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无疑是三峡工程自1993年正式开工以来最辉煌的一年,随着蓄水、通航、发电三大目标的实现,“新三峡”初具雏形。同时三峡库区经济也翻开了新的篇章,截至2003年9月,全库区累计完成移民项目投资370.52亿元,搬迁安置移民80.6万人,建设各类房屋3398.8万平方米,搬迁、破产、关闭工矿企业1156家。目前已复建新建13个全淹和半淹城市、县城。同时,还完成了大量的公路、码头、输变电、通信等专业设施的复建工作。10年移民,三峡库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蓄水以来,库区政治、经济形势良好,移民群众生产、生活稳定对生活前景充满信心,更为重要的是,三峡工程促进了
三峡库区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功能的再造,大量的城镇、企业搬迁为库区重构经济结构创造了机遇。
张宗益说:经过10年的建设,三峡库区的经济结构以及传统的发展模式被彻底改变了,一些产业正在迅速的膨胀,并成为投资者注目的焦点,其中旅游、发电、航运三大产业是2003年“三峡商机”中的三大亮点。
旅游业是三峡库区的传统产业,据统计,三峡水库蓄水以后虽然一些旧的景点沉入水底,但77处新景点也随之“浮出水面”。重庆市通过启动“新三峡专线游”,以“观三峡新景、览高峡平湖”来吸引游客,在“十一”黄金周期间,仅巫山小三峡就接待游客5.21万人次。重庆万州机场通航以后,三峡游更为便捷。三峡工程所在地宜昌市,近年也成为中国接待海外游客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三年来接待海外游客的数量年均增长达到80%;其中,2003年宜昌市旅游业接待国内外游客61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6亿元。
发电方面,发电是三峡工程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三峡工程计划安装26台70万千瓦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182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847亿度。在三峡工程右岸还有一个地下电站,可安装6台70万千瓦机组,因此三峡工程规划的远期装机容量可达2240万千瓦。按照每度电0.25元的价格,每年发电847亿度,发电收入大约为200亿元。不仅可以缓解全国用电紧张的形势,同时也成为三峡地区今后最大的财政收入来源。
航运方面,三峡水库蓄水后,宜昌至重庆航道平均水深增加40%,宽度增加2倍,江水流速减少50%,万吨级船队可以直抵重庆。长江年通航能力从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据测算宜昌至重庆江段船舶运输成本可以降低35%到37%。
随着库区投资环境的优化,库区在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方面的优势将会得到逐步显现,库区在中药材、水果、食品加工、房地产等方面将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早在2002年底,由国家旅游局、国家发改委、水利部、交通部、三峡建设委员会、西部开发办等六部委共同成立的“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课题组”就已提出要打造“大三峡旅游经济圈”,随着“高峡出平湖”美景的显现,“新三峡”成为2003年我国旅游业最大的一块蛋糕,目前在长江三峡沿线的湖北、重庆各旅游企业纷纷组建旅游联合体,竞争的势头已经显现。据有关部门介绍,出于对“新三峡游”的良好预期,长江上游正在兴起一股豪华游船建造热,除原有从事三峡旅游的43艘豪华游船外,目前在重庆、宜昌等地,10余艘豪华游船投入兴建,4艘已经下水营运。张宗益教授指出随着三峡商机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看中,竞争的风险也在增加。
▲西部十大商机之二 :西部旅游——开启体验经济的富矿
近几年,随着西藏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雪域高原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作为世界第一高峰的珠穆朗玛峰更是许多登山爱好者向往的地方。每年3到10月份,珠峰脚下都汇集着从世界各地涌来的游客,近三年来,这个数字在不断增长。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是他们是最佳的宿营地。18岁的藏族姑娘米玛四年前就在这里开始了她的旅游经营,生意做得一年比一年好。2003年,她一个人挣了2万多元。
西部靠旅游而走上致富之路的并不仅仅是米玛一人,草原上有靠出租蒙古包而生活的牧户,农家院里有靠采摘而致富的果农,实际上旅游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先导产业,正在成为带动西部发展的龙头之一,尽管旅游产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拉动旅游发展的动力却一直在增加。
回眸2003年,新三峡游、香格里拉生态游等国家级的新景点、新线路脱颖而出。2003年7月1日,联合国第27届世界遗产年会表决通过中国“三江并流”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些都增加了西部旅游的吸引力。西部的生态游、民族风情游、西部文化游正在形成西部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2003年,西部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得到了优化,世界上最大的高山公路网在四川建成,许多制约西部旅游的断头路得到了连结,而九寨沟机场、攀枝花机场、达州机场等支线机场的建成,形成快捷的旅游立体交通网络,使人们的出游更加便捷。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西部的旅游接待能力也得到了加强,2003年又有45个城市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其中有呼和浩特市、延安市、天水市、格尔木市、喀什市等11个城市位于西部。
2003年西部的会展经济也是搞得红红火火,昆交会、乌洽会、兰洽会、重庆高交会、南宁民歌节好戏连台,云南举办会展活动的条件得天独厚,近几年各种会展活动不断,在国贸中心已经成功举办了10届的昆交会,每届都吸引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家企业参展参会。会展业与旅游业实现强势对接结合,已逐步成为昆明旅游经济的特色。
2004年我国旅游主题为“中国百姓生活游”。新年伊始,广西阳朔就进京举办旅游推介会,希望依靠漓江的点点渔火在北方冬季旅游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贵州镇远深度开发旅游的方案也在北京通过了专家评审,苗疆古都的风采将成为贵州旅游的崭新品牌。四川也把2004年旅游收入的目标由2003年的420亿元提高到了500亿元,西部的生态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特别是民族多样性等方面的优势将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专家指出,西部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会展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为西部旅游经济的开发提供了越来越成熟的契机。针对西部所蕴藏的旅游资源,可以说目前的旅游开发还存在着很大的潜力,许多民营资本在整合西部的旅游资源、推出更富有个性的旅游产品方面空间很大。旅游离不开吃、住、行、游、购、娱,随着西部旅游经济的升温,对景区开发、餐饮娱乐、交通、工艺品生产等相关产业的拉动是可以预见的,西部也正在站在体验经济的高度来看待旅游业的开发。
专家指出,展望西部的旅游开发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西部的人文与自然资源是非常宝贵的,是人类的共同遗产,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第二要注意提高从业者素质,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旅游整体上的推介,第三要注意到旅游是一个关联性非常强的产业,要注意上下游的配套,这样才能更好地降低投资风险。
▲西部十大商机之三 :西部矿业——尚待开发的宝库
翻开2003年矿业开发方面的重大新闻,它们大多来自西部,2003年10月,经过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和国内有关专家多年的实地勘查,证实了西藏存在有三条大型斑岩铜矿带。这三条铜矿带分别是玉龙斑岩铜矿带、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和班公湖-怒江斑岩铜矿带。 2003年1月21日,塔里木油田公司宣布:一座亿吨级储量规模的油气田被发现,预测石油地质储量7942.7万吨,天然气地质储量1001.6亿立方米。同样也是在2003年,新疆巴州宣布,发现我国最大红柱石矿藏 ,这个整装成矿带长13公里、宽200米至500米。经初步估算,矿床远景资源量达2.13亿吨,红柱石可广泛应用于制造高级耐火材料和冶炼轻质硅铝合金。
同样,为了揭开青藏高原地质奥秘,我国正在对青藏高原进行1:25万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填图工作。国家每年为此投入的资金多达7000—8000万元人民币。为了培养西部矿业开发急需的人才,2003年11月3日,青海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正式开课,这标志着青海高校停办20年的地质专业学科重返课堂。
本世纪初,我国经济仍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矿产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大,这就给西部地区的矿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同时西部很多地区都把矿业发展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那么展望2004年西部矿业究竟有多大的商机?
专家认为: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经地质勘查探明有储量的矿产有161种,探明矿产储量潜在价值在全国总值中占50.45%,其中45种主要矿产的潜在价值占全国总值的50.8%,比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探明储量潜在价值之和还多。同时,西部地区尚存有包括两个世界级构造成矿带在内的三大成矿带和四大含油气盆地,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但以往地质勘查程度较低。因此通过有效的地质工作,有望把西部地区矿产资源量提高到更高水平,通过矿产资源的开发把西部地区建成21世纪我国一个原材料供应基地和产业基地。
让我们再来看看西部矿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为了加快西部矿业的发展,国土资源部专门制定了《“十五”西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规划》传出的一个强有力的信息:国家将加大力度对西部“挖潜”,并加快西部国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步伐。《规划》要求,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进一步向西部地区倾斜,国家将保证每年60%以上的国土资源大调查经费投入西部地区;逐步实现我国矿业重心西移;研发并引进适应西部矿业可持续发展的高新技术,促进西部矿业跨越式发展;鼓励国内外企业投资勘查开发具有市场前景的优势矿产资源,制订实施有利于西部土地和矿产资源开发的优惠和鼓励政策。
可以说,2004年,无论从市场需求还是从西部拥有的资源上分析,还是从政策环境上看,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都将迎来一个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但要提高矿业开发的科技含量,从主要向东部地区供应原材料,转变为大力发展资源深加工和精加工;在开发利用资源的同时,要切实注意保护好生态环境。
商机提示:矿产资源的开发,特别是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已对矿山及其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并诱发多种地质灾害,破坏了生态环境。在投资矿业的过程中,只有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才能规避商业风险促进可持续发展。
▲西部十大商机之四:水电——清风逐浪西部来
在国电、三峡电力、华电等国有水电巨头频频西进,开发大渡河、金沙江、雅砻江等梯级流域的同时,由民营企业掀起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圈河”运动也正从中西部的大江大河蔓延到了更多的中小河流。浙江民营资本进军水电站投资的“领头羊” 浙江惠明能源投资公司率先启动了“西进计划”,2003年一举拿下了湖北巴东沿渡河流域的梯级开发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16万千瓦,总投资11个亿,这也是湖北省迄今引进的最大的民营水电项目。 浙江广厦集团、浙江宋城集团、杭州凯利达集团等浙江著名民营企业相继全力跟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浙江民企投资西部水电的足迹已经遍布湖北、贵州和四川等西部水资源丰富的省份。
恩施州作为湖北省唯一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地区,在国家电力开发战略中占有相当有利的优势。恩施州千峰万壑,河流众多,地势落差大,可以开发的水电资源达到359万千瓦。在这些优势之下,敏锐的浙江人凭借着职业的敏感,在众多的民营投资者中,率先启动“西进计划”,把眼光投向了这片土家山寨。2002年起,恩施州开始将部分水电资源及设施以公开竞标的形式整体拍卖。浙江人李晓华就是在这次拍卖中竞标成功的。他以总价4000万总资产,净资产1650多万元购买一家乡镇企业的小水电站,在此基础上组建了江峰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作为恩施州另一家投资较大的水电开发企业——湖北芭蕉河水电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则采用的股份制形式进行融资,到目前总投资已达到6亿元。
同期(中共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 副书记 傅卫民):总计发电量6000多万度,这是目前在我们县也在我们州装备水平是最高的,可以完全实现无人值班少人执手,微机监控,远动远控。它的效益非常好,1年可以发4500万度电,可以实现销售收入将近1800万 ,这个电站可以缴税近300万。
商机分析:我国水能资源居世界首位,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甘肃和青海等西部地区,约占全国水能资源的70%。但由于受资金和市场等条件的制约,我国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低,特别是西部地区更低。到2015年,我国西部地区中小水电资源开发程度将力争达到30%以上,这中间可以说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
云南省政府日前作出有关规定,鼓励民间资本开发中小水电,实行外资参与开发同国内企业同等对待的政策。云南省将在未来17年里投资2500亿元,新增5000万千瓦电力装机容量。按照规划,到2010年全省水电投产规模将达到900多万千瓦,其中,中小水电400多万千瓦,至此云南省将成为我国最大的水电开发市场。
无论从市场需求还是从政策环境以及从“西电东送”输电网络的建设方面来看,西部小水电开发的环境都日渐成熟。
水电社会综合效益高,与火电相比在环保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优先发展水电。随着我国对由于能源消费而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程度增加,可以预见未来清洁能源---水电的新增机组容量比重将得到逐步提高。此外,我国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水电与我国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相吻合。但是水电专家也提醒:水电工程的投资比较大,要与防洪、灌溉等综合效益来考虑,因此投资水电要符合国家水利开发的整体规划,要避免一哄而上,造成资源的浪费。
▲西部十大商机之五———沙产业渐入佳境
盘点2003年的沙产业,最大的一件事就是11月6号在北京举行的首届沙产业博览会,虽然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沙产业博览会到年底才得以举行,但还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来自全国一百多家企业展示了他们在沙漠开发中的产品和治沙的成果,其中陕西的治沙英雄石光银开发的“沙漠大叔”牌山野菜在博览会上吸引记者们的眼光。
作为我国第一家由农民自发组成的治沙公司,记者看到,陕西定边石光银治沙公司,除了 “沙漠大叔”牌山野菜,还有其它在沙漠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药材,据了解这些产业每年可以为石光银带来差不多100多万元的收入,“沙漠大叔”石光银对沙漠的付出正在一步一步的见到回报。
在沙产业博览会上,我们既看到了像石光银这样的中小公司,也看到了像内蒙古亿利集团、恩格贝治沙集团这样的引人注目的沙漠开发企业。由沙棘、枸杞、苦参等沙生植物生产的食品、药品更是十分琳琅满目。
我国是世界上土地沙化状况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截至1999年,全国沙化土地总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8.2%,达到174.3万平方公里,这些沙漠主要位于我国的西部地区。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提出沙产业理论的时候,就曾经预言沙产业将成为推动我国第六次产业革命新兴产业,目前在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等省区,沙产业不仅是政府重点培育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正在成为带动沙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蒋高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2000年开始担任“农牧交错带及浑善达克沙地生态建设示范研究专题”负责人,他提出的“以地养地,依靠自然力恢复生态”的做法三年来在浑善达克沙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他说在西北沙区,有着充足的太阳能资源,有着无可比拟的天然、无污染的绿色环境,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的沙漠开发将会创造巨大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同时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专家指出,沙产业已不仅仅局限于沙漠旅游,沙漠植树,它在更深地范围内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内蒙古的通辽市建成了西部最大的柠条种植区,柠条能治沙,柠条的叶子可以喂羊,特民形象称之为 “空中牧场”,柠条种植正在成为带动沙区农民致富的崭新产业。
要分析2004年沙产业蕴含的商机,还不能不提到2003年我国在加快林业发展上推出的相关政策,在2003年,国家把灌木林营造纳入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内容,近年来,全国平均每年营造灌木林900万亩以上,2002年高达1800万亩。以灌木林为主要经营利用对象的商品林快速兴起,灌木已成为人造板、纸浆、药材、饲料和木本粮油的重要原料。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以沙棘为原料的加工企业有200多家,产品200多种,年产值10多亿元。更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在2003年9月11日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决定》指出:“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国家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同时还提出:“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国家鼓励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各种社会主体都可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划拨等形式参与流转。”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沙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沙产业能否产生利润,治沙能不能致富的关键。
但是沙产业的投资也要预防风险,蒋高明博士指出,生态风险是投资沙产业首先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
风险提示:从总体上看,西部的沙产业投资一忌“急功近利”、二忌“跑马圈地”、三忌“寅耗卯水”、四忌“全面出击”、五忌“低效开发”。
▲西部十大商机之六:大西南成为开放前沿
这里是云南果树之乡元谋县,在近千亩的蔬菜种植基地上,农民们正忙着采摘成熟的樱桃和西红柿,而这些樱桃西红柿将被销往东南亚。
同期(云南省元谋县菜农):今天我摘了200斤交给蔬菜协会,前两天才1块多前1斤,这两天听说要销往东南亚,就涨价了,到2块钱1斤了。
从2004年的1月1号起,我国与东盟10个国家之间的560多种进出口产品互相降低关税,这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正式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
先来看看东盟方面的情况,随着去年缅甸签署大湄公河次区域跨边界交通协议,东盟将形成完整的交通便利化体系,预计到2007年所有东南亚国家将实现陆地连接。以这个立体交通网络为基础,各国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进程加快,一个全新的、一体化的东南亚经济社区逐渐凸现出来。
而我国的南贵昆经济区是面向东南亚、南亚和亚太地区开放的重要经济区域,具有沿边、沿海又沿江的区位优势。南昆、贵昆等铁路干线,昆明—贵阳、昆明—南宁等航空线路及联结3省、市的国道公路网。这一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生物、旅游、水资源等既是其自身发展的物质基础,又是全国长远发展的保障力量,经济区内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已初步形成以资源型产业为主体的优势产业体系。那么展望2004年,南贵昆与东盟各国究竟蕴含着哪些商机,我们采访了中央民族大学 西部发展研究中心李曦辉博士,李曦辉博士长期致力于西部区域经济的研究,对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也颇有研究。
同期(中央民族大学 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李曦辉 博士):有资料显示,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将是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国内生产总值近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达1.2万亿美元的经济区域;中国向东盟出口预计将增加106亿美元,增长55%;东盟对华出口将增加130亿美元,增长48%。
对于南贵昆经济圈所显露的商机,主要表现在贸易、旅游、交通及加工业方面并逐步向多元化方向扩展,这中间各省区又有不同的作法。为抢抓商机,云南正在加快建设交通、贸易、产业、生态和友好往来“五大通道”,以发挥云南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从今年起,广西每年将举行“中国-东盟博览会”。目前,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全面展开。
同时,贵州省将资源合作作为发展重点 。贵州与东盟国家在能源和天然资源开发等领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贵州在做好“黔电送粤”的同时,向邻近的东盟国家送电。 据了解,在未来20年内,仅中南半岛5国的电力需求缺口就有5268万千瓦。 另外,贵州在天然资源如中药等领域,与东盟有广阔的合作前景。双方在开发农业、肥料、中药材种植和加工、食品、纺织与服装、制造与皮革制品、电器与电子产品以及能源交通、城镇化建设、旅游、教育服务、咨询服务等方面都有较多的合作商机。
▲西部十大商机之七:民族医药走出大山
近10年来是我国民族医药发展最快的时期,除了起步较早,人们已经比较熟悉的藏、蒙、维、傣四大民族医药以外,壮族、苗族、瑶族、彝族、侗族、土家族、朝鲜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医药在2003年也开始崭露头角,据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提供的资料,到2003年底已经有900多种药物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评审。同时民族医药的发展也受到各方面的关注,2003年11月8号在贵州举办的首届中国苗医药文化博览会上,贵州省内的10家企业注资1.8亿元,开发生产苗药。
展望2004年,民族医药的市场前景和开发潜力究竟有多大呢?诸国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主任医师,1997年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一直致力于民族医学的研究和推广。我们来听听他的分析。
同期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 诸国本) :过去我们民族医药的发展是四自方针,自采、自制、自种、自用、现在已经进入到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了,我觉得是上了一个很高的台阶,因为我们这十年当中出现了一些比较好的民族医药企业,像藏药的奇正藏药就是很有名的,像傣药本善这个企业现在发展的也不错,势头蛮好。
诸国本说,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国传统民族医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奠定了无可争议的学术地位和历史地位。近年来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下,民族医药获得飞速的发展。到2003年全国有民族医院137所,共计床位5021张。其中藏医医院56所,蒙医医院39所,维吾尔医医院34所,其它民族医医院8所。2003年在北京成立了综合性的北京民族医院。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十个省区都建立了民族医药研究所,开展了社会调查、文献整理、临床观察和药物研究。另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出现了民族药现代生产企业,尤其是一批民营企业涉足民族药生产领域,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药的成药生产。截至2002年底,民族药成药的国家标准共906个,涉及9个省区的156个生产企业,其中,藏药322个,蒙药216个,苗药154个,维吾尔药98个,彝药81个,傣药34个,景颇药1个,另外还有蒙药材57种。
诸国本介绍说,从目前情况来看,藏药、蒙药、苗药等开发较好,壮药、瑶药、傣药的科研开发相对滞后。另外一些无文字的少数民族的医药尚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从整体来看民族医药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同期(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 诸国本):由于他们一些药品的疗效好,质量好,特别是对一些疑难病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所以它的信誉比较好,前景我觉得还是比较乐观,这几年基本建设GMP改造,药材的栽培基地的建设方面,大家这几年抓得都比较紧,当然我们在整个国家的医药产业来说,我们觉得民族医药的发展我们觉得还应该加快一点,因为医药是人与生俱来的追求,我们现在还有很多的疾病无法得到很好的治疗,我们很多人们的保健问题还没有从民族医药当中发掘有效的办法作为健康的保障,所以这方面潜力很大。
由于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平衡,各民族医药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像藏医、蒙医、维吾尔医、傣医、朝医等由于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有文字,有医学典籍和理论体系,就比较容易被人们认识和接受;而对于那些没有民族文字,但医药资源丰富的民族医药,我国在近几十年来进行了大量的发掘整理工作,用汉文编纂出版了医学著作,梳理出其特有的医学理论并使之系统化,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到2003年,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已经整理出传统医学资料的有35个。在临床上显示活力、药物上得到开发的有10多个。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诸国本说:对于整个民族医药来说,生产民族医药的企业普遍规模过小,原料资源紧张,一些药的基础研究薄弱、疗效不确定,成为制约民族医药企业发展的“瓶颈”。
同期(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 诸国本):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民族医药企业还是要做强做大,小小企业抵抗不了市场竞争这个大的风险,现在我们有100多个企业,规模总的来说,除了个别企业总的来说规模还是比较小,它的基本建设,GMP的改造,GMP基地建设方面我们还存在一些差距,这里边产业的重组等等工作量还是很大,另外民族医药的科研要加强,真正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民族医药,有真正的临床疗效的药物,安全有效可控的民族医药,才能够走的永远,所以我想过去的民族医药我们重视的不太够,它的基础的一些研究工作比较薄弱,现在我们比较有条件了,我觉得一些企业准备加强研究工作,这个路子是对的,第三就是民族医药的有效性究竟如何,要跟踪观察,它在哪些方面有效,怎么样更好地发挥疗效,还有哪些毒副作用,这毒副作用如何去避免它们,这我觉得也是民族医药开发很重要的一点。假如我们民族医药大量发展,它的资源会碰到问题,所以资源的保护就非常重要,其中很积极的一个因素就是我们搞一些栽培呀种植呀,这个基地的建设,因为还有一些民族医药还存在一些比如说濒危动植物啊等等,我们都要很好的找到替代品或是用栽培的方法来弥补的问题。
▲十大商机之八:绿色食品 大自然留给西部的厚礼
2003年11月份,商务部主办的第二届全国肉类企业博览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博览会“以爱护生命、关注健康、食用安全放心肉”为主题,博览会上,食品安全成了是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绿色食品因而倍受客商的青睐。
记者从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了解到,到2001年底,全国共有1217家企业开发了2400个绿色食品产品,年销售额突破500亿元,其中出口创汇突破4亿美元。据介绍,目前绿色食品开发的产品大类包括粮食、食用油、水果、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奶类产品、酒类和饮料类产品等。我国的绿色食品正以每年20—25%的速度增长。
在我国广袤的西部地区,工业企业数量相对较少,自然环境污染程度较轻,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相对传统的种植、养殖方式,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等诸多的因素为生产、开发绿色食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西部的绿色食品近年来总体上看发展很快,在乳品、水果、酒类、杂粮等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到1999年,西部10个省区共有107家企业开发了248个绿色产品,只占全国的18%,与其拥有的资源相比,可以说,西部地区绿色食品发展的潜力很大。那么展望2004年,西部绿色食品产业所蕴涵的商机到底在哪里呢?邹东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长期致力于西部经济问题的研究,让我们听听他的分析。
据邹东涛介绍,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每个产品都要经过市场开拓期、市场拓展期和成熟期概念,绿色食品目前已经完成了开拓期的突破,而拓展期将通过扩大营销通道占领消费市场,这无疑需要商家的介入与推动,拓展期也是商业利润最大的阶段。2003年8月25号上午,中国德力西集团新疆德汇置业有限公司与吐鲁番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德汇有限公司将要出资8000万元组建新疆吐鲁番葡萄股份有限公司。对吐鲁番葡萄进行国际市场开发,力争使吐鲁番的葡萄由国内品牌提升为国际品牌。 实际上商家正是看到吐鲁番葡萄在拓展期会大有作为。
同期(新疆吐鲁番市 市长 帕尔哈提.依不拉音):我们吐鲁番的葡萄产量上在全国看举足轻重,但规模小、管理差、产业链短、标准化不够、缺少龙头企业,不能参与国际市场水果竞争。
实际上西部绿色食品行业蕴藏的商机并不仅仅是吐鲁番葡萄,据专家介绍,西部绿色食品的商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绿色食品的认证。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但是西部还有很多食品没有意识到绿色食品认证的重要性,因而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第二在产品的深加工方面,许多农畜产品虽已得到规模性开发,但产品的深加工却没有跟上。以陕西的苹果为例,其种植面积已经是全国第一,产量达到近400万吨,但加工能力还达不到产量的6%。水果深加工的市场空间广阔。据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资料显示,中国果品的深加工和市场开发每年就能够带来几十亿元的收入。第三是西部绿色食品品牌分布并不均衡,名牌、名品的所占比重较低。这些都为商家的参与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在对西部绿色食品开发的过程中也不乏成功的范例。现在,内蒙古自治区已经成为西部拥有绿色食品标志最多的省区。伊利集团、蒙牛集团对畜牧业产品、奶制品的开发,草原兴发推出的草原绿鸟鸡、兴发羊肉都已经成为了国内知名的产品。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位居全国首位,经济快速增长可以说绿色食品行业功不可没。
西部的绿色食品产业之所以蕴涵了无数的商机,是因其天然而成就的清纯,这是西部绿色食品的立足之本,因此专家也特别提醒,在开发绿色食品的同时,注重对生态、资源、环境的保护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西部十大商机之九——工程经济 商机闪现
到2003年年底,西部地区开发的重点工程已达50项,总投资规模7000多亿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青藏铁路全线32个重点、难点工程,已有21个完工或基本完工。
展望2004年,随着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的全面推进,工程的拉动效应将进步显现,围绕着这些工程还将呈现哪些商机?张可云,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教授,长期致力于区域经济的研究,让我们来听听他的分析:
同期(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 教授 张可云):第一它对西部资源丰富的地区会带来很大的机遇,第二它会对西部地区相关的产业,特别是那些有直接关联的产业,比如说建筑、钢铁、建材、旅游业等等,它会有很大的直接的拉动效应。另外这些工程大规模的建设,对缓解当地的失业问题,对提高当地人民的收入水平都是有好处的。第四,应该说这些地区它传统上结构比较单一或者说是结构比较落后的地区,通过这些工程的建设,它能够输入一些先进的产业,这样的话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第五,这些项目的全面启动,有可能使我们国家的地区和地区之间的合作更加密切。
商机分析:工程经济到底能带来多大的商机,我们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穿越9个省市自治区,全部完工后估计使用钢材174万吨,挖填土石3680万立方米,同时需要大量的水泥、木材、气泵、仪器仪表和自动化设备。除了460亿元的管道干线投资以外,上游气田开发和沿途城市管网的投资额将突破1000亿元,成为密集投资的大市场。在这笔投资中,西部省区将吸纳资金338亿元,可望营造出新的供给与需求市场,并增加大量就业岗位。东输之气还可保证8500万户居民生活燃料供应,这将刺激当地机械制造业和建筑安装业的发展。仅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现在就有1700万户市民需要用气,10年后用气居民将达到3400万户,专家分析其机械设备需求量和土建安装工程量将超过600亿元。
对于重点工程对于相关产业的市场需求, 精明的商家早已行动起来,将潜在的商机变成了现实的商业利润,装机容量为3000兆瓦的乌江构皮滩电站,是贵州省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骨干工程和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这项工程的立项及启动,对项目所在地遵义市的建材生产行业的升级换代形成需求。香港瑞安集团在西部大开发刚刚开始时便意识到了商机所在。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在贵州来讲,主要是考虑了公路、水电、火电的发展,我们考虑对这三大方面来讲,主要是靠钢筋水泥,所以我们在当地投资了好几家水泥厂。
2000年12月,香港瑞安集团与黔北最大的旋窑水泥生产企业合资成立了遵义瑞安水泥有限公司,2001年就创利税 900 万元。2002年8月,香港瑞安集团又投资1.5亿元,在遵义市红花岗区新埔镇建成了环保型的日产1000吨新型干法生产线。目前,该公司的年生产能力已达100万吨。公司到这里来投资希望得到一个很合理的回报,我们2001年给国家缴的税是780万元,2002年是870万,今年预计是1200万元。从我们带动的经济来讲,运输水泥带动了当地运输业,每年我们付出的运输费就有900万元,搬运水泥依靠当地的农民工,我们每年付给当地农民的搬运费有500万元。
另外,各大重点工程的相继开工,也为当地建材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2002年7月开始动工修建的遵义至重庆的遵崇高速公路,全长117.924公里,是国家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为67.615亿,到目前已完成投资22.56亿元。
同期(贵州省桥梁工程总公司第二工程处 副处长 王成东):我们这儿叫兰家坡大桥,现在钢筋的用量已达4千吨,水泥用量达5万多吨,估计整条线 (崇遵线)的水泥用量要100多万吨,钢筋40多万吨,整条线光材料运输费就要上亿元。
这些重点工程的开工建设,迅速激活了当地及外来的建材企业,并且带动了机械设备、运输、餐饮等行业的发展,对增加西部省区企业利润和增加当地的财政税收起到了显著作用。
商机提示:对于西部重点工程背后蕴含的商机,在未来的几年内,西部企业和企业家们将面临千载难逢的机会,但是随着众多水泥厂、建材厂的纷纷上马,经济学家们已经看到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如果一些企业只是盲目的跟风,搞一些小项目,可能会造成重复建设。重复建设意味着产品过剩。正是,商机与风险并存。
同期(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 教授 张可云):小钢铁、小水泥厂的发展已经成了一个蔓延的趋势,一定要避免在这些项目上盲目的竞争,00:24:47因为这些小项目它们在规模上是没有竞争优势的,由于一时的价格的上涨因素的影响它有可能在短期获利,但是随着宏观经济形式平稳或者下滑,它有可能损失惨重。在抓住商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地区合作,也就是说在信息掌握的非常全面的情况下来捕捉商机,而不是在没有一定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盲目上马,这样有可能使西部的有限资金得不到合理利用。
▲十大商机之十——民办教育逢良机
全国教育事业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我国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已达5万多所,比1996年的2万多所翻了一倍,占我国学校总数的比例已近一成;在校学生总数923万人,占同期全国学生总数的近5%。民办大学已经成为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力量。为了确保民办教育健康、快速的发展,2003年9月1日,中国民办教育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新实施《民办教育促进法》有了很大突破,如条文中不再提“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允许出资人从办学节余中取得合理回报;民办学校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侵犯民办学校合法权益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等等。
同期(美国加州阿姆斯壮大学校长 教育心理学博士 黄天中):严格地说,民办教育如果没有国家非常好的明确的政策跟法律来保护的话,我担心。这个法虽然是有了以后,但是执行是一个重要的,如何来执行,主要是让一些不合格的民办教育要有一个淘汰的话,那么它会鼓励那个办得好的大学,因为它办的好,而得到学生的来源。
同时在西部地区,2002年在西安具有独立颁发国家高教学历文凭的民办高等职业学校已达十所,在校生20多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85%,民营资本进入教育领域,使民办高校显示出了较强的办学实力和社会竞争能力。
同期(西安外事学院院长 黄 藤):过去由国家全部包揽的一个教育格局打破了,给他出入了一个新生的力量,使得我们国有学校在以后的发展中,也生机勃勃,能够汲取更多的经验,和注入更多的经验和注入更多的民间资本,所以,这样一个力度,使我们国家向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迈进的步子会大大加快。
民营资本进入教育领域,改变了政府包办教育的格局,促进了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和创新。在盘活高等教育资源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那么我国民办教育现状是什么?发展趋势又将怎样?存在什么样的风险?吴霓 教育学博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部副主任,长期从事民办教育的研究工作,出版的专著有《中国历代私学教育》,《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中国古代私学与近代私立学校研究》,让我们听听他对我国民办教育的分析:
同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部副主任 吴霓):现在从西部地区来看,民办教育的发展还是比较乐观的,一个是需求量比较大,就是需要上学的人特别是要到民办大学上学的人比较多,再一个就是办学的机构或者是个人现在也比较多,办学的积极性比较高,从办学的政策环境来看,现在国家出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也对西部教育特别是民办教育也起到一个积极的促进作用。
专家认为民办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最终的职能和目的是要培养人才,无论投资教育的资本来自国家财政还是民间,投资教育都是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如何为社会提供人们需要的教育产品,如何推广,要求民办教育者熟悉市场规律与教育专业知识。如果投资者本身不熟悉教育行业,最好能够聘请熟悉教育行业的人担任校长或参与领导和决策。如何设定专业、如何确定收费标准、如何满足不同人群的教育需求,都直接关系到投资的成败。同时,《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了投资者可以享有合理回报,具体细则有可能由一个地区的人大和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
商机提示:专家也指出,投资教育只有适应市场的需要,真正为社会提供规范、有特色、保证质量的教育服务产品,才可能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同时,教育是一个长线的事业,不能急功近利。投资教育不宜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必须要有打“持久战”的决心。如果投资方不熟悉教育,又一心只想从中获取暴利的话,那么教育产业绝不是适合投资的领域。
同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部副主任 吴霓):在民办教育的发展中一定要注意这几点,一个是民办教育的管理问题,一定要更加科学化制度化,正规化的管理,还有在教育方面,要以质量为本。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