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成为“世界上最大水利工程”的南水北调工程,近日已正式开始了东线工程的建设。从各方面的情况分析,南水北调不仅能够缓解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状况,而且将为水利建设、建筑材料、工程机械、污水处理等行业带来巨大的商机。
根据《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该工程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东线、中线、西线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江河逐步构成宏伟的“四纵三横”的“中华水网”。全部工程完成后,每年将从长江向北方地区调水448亿立方米,接近于一条黄河的总水量,其工程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它是迄今我国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水利部副部长张基尧介绍,初步匡算,南水北调工程静态总投资约5000亿元。
工程竣工,44座大中城市可摆脱缺水制约
江苏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起点。水利专家告诉记者,东线工程是在江苏江水北调工程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和向北延伸的,总投资650亿元,分三期实施,其中调水工程390亿元,治污工程260亿元。其从江都抽水站和即将兴建的宝应站抽引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为输水干线和分干线,逐级提水北送,并连通作为调蓄水库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在山东省通过隧道穿过黄河后自流到天津。输水主干线全长1156公里,输水渠道的90%可利用现有的河道和湖泊。黄河以南需新扩建51座泵站,输水主干线全长1156公里,江苏境内输水干线404公里,共分9个梯级,需新扩建33座泵站。
南水北调工程可基本缓解受水区水资源供需紧张局面,逐步消除影响北方经济发展的“瓶颈”,对沿线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可使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等北方44座大中城市摆脱缺水的制约;同时它将为北方地区人民提供清洁的饮用水源,彻底改变受水区内700多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和其它含有害物质的地下水的局面,提高受水区人民生活质量,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机会和空间。到2010年,预计可将原来挤占的农业用水15亿立方米和城市污水经达标处理后的16亿立方米水补偿农业。
建筑施工和建材业将受其益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将直接拉动沿线经济增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按照10年建设期进行初步估算,工程近期投资每年将拉动我国GDP增幅0.12个百分点,而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将通过乘数效应进一步扩大。经验表明,投资中有40%可转化为消费。按2000年底的价格水平估算,东线和中线一期工程实施后,多年平均直接效益约为560亿元/年。
据分析,在东线一期工程和中线一期工程中,将有千亿元左右的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建筑设施或工程安装。这无疑给施工企业提供了一次绝好的商机。但是,据记者了解,在东中西三条线路施工中,会出现高寒地区筑坝、深埋超长隧洞施工、大型薄壳渡槽高强预应力混凝土施工等情况,所以,对施工企业的资质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有实力的施工企业,可以在这场市场角逐中抢得一份“蛋糕”。
同时,南水北调工程所需建筑材料如水泥、钢材、木材等,也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根据工程规划方案,东线和中线一期工程供需消耗水泥近800万吨。这为工程沿线地区的水泥生产企业,以及特种水泥生产企业提供了一个抢占市场先机、扩大市场份额的好机会。
另据统计,按每5至10万元投资创造一个就业机会估算,在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建设期间,每年可增加约18万个就业机会。在工程建成后的运行期,随着广大受水区水资源条件的改善,企业生产结构和规模也会随之变化,一些新兴产业将得到迅速发展,扩大就业的机会将进一步增多。此外,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也为提高黄淮海流域城市化水平提供可靠的水源保证。
建设“清水走廊”,给环保行业带来机遇
南水北调工程将较大地改善黄淮海平原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别是提高受水区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对实现受水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到2010年,相关地区地下水年超采量将减少36亿立方米,可有效遏制其地下水位的下降,对地面沉陷等环境地质问题的解决,缓解北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当然,南水北调工程对周边环境还是会有一些不利影响,但是有关专家在工程总体规划中已经制定并正在实施切实可行的治污方案。在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强调节水为本,清洁生产,治污为先;配合截污导流、污水资源化和流域综合整治工程,形成“治理、截污、导流、回用、整治”一体化的治污工程体系。有关部门重点研究了东线输水水质安全、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东线一期工程和中线一期工程对长江口海水入侵的影响。工程不仅要建设“清水走廊”,而且要成为“绿色走廊”。
由此,南水北调工程也给水污染治理行业带来了新的市场空间。东线治污规划建设的相关工程有369项,总投资达238亿元,其中一期工程为140亿元。在东线工程受水区、输水区及其相关水域内,将分别实施“清水廊道”工程,用水保障工程及水质改善工程,其中包括城市污水处理、截污导流、工业结构调整、工业综合治理、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