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与47%,仅四个百分点之差,但对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涉及的国有资本股权比例这样的敏感问题,却有着“质”的区别——是绝对控股?是相对控股?还是参股?
作为我国建筑业的一家大型企业,北京建工集团在对其二级企业进行重组改制中,不仅实现了这一跨越,还迈出了更大的步伐。在所属二级企业改制中最少参股仅20%。从51%到47%和34%,直至20%,在这些简单递减数字的背后,该集团经历了一次次改革的尝试。
就在一年之前,一建公司率先完成改制重组,国有资本以占总股本51%的比例牢牢把握绝对控股的权力。人们似乎认为,该集团三建、五建、六建、安装等其他二级企业在即将进行的改制中,此种模式将被沿用,从维护集团整体实力的角度而言,51%的国有股权比例在情理之中。
国有股占47%,三建公司的改制方案让很多人感到意外,这也让人们都想起了一年以前该集团重组改制的二建公司。
2002年5月,北京建工集团与浙江广厦联合重组北京二建的消息成为一大新闻。具有50年历史的国有建筑企业引入民营企业对二建公司实施重组,国有资本仅占总注册资本金的34%,民营企业广厦集团控股56%,员工入股10%。
在一建、二建、三建公司改制之前,北京建工集团已经以不同模式对其所属的医院、四建等多家二级企业进行重组,其中最少参股20%。他们不仅在所有制上拓展到民营资本领域,在地区上还延伸到浙江、上海等地区。从行政隶属到资产纽带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退出,是国家对国有企业实施改革的重要方针。长期以来,产权不清,投资主体不到位,束缚着国有建筑企业的前进。北京建工集团对所属二级企业进行产权结构改革顺应了改革大势:
——改制明确了投资主体。在建工集团改制企业中,无论是起初实行的职工持股、还是后来与民营企业的联合重组,都克服了投资主体缺位的弊病;
——改制实现了产权结构多元化。在已改制企业中,职工持股会持股、经营者以自然人身份入股、社会法人股等多种形式并存,引入民营资本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扫清障碍,新体制、新机制为改制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与民营资本的联手还带来许多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
随着企业资产重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北京建工集团理顺了集团公司和二级公司的关系,由原来的行政隶属关系转变为资产纽带关系。产权结构改革以及带生的一系列变革措施,不仅没有削弱集团总体实力,相反还大大增强集团公司以及子公司两层适应市场的能力,提升了全集团的综合竞争能力。从试点探索到全面推进在近几年的改革中,北京建工集团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当作“一号工程”来对待,提出要实现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树立起不断创新、效益第一、对接市场、紧抓机遇、服务为先等新观念。
新观念、新思维为北京建工集团的发展带来了新思路、新举措:2001年,集团四家企业集体改制挂牌,在全市国有建筑企业中率先实现国有资本退出;2002年,民营企业浙江广厦控股二建公司;2003年,三建公司与民营企业上海智富集团联合重组。这一次次改革,建工集团都以“敢第一个吃螃蟹”的勇者姿态走在了前列,并尝到了甜头。以二建公司为例,2001年,全年经营额是3.6亿元,处于潜亏状态,2002年上半年重组后,当年施工产值达到7亿元,增长近1倍,新签合同额15亿元,增长2.66倍,实现利润507万元,今年新签合同额预计达到20亿元。
改革探索的成功坚定了北京建工集团改革的信息。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全面推进,该集团在产权结构调整改革中逐步走向成熟,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2003年8月,五建公司资产重组意向书签订,注册资本1.2亿元,北京正华房地产公司占45%,北京鼎联科技发展公司占6%,建工集团占47%,五建公司经营骨干以自然人出资金240万元;
——2003年10月,六建公司与新加坡胜科工程建设私人有限公司签署资产重组意向书,重组后六建公司注册资本3.6亿元,双方各出资50%。
——2003年11月,一建有限公司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增资扩股意向书签订,注册资本从1.2亿元增至3.6亿元,国有资本不再绝对控股,香港俊和占总股本的47%,香港宝利年投资公司占4%,建工集团占47%;自然人股占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