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前不久分别通过水利部的审查,并通过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评估。
长江水利委员会的王忠法副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基本能够满足今年的开工要求,现在工程开工建设正进入读秒阶段。
一、准备工作做了50多年
南水北调工程由东、中、西线构成,中线工程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规划,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东北缘陶岔渠首闸引水,沿唐白河流域向东北而行,到达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在郑州以西穿过黄河,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到达北京、天津,需开挖干渠约一千四百公里。
长江水利委员会分管南水北调中线前期工作的王忠法副主任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前期工作已开展了半个多世纪。
1953年2月中旬,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前身——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简称长办)领命进行南水北调的研究任务。
查勘小组反复考察、搜索、比较,最后在汉江和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处,找到了连接伏牛山脉和桐柏山脉的一处垭口,俗称方城缺口。楚国曾在这个宽30公里的缺口筑城御敌。北宋漕运使程能为将洞庭湖区的大米运到京城开封,也曾组织十万人在这里挖沟引水,但工程未完工便毁于洪水,至今留下遗迹——“始皇沟”。
低而平坦的方城缺口海拔高仅149米,从丹江口建库引水,经唐白河平原,过南阳盆地,到这里只须开挖约20米深,就进入了淮河流域,通过新建的总干渠,就可以实现从丹江口到华北的全程自流引水。
1958年9月,丹江口工程作为“会师三峡”的首个工程和建国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正式开工。1973年,湖北清泉沟、河南陶岔两个引水闸建成,一期工程完建,两省360万亩农田受益。同时陶岔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可直接为调水服务。
半个世纪后,以丹江口引汉调水线路为雏形的中线,从50多条调水线路中优选出来,和东线、西线一道,构成了南水北调工程引水的主体格局。
作为已基本建好的水源工程,丹江口水利枢纽(国家投资仅9亿元),为今天的中线调水节省投资逾百亿元。
二、移民事关工程成败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涉及湖北省和河南省的5个县市区。移民包含三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是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坝区移民,第二部分是水库的移民,第三部分是总干渠移民。
今年新春伊始,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组织了八百多名技术人员奔赴丹江口库区,展开为期八十天的野外作业调查,即使在“非典”肆虐的日子也未曾中断,编制出《丹江口水利枢纽大坝加高工程初步设计阶段水库淹没实物指标调查报告》,并通过国家水利部门的审查。
长江委设计院库区处处长尹忠武介绍,丹江口水库淹没及影响人口22万多人,移民总数量将达到30万人以上。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基尧指出,丹江口水库移民安置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成败的关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安置将遵循县外省内外迁安置的原则。湖北移民的去向是汉江中下游地区容量宽裕、经济发达的地方,主要安置在襄樊、荆州、仙桃、孝感等8县市。而河南境内将安置在郑州、南阳、洛河、许昌等9县市。
长江委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库区处三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袁锦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丹江口水库移民安置规划工作的难度在于农村移民比重大、老移民多、多数移民生活困难,一期移民与二期移民的关系处理等等。
袁锦明告诉记者,为确保移民能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丹江口水库移民规划明确规定,农村移民要保证人均1到1.2亩,城镇城郊移民人均也应达到0.5亩,移民补助标准不低于三峡移民标准。
三、文物保护同时进行
按设计,丹江口水库正常蓄水位将于2008年从现在的157米提高到170米,淹没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约300平方公里。这意味着从远古的恐龙蛋化石群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武当山上的部分明代古建筑群等珍贵文物所在地都将被永久淹没。
湖北省考古研究所所长王红星介绍说,公元前20世纪至公元10世纪以前,中国一直以西安、洛阳为政治中心。丹江口库区所在的地区与华东、华南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汉水和丹江的水陆交通。这里的文化沉积要远比地势险要的三峡库区深厚,文物的价值和数量都超过三峡库区。
丹江口市博物馆负责人回忆,丹江口水库一期工程蓄水时,考古人员仅开挖遗址约8000平方米,发掘古墓葬100余座,尚不到整个古墓葬的1%,绝大多数古墓葬沉入水下。
长江委设计院院长、文物考古队副队长钮新强介绍,长江水利委员会近期组织的水库二期工程淹没区文物调查核实表明,丹江口库区附近除了已发掘出的6000万年前的恐龙蛋化石、8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头骨、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墓地、唐太宗李世民之子李泰家族墓地以及武当山明代古建筑群等闻名海内外的文物之外,还需要抢救保护和发掘地上文物点38处、地下文物点189处。在工程渠线设计中,他们已注意避开国家级、省级文物点和文物界认为重要的文物点,目前渠线设计已完全绕开安阳殷墟。
今年9月2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配合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工作会议。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要求做好丹江口库区及沿线文物保护工作,实现工程建设和文物保护的双赢。
四、让一库清水向北流
丹江口水库地跨河南、湖北两省,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水库库区面积将由745平方公里增加到1050平方公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分期建设,第一期工程调水规模95亿立方米,引水渠道设计流量350立方米每秒;第二期工程调水量120-140亿立方米,供水目标以城市生活、工业为主,兼顾农业与生态。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丹江口水库的水质状况,一直备受各方关注。最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口——丹江口水库陶岔首份水质监测报告由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汉江局完成,监测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各项指标均达I类,可以满足作为调水水源地要求。
“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生态后用水”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基本原则。保护生态成为库区一段时期以来的工作重点。
湖北省丹江口市委书记彭承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仅要保证有充足的水调往北方,还必须送去的是一江清水,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库区环境保护尤为重要。自2001年以来,丹江口市先后投资1890万元,治理库区水土流失面积257平方公里,完成退耕林14万亩,荒山造林14.8万亩,使森林覆盖率由1995年的28.2%提高到34.2%,与此同时,对新上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近年来,全市先后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建成水污染防治设备10台(套),年削减主要污染物4000吨,关停各类污染源81个,有效保持了丹江口Ⅱ类水水质。
而在南水北调源头丹江口水库另一个所在地河南淅川县则先后投入3.5亿元资金,对境内19条小流域实行了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60平方公里,年减少土壤流失200万吨;完成人工造林40万亩,飞机播种造林2万亩,封山育林30万亩,退耕还林和长防林9.6万亩,通道绿化190公里,全县森林覆盖率已由“九五”末的15%提高到30%,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如今,在淅川县马蹬镇丹江库区小三峡境内,随处都可见到野鸭戏水、海鸥翱翔、白鹳散步、天鹅觅食……
目前,丹江口库区水质总体水质一直处于良好状态,但库区神定河、老灌河等支流污染严重,河口及局部库湾水质超标,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因丹江口水库水资源保护还涉及汉江上游的陕西,长江水利委员会最近成立了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丹江口局对丹江口库区水资源统一管理。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翁立达局长称,此举是要为“一库清水向北流”再加一道闸。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