和仓储设施。例如北京市政府原来发布的1800亿元奥运场馆、道路的建设规划,具体实施中生产建材的单位及建设施工单位都有自己的运输工具和仓储设施,虽然奥运基建中的物流量比较大,但委托给专业物流运营商提供服务的量却很小。“退一步说,即使奥运会有400多亿元的物流需求量,但如果不细加考量,乍听起来以为又是一个阿里巴巴的故事,而实际上真正的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量却要小得多。”
悉尼经验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汇集200多个参赛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记者和观众800多万人,使用器材超过120万件。大量人员来往、出行以及比赛前后体育器材的运送,文件、图片的送递等等,需要远比平常更为庞大、复杂得多的物流系统支撑,由此对物流组织与管理、物流技术创新与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北京工商大学何明柯教授建议应当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因为“奥运会的需求千差万别,很显然奥组委不可能花钱建仓库及车队”,这个物流平台是由多个物流运营商、服务商并由多个设施设备系统集成起来所形成的。
很难想象,假如击剑比赛举行时因为器械没有及时运到场馆,运动员无剑可击会是什么样子。难怪国外有文章如此表述奥运物流的重要性:“当奥运圣火在主会场燃起时,每一件物品都必须到位,这是堪与夺取奥运金牌媲美的任务。”好在在北京之前已有许多城市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它们为后来者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以2000年悉尼奥运会为例,奥组委事先建立了奥运物流服务商的选择和评估标准,按不同的服务内容确定多家物流服务提供商。
德国SCHENKER国际公司被指定为悉尼奥运会货运代理提供商,该公司专门成立由澳大利亚分公司100名员工和世界各地分公司100名员工组成的奥运小组。为使奥运物流过程更加顺畅,公司特别编制了客户手册发放给客户,提前教给客户如何进行物品包装、贴标签和填写有关文件及注意事项。据统计,该公司从197个国家和地区组织空运1200吨、海运40000吨的比赛器材、新闻器材和生活物品的运输,并通过仓储面积4000平方米、拥有3000个托盘货位的仓库进行存储、分拨以及向比赛场馆、奥运村、新闻中心和相关酒店配送。
又比如展会物流服务,据《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发表田学军的文章介绍,GEOLOGISTLCS公司为英国广播公司(BBC)参加悉尼奥运会报道提供了完整的物流服务,包括预先制定物流计划,在伦敦对BBC不同地点的设备进行集货、包装,代理电视转播设备集装箱的海运以及16吨广播电视设备的空运。到达悉尼后,又根据BBC的要求进行现场安装。在完成转播任务后,再将货物重新运回伦敦BBC原先的地点。
然而,奥组委设置下一道门坎———每一家希望成为指定服务商的物流企业必须向奥组委缴纳一笔不菲的费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是如此。市场观察人士认为,实力决定一切,尽管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物流需求是一块大蛋糕,但国内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因为自身实力不足很可能迈不过这道坎,能够进来分食的大概也只有为数不多的中外物流巨头。
中储欲竞标国际货代
中储以1.3亿平方米仓储面积多年稳坐全国头号仓储公司的交椅,遍及各地的仓储和配送网络一直是其传统的竞争优势。近年来,中储着力开拓新的物流业务,在国际货运代理业务领域异军突起。广西来宾电厂1700个集装箱机器设备的安全运抵就是由中储作为总承包商运作的,整个方案由其设计,然后每一段运输外包给一家运输公司承担,其中涉及到水运、路运、火车运输的衔接,前后有10多家运输公司共同参与完成。
以中储的实力,岂能放过2008年奥运物流的商机?“我们的仓储设施分散在全国各地,但奥运会只集中在一个城市进行,所以仓储和配送的全国网络优势在北京地区发挥不出来。”姜超峰透露,中储计划竞标国际货运代理的奥运指定提供商。“各种比赛用的或与比赛相关的器材及设施从国外运到国内以及最后再运回去,在各种运输工具之间转换,保证货物到达安全、准确,需要国际货运代理商全程负责,而这也正是中储的长项。”
中外运出语谨慎
相比于中储奥运物流计划的出台,中外运实际上早已名噪天下。
申奥结束不久,中外运就与中国奥委会签订了为期4年的合作协议,成为中国奥委会、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货代及物流独家赞助商。中外运有关人员也在不同的场合表示过对2008年北京奥运物流志在必得的雄心,“中外运经过10多年的积累已在全球形成了一个非贸易物流的运输网络”。
中外运头顶上罩着的一道道奥运物流的光环,因此被认作是中国本土物流企业进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急先锋,人们甚至猜测中外运的目标是要跻身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的行列。现在,北京奥组委已经正式启动市场开发计划,记者因此向中外运了解其成为2008北京奥运物流赞助商的进展情况,却不料遭致婉拒,有关人员三缄其口,只是表示:仍在与奥组委密切接触中,目前尚没有正式结果,不方便此时接受采访。
业内人士分析,如果要让中外运拿出5000万美元成为国际奥委会的全球合作伙伴,风险不言而喻,中外运断不能接受。“尽管中外运在国内同行中实力雄厚,旗下各有一家A股上市公司和H股上市公司,并且有多家合资的快递公司,但中外运的风格是稳健经营,不会贸然押下巨资赌明天”。
不过,中外运稳扎稳打的风格也表明它具有一个完整的、连续的战略目标,即使与奥组委在某个高级赞助商项目上谈不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外运已经整装待发,只是外界目前还不清楚它将以何种方式参与、选择哪一项奥运物流业务。
中远物流强攻物流软件
与中储和中外运不同,中远物流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将争取成为奥运物流服务商的同时,还证实公司目前开发了一个提供给各个物流运营商使用的软件。
另据中远物流信息部张先生介绍,在不久前举行的该软件论证会上,来自科技部、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市信息化办公室的官员以及一部分物流界人士给予了较高评价。不过,他表示新开发的软件目前仍处于评审的过程中,有待科技部的最终确定。该人士似乎有所顾忌,多次表示“我不清楚”而不愿多讲,只是特别强调软件目前与奥组委还没有任何关系。
一位参加论证会的专家认为,中远物流开发的这套奥运物流软件“确实很有必要,弥补了北京数字奥运的不足。但是最后一关应当通过奥组委的评审,同意进入奥组委统一的操作系统,这样软件才能发挥出作用,中远物流自身也才能因此而获得新的经济价值”。
外资借机起飞
那么,在奥运物流的项目上,还有没有一掷数千万美元的高级赞助商呢?
答案是“有”,但不是中资企业,而是来自国外跨国物流企业。道理很简单,经过几年渗透,外资战车已经驶入中国物流市场,现在的问题是它要加速。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它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起飞机会,盈利或许已经不是Fedex、马士基等跨国物流企业主要实现的目标,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通过成为物流赞助商的巨大影响力一夜成名,大举进入中国物流市场,从而快速实现拓展之梦。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外物流企业的运作风格虽然迥异,战略目标也不同,但与参赛运动员一样,它们也都要在这个体现“更高、更快、更强”奥运精神的赛场上证明自己。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