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黄河2003年洪水 我们应该如何防汛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3-12-09 11:51   来源:河南报业网

迟来的黄河之汛 2003年8月下旬,黄河在干渴中再次平静地度过了“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喟叹黄河“汛期无汛”的议论声也随之渐次泛起……可是,就是这个8月,多年不曾谋面的“华西秋雨”正在黄河中游的天空悄然酝酿

迟来的黄河之汛 2003年8月下旬,黄河在干渴中再次平静地度过了“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喟叹黄河“汛期无汛”的议论声也随之渐次泛起……可是,就是这个8月,多年不曾谋面的“华西秋雨”正在黄河中游的天空悄然酝酿、聚集、生成,终于在此后的近两个月内,造就了一场紧似一场的大河迟来之汛,让常年坚守黄河、渭河两岸的人们,渐渐感受到了远远有别于其他年份的“黄河秋汛”的味道。 一、今年的黄河怎么了? 90年代以来,国人眼中的黄河以“断流”而闻名。许多人甚至断言,黄河已变成一条内陆河、季节河。“黄河防汛”似乎也已成为遥远的历史教科书中的一页。但是,在经历了多年持续干旱的困苦之后,2003年一场连续50多天的洪水,一下子将黄河防洪变得匪夷所思。 采访中,关于这场秋汛洪水,记者听到了很多来自各方的声音,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 “造成今年黄河下游水灾的水量根本称不上洪水”,“河流滩地就是要过洪水的,堵复黄河滩区生产堤是不可取的,因为漫滩有助于消除日益严峻的‘二级悬河’形势,有利于形成多泥沙河流好的河道形态”——水利专家如是说。 “许多老百姓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都在滩里,不堵住生产堤决口,不让水尽快退下去,滩区老百姓怎么办?如果小浪底水库关闸,下游滩区生产堤的口门一两天就能堵住”,“洪水又不是年年来,滩区这么多土地如果不利用不是浪费吗?”——这是下游滩区生产堤决口所在地政府官员一直坚持的观点。 “小浪底工程原本就没有把保滩作为设计目标,如今2000多个流量就要求小浪底水库控制甚至闭口,下游河槽一再萎缩,今后黄河防洪还怎么防?”——一些院士也亮出了自己的态度。 各方的众说纷纭,人们各持己见。社会关注的目光在2003年的后汛期,由淮河转向了黄河,许多人不约而同地提出了这样的问题:2003年的黄河到底发生了什么?面对下游有着近两百万人口的滩区和两岸蓬勃发展的经济,已走过半个多世纪安澜岁月的黄河防汛将如何续写? 搜索这些问题的答案还要从黄河防汛的术语——秋汛讲起。 二、复杂河情下的枯丰急转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母亲河的代名词,但从洪水层面诠释黄河,历史又给了她另外一个名字——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这“患”的根源就在于洪水灾害的巨大影响。 黄河洪水主要分为四类:伏汛、秋汛、凌汛和桃汛。发生在7、8月份的暴雨洪水被称为伏汛,如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58.7”洪水、“82.8”洪水,洪峰流量分别达到了22300立方米每秒和15300立方米每秒,峰高量大,但持续时间不长。而发生在9、10月份的洪水则为秋汛,秋汛的洪峰流量往往不大,但持续时间长、总水量多是其突出的特点。此外,由于黄河在宁蒙、豫鲁河段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每年冬春季节都要发生特有的“凌汛”。凌汛间的冰凌洪水来势猛、冰坝造成水位高涨,加之天寒地冻,取土防守极其困难,解放后曾造成1951年和1955年的两次决口。 虽然黄河汛情多变,但这并不是防汛的难点和忧患所在。让历朝历代防不胜防,及至今日仍如履薄冰般的黄河洪水,其根本在于黄河大大有别于其他江河的复杂河情。具体地说,由于大量泥沙淤积在黄河下游河道,致其不断抬高。目下的黄河河床较之20世纪50年代普遍抬高了2至4米,河床高出两岸地面4至6米,局部河段高出10米以上,造就了世界闻名的“地上悬河”。这种河床不断淤积抬高的趋势,不能不让人产生“黄河涨上天怎么办”之忧思。实际的例子正在验证这种可怕的趋势:1996年8月,黄河发生了一场7600立方米每秒的中常洪水,而花园口站的水位竟然比1958年22300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还要高出0.91米。 在河床不断抬高的同时,黄河近年来又时逢枯水期,一方面来水量锐减,一方面沿黄工农业用水又在不断增加,黄河下游水沙条件发生很大变化。滩区生产堤的大量修建又人为缩窄了行洪河道,使大部分泥沙不能上滩,淤积在了生产堤以内的主河槽中,形成了槽高于滩、滩高于背河地面的“二级悬河”局面。据河务部门测算,黄河下游的“二级悬河”河段已从开封市附近的夹河滩水文站一直发展至入海口,最为严重的80多公里河段主河槽已高出滩地4米多。 再看看黄河特有的河势,黄河自河南孟津县白鹤段至山东东明县高村段,299公里的河床均为沙质,水流宽、浅、散、乱,河势游荡多变,即使中小洪水也经常改变河势,极易形成威胁大堤安全的“横河”、“斜河”,造成堤防冲决。黄河下游堤防多是在历史民埝的基础上修筑而成,除堤身存在裂缝、洞穴等隐患外,历史上的决口口门多达390多处,虽经国家斥巨资加大了防洪工程建设,但基础渗水、漏水的隐患依然存在,大堤偎水后就会发生管涌、渗漏、坍塌等险情,若抢护不及,就有发生大堤溃决的危险。 这就是为什么黄河被称之为“洪患”的主要原因,而近年来黄河水资源的锐减导致水情的变化,似乎又加重了这“患”的阴影。就在今年上半年,黄河的来水量异常偏枯,直逼50年来最低值。为确保黄河不断流,最大限度地满足两岸生活、生产用水,从上至下各大水库的水量都被调用,几近死库容,而下游的第8次引黄济津又迫在眉睫……正在各方都在为黄河水资源紧缺而忧心忡忡之时,昭示着黄河复杂水情的枯丰急转现象不期而至,当人们还未从干旱缺水的企盼中转过味儿来,铺天盖地、连绵不断的大雨已将黄河整个中下游流域覆盖,迅猛的洪水突现眼前,而且这一来就是持续50多天、久违的秋汛大洪水。 三、历史罕见的黄河秋汛 从表象特征上讲,今年的黄河洪水可以说是自1981年以来历时时间最长、洪水总量最大的秋汛。从生成机理上讲,是一场罕见的“华西秋雨”天气,造就了黄河上十几年不遇的秋汛。 今年的黄河秋汛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上中游降雨多、强度大。8月25日至10月12日,降雨量比常年明显偏多,其中9月份渭河下游、三门峡花园口区间偏多100%~150%,黄河下游偏多130%~200%10月份黄河流域降雨量与历年同期相比,除兰州以上偏少6.5%外,其余地区偏多40%~200%。黄河流域出现了近20年来未曾有过的强降雨。 ——洪水来得晚。黄河1990~2002年的13年中,仅有1995年洪水出现在9月1日后,其他均为9月1日前。而今年黄河干支流9月1日后出现了十几次洪水过程,黄河下游洪水过程一直持续至11月下旬,与凌汛期连在了一起。秋汛集中出现在这么晚的时间,属50年来罕见现象。 ——峰小、时长、水大、沙少。由于小浪底、三门峡、陆浑、故县水库的拦蓄运用,大大降低了洪峰流量,花园口站最大流量仅为2780立方米每秒,与历年较大洪水相比,属人为的明显偏小。黄河下游秋汛4次洪水过程,基本属于连续洪水,持续了80多天,与历史上的较大洪水相比,洪水持续时间平均多出60~70天,水量平均多出80多亿立方米而每立方米水的平均含沙量分别小了20~70公斤。 ——中下游、干支流同时发水。自8月25日后,黄河中下游干流及主要支流渭河、洛河、伊河、沁河、大汶河相继发生17次洪水。除渭河出现了首尾相连的6次洪水过程外,其他支流的来水量、洪水位也达到或接近有实测记录以来的最大值。黄河下游小浪底至花园口区间来水量居历史同期第二位,共有超过100亿立方米的滚滚洪流通过下游花园口水文站。 在洪量大、历时长的秋汛严峻考验面前,黄河防总综合考虑水库、下游防洪、水资源等诸多安全因素并为实现减淤的目标,科学调度万家寨、小浪底、三门峡、故县、陆浑等干支流水库,竭尽全力拦洪削峰,将下游洪水流量控制在2500立方米每秒左右,有效减轻了下游防洪的压力,减少了黄河下游的险情灾情。但是,因大量生产堤的束缚,加之“二级悬河”、河势摆动和强风浪的袭击,黄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险情和灾情,下游少部分滩区进水。 ——在渭河下游,从8月25日开始,6次洪峰接踵而至,汹涌的洪水共撕开干支流堤防9处决口,同时造成河道整治58处、1276座坝垛出现较大险情。下游河道全部漫滩,249公里堤防全线偎水,最深达3.5米。这次渭河建国后罕见的秋汛洪水共淹没耕地65万亩,撤离人口22万。 ——黄河干流今年汛期总水量达到365亿立方米,下游大堤共有27段116公里偎水,在风浪淘刷之下,大部分偎水河段发生渗水、坍塌等险情。下游控导工程共有268处、1744道坝发生险情。在国家防总领导下,经过黄河防总和豫鲁军民的全力抢护,没有出现跑坝、垮坝。 ——9月18日,兰考菜集控导工程35号坝上首生产堤溃口,形成串沟造成兰考至东明滩区进水,并使该段数十公里大堤偎水,最大水深6米。该段大堤经受了历史上最长时间和最高水位洪水的浸泡,加之该段堤防处于最为薄弱的“豆腐腰”河段,堤防基础较差,尚未经过淤背加固,导致出现渗水、管涌等险情。 ——由于受投资和施工条件的限制,黄河控导工程普遍根基较浅,又是旱地建设。新建工程通常要经过多次抢险才能得到加固,趋于稳定,抢险本身就是工程建设的延续。90年代以来,黄河下游新建1300多道坝,这些工程均未经受过大水的考验,今年洪水持续时间长,新修工程因长时间受洪水顶冲,出险较多。 四、不容回避的防汛难题 据黄河防总办公室介绍,今年黄河洪水“频次多、历史长、总洪量大”是滩区受灾的直接原因。一般情况下,黄河一场洪水过程持续时间在15天左右,而今年洪水过程却长达50多天。滩区进水不能及时排出,加上大风的袭击,造成部分村台受水浸泡,房屋倒塌。此外,兰考至东明滩区处于“二级悬河”最为严重的河段,河道横比降大于纵比降,其中杨小寨断面的横比降达到24‰,生产堤一旦溃口,洪水便顺势入滩。这就是目前造成滩区“有水就淹”和黄河 “小水大灾”的主因。 黄河防总常务副总指挥、黄委主任李国英告诉记者,防秋汛与防伏汛有所不同。首先必须树立长期抗洪的思想准备。今年的秋汛洪水持续时间将近两个月,从渭河到黄河,从上游到下游,防汛部门和抢险人员个个人困马乏,这个时候的防洪工程和部分偎水大堤又受洪水顶冲和长时间浸泡,最容易出问题,稍有松懈,就可能出现重大险情;其次,水库调度与控制运用难度极大。通常的伏汛洪峰虽然很高,但持续时间不长,经过测算能够对其总水量和后续洪水有个大致的预估,从而对水库联合调度做出科学的决策。秋汛洪水因历时长,对后续洪水无法做出准确预报,这就要求水库调度必须在极其艰难的情形之下做出抉择,在多次洪水之间的调度和库容的分配上做出符合实际的准确判断。第三,由于洪水长时间的冲刷,导致河道控道工程普遍出险,程度甚于伏汛,如果抢险力量跟不上,将造成洪水直冲大堤的危险局面。 除了以上道道难题之外,在今年黄河秋汛的防汛调度与抗洪抢险中,黄河防总还要充分考虑来年灌溉用水与防洪之间的矛盾,防秋汛库容与防凌汛库容相互占用的矛盾等等,尽最大可能实现洪水资源化,为即将到来的凌汛期做好准备。 每年汛前,我们总能听到这样一个声音:黄河下游的洪水依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黄河防汛无小事。可是,我们每年又总在看到,由于持续的干旱,防汛麻痹思想无处不在,防汛责任意识正在一步步走向弱化。一场迟来的秋汛有力地撞响了那个声音,无情地击碎了那些侥幸。黄河防洪必须在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间作出果断而科学的抉择,因为下一次更为迅猛、更为复杂的秋汛、伏汛,还有凌汛,也许离我们并不遥远…… 艰难的多赢 面对2003年秋汛洪水的“拷问”,社会关注的目光,都聚焦在驯服滔滔洪水的决策中枢——黄河防总。在“大考”面前,黄河防总从容“接招”,实施干支流小浪底、三门峡、陆浑、故县水库联合运用,综合考虑拦洪、减灾、减淤、洪水资源化等因素,实行干支流水库水沙联合调度,适时拦蓄洪水,充分利用时间差、空间差,让洪水流量、含沙量在花园口水文站 “对接”,达到错峰削洪、排沙、冲刷河道的目的,对洪水进行成功调度,大大减轻了伊洛河和黄河下游防洪压力,成功避免了支流伊河、洛河、伊洛河和黄河下游出现大面积漫滩,保障了黄河滩区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理性决策 调控洪水 2003年7月30日 8时,黄河中游干流府谷水文站发生了13000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为该水文站有实测记录以来的最大洪水。 也就是从这一天起,2003年秋天里的黄河和黄河防总再也没有平静过。 8月25至26日,黄河支流泾河、沁河相继出现洪水,其中泾河景村水文站出现了该站建站以来的第四大洪水。 8月29日,洛河卢氏水文站出现有实测资料以来的最大流量。 8月30日21时,黄河最大支流渭河咸阳水文站发生1981年以来出现的最大洪水。 …… 滔滔洪水使平时沉默甚至趋于干涸的黄河,狠命啃噬着黄河堤防,一时间,汛情电波飞快地传向黄河防总、国家防总和党中央国务院。 一场场洪水发生了,一次次给洪水安排出路的防控战、调度战打响了。 黄河防总办公室负责人说,今年洪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上下游、干支流同时发生,而且“首尾相连”, “洪水后浪追前浪”。 综观整个调度过程,可以用“运筹帷幄、紧张有序”来形容。黄河防总合理运用防洪工程,通过“四库水沙联合调度”,使洪水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7月29至30日,黄河中游出现了局部强降雨过程,暴雨集中在山陕区间北部,形成了今年黄河中游第一场洪水,府谷水文站流量13000立方米每秒,为该站有实测资料以来的最大。8月26日至9月6日,黄河全流域的强降雨过程使各条支流相继发生洪水,其中最大支流渭河先后出现两次洪峰。当中游各支流洪水汇合进入黄河干流后,黄河防总超前谋划,考虑到2004年黄河下游供水及引黄济津水资源的安全,提出了以拦蓄洪水、削峰为主的运用方式,利用今年刚刚全面投入防洪运用的小浪底水利枢纽拦蓄洪水,将大部分洪水都拦蓄在小浪底库区。 紧接着的9月6日,为确保防洪和小浪底水库安全,同时实现下游河道冲刷、小浪底水库排沙等目标,黄河防总进行了防洪预泄调度,并结合实施了更大空间尺度的调水调沙试验。 9月17至19日渭河流域发生第四次降雨过程,华县站、潼关站分别于21日、22日出峰,至24日6时,小浪底水库水位距2003年防洪运用上限按照255米仅剩27厘米。黄河防总考虑到时间已接近汛末,在确保小浪底水库安全的前提下,为减轻下游防汛抢险的压力,并兼顾减少下游滩区损失,小浪底水库进行缓慢拦洪控泄运用。为此,自9月24日8时起,小浪底水库又转入防洪调度运用,按控制花园口站流量2500立方米每秒左右、含沙量30千克立方米下泄。 10月4日18时30分,受渭河5号洪峰和北洛河洪水影响,潼关水文站出现今年入汛以来4270立方米每秒的最大流量。而此时,小浪底水库即将突破经批准的255米的最高运行水位。黄河防总办公室迅速组织了由黄河防总、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局、黄委设计院等单位专家组成的大坝安全评估组进驻小浪底库区,在得出大坝安全的情况下,经批准,小浪底水库突破255米运用,化解了第5次洪水带来的压力。 10月8至11日,黄河中游发生第6次强降雨过程,根据水文预报,10月中旬黄河中游将产生25亿立方米的洪量。根据水情分析,小浪底水库必将超260米水位运行一段时间。面对愈加严重的防汛形势,黄河防总办公室果断作出决策,在确保小浪底大坝安全,水库蓄水不超过265米的前提下,启用万家寨水库拦蓄黄河干流部分洪水,实施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陆浑、故县五座水库联合调度。进入10月中旬以后,黄河防总对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再次作出调整:以水库安全为主,兼顾缓解下游抢险救灾紧张局面,三门峡水库提前拦洪,以减轻小浪底水库压力,使小浪底水库水位尽快回落到260米以下。 担此重任的还有故县水库。8月27日以来,伊、洛、沁河普降中到大雨,个别站降大到暴雨,29日洛河灵口站、卢氏站相继出现洪峰。根据分析,故县水库将超过汛限水位,分析入库洪水实况和趋势,黄河防总及时调整了水库泄量,8月30日9时起控泄300立方米每秒,8月30日13时起控泄500立方米每秒,8月31日11时起控泄800立方米每秒。8月31日至9月1日,洛河上游又发生强降雨过程。黄河防总根据当时水情、预估来水和水库蓄水情况,从9月1日14时起按1000立方米每秒控制泄。从8月29日8时到9月4日8时,故县水库有效削减洪峰,最大拦蓄水量达1.61亿立方米,保护了洛河下游沿岸安全。 在陆浑水库,一场紧张的调度同时在进行着。8月29日,伊河上游发生洪水,黄河防总办公室要求水库水位接近汛限水位时,按进出库平衡运用。9月1日11时起又调整为按1000立方米每秒控泄。经调度运用后,伊河的两场洪水在陆浑坝下均被控制在 1000立方米每秒以内,最大拦蓄水量达1.53亿立方米。 在庆幸的同时,我们不能不佩服黄河防总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的胆量和勇气。 在此次洪水中担当重任的“四库联调”其实是第一次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在整个调度过程中,由于三门峡水库运用受限,故县、陆浑水库库容有限,小浪底水库虽然有较大库容,但是因为该水库是高土石坝,且处于蓄水运用初期,运用水位必须分阶段抬高,除短期运用外,最高运用水位不能超过260米。此外,为满足今冬明春防凌要求,也不能蓄水过多。一方面,洪水不断产生,水库有效拦洪库容越来越小,调度空间极其有限。另一方面,由于洪水持续时间长,下游险情、灾情日益增多,不能再增大下泄流量,各种矛盾也随之日益尖锐:局部救灾和整体防洪的矛盾、降低潼关高程和三门峡运用方式的矛盾、水库安全和下游滩区安全的矛盾、防洪和蓄水的矛盾等交织在一起,使得水库调度的每一次抉择都需要十分慎重。 四库运用,多次调蓄。黄河干支流水库起到了关键作用,把一次次较大的洪峰变为平缓的流量,减少了下游漫滩带来的一系列危险和灾难。但是,在看似平常的水库调度背后,还隐含着外界不曾了解的众多难题,时刻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毅力和胆识。 调水调沙 防洪减淤的双赢 调水调沙是解决黄河泥沙问题、实现黄河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之一。2002年7月4日,经过精密筹划,黄河进行了首次调水调沙并获得成功。与去年相比,今年的“调水调沙”是治黄人以全新视角和勇气诠释现代治黄涵义的又一次积极探索。用他们自己的话讲,这次调水调沙试验被称为“无控区清水负载,小浪底调水配沙” ,实现拦洪削峰、减少淤积、冲刷河道的多赢局面。 9月5日至6日渭河发生第三次洪水,黄河防总办公室经过紧急会商得出结论:在不考虑本次洪水的情况下,河道入库总水量达30亿立方米左右。而此时小浪底水库水位为244.43米,蓄水量53.70亿立方米,距经批准调整后的汛限水位相应蓄水量仅差6.2亿立方米;故县、陆浑水库已达汛限水位,此时,小浪底坝前淤积面高程182.8米,按照防洪预案,小浪底水库达到183米就要进行防淤堵排沙运用。 水文部门监测的数据还表明,今年黄河下游的洪水基本上属于清水,而上中游洪水属于高含沙洪水,小浪底水库在拦蓄洪水的同时造成大量泥沙淤积。在此情况下,黄河防总决定在进行防洪预泄调度的同时,利用小浪底水库把中游洪水调控为挟沙量较高的“浑水”;然后再利用伊洛、沁河的清水对“浑水”进行稀释,共同输送泥沙入海。 根据制定的2003年黄河调水调沙调度预案和当前的水情、工情,黄河防总制定了 “03.9”洪水四库水沙联合调度(调水调沙)预案。通过前期实测资料分析、数学模型计算和实体模型试验, 综合考虑水量、沙量、水库运用和黄河下游防洪安全,最后“拍板”:此次调水调沙试验从9月6日9时开始,到9月18日18时30分结束,小浪底水库下泄的“浑水”与小花间清水“对接”后在花园口站形成流量为2400立方米每秒左右、含沙量30千克每立方米的径流过程。 为做到精细调度,在6天河道水量预估的基础上,实施了以4小时为一个时段、小花间36小时流量过程滚动预报,多个水文站进行24段制报汛。对小浪底水库实行了4小时一个时段,每次两段制的平均流量、平均含沙量的实时调度。 在近13天的时间内,小浪底水库下泄沙量0.74亿吨,小浪底水库进水塔前浑水层完全消失,有效解决了坝前闸门淤堵问题。下游主河槽过流能力得到一定提高,增幅100~400立方米每秒。 更为重要的是,此次调水调沙实现了积极利用小浪底水库宝贵库容拦蓄粗沙的目标。专家认为,小浪底水库拦粗排细,对泥沙进行分选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但是,今年黄河防总利用上游的这种高含沙洪水,经过三门峡水库泄洪排沙后在小浪底库区产生了异重流,并在到达坝前时形成25米高的细沙悬浮层,黄河防总据此要求其适时打开孔洞,将细沙洪水排出去,从而成功实现了小浪底水库拦粗排细。 有效削减洪峰 减轻下游灾害损失 对本次干支流洪水调度,黄河防总冒着巨大的风险,进行了果断、科学决策,在洪水调度过程中,陆浑水库是病险库运行,小浪底、故县水库超汛限水位运行,避免了多次多股洪水汇合叠加后造成黄河下游大堤因“二级悬河”加剧带来的堤防长期偎水,极大地减轻了防洪压力和下游滩区灾害损失。 8月27日,黄河三门峡站出现洪峰流量3830立方米每秒洪水,考虑小花间来水,水文部门预估,假如小浪底水库按入出库平衡运用,花园口站9月1日20时将出现4200立方米每秒左右的洪峰流量。而经过三门峡、小浪底、陆浑、故县四库联合调度后,花园口站洪水涨势缓慢,9月1日20时花园口实际流量为1670立方米每秒,削峰率达60.2%。 据黄河网报道,黄河防总办公室专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9月7日,黄河三门峡站出现洪峰流量3100立方米每秒洪水,9月6日洛河卢氏站1310立方米每秒洪水,伊河东湾站1440立方米每秒洪水,如果没有小浪底、故县、陆浑水库的拦蓄、削峰、错峰,三股洪水将于9月8日在花园口站遭遇后出现6000立方米每秒左右的洪峰。经过四库联合调度后,花园口9月8日的日平均流量为2480立方米每秒,削峰率57%。 由于采取了非常规的调度方式,下游只淹没耕地12万亩,影响人口14万多人,外迁3万多人。这与没有小浪底水库的运用具有天壤之别。 不仅如此,黄河防总还在变洪水灾害为利,最大限度地实现洪水的资源化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据初步统计,自8月25日至今,小浪底、陆浑、故县三库共拦蓄洪水40多亿立方米,充分保证了今年秋冬和明年春天黄河下游用水和引黄济津的需要,为确保黄河不断流储备了充足的水源。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