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奥运歌曲入围的一共有七首作品,但是一名叫何岩的作者就入围两首,而且词曲全包。这在众多著名歌手和音乐人参与的情况下可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何岩是什么人?带着这个疑问,我拨通了他的电话。
感觉何岩是一个沉浸在自己内心世界的人。从电话里传来的声音很小,而且由于有口音的缘故,听起来有些含混不清。经常是对你的问题他并不直接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而是径直自顾自地说他想要说的话。
后来通过QQ上文字的自由交流,我看到了一个比较真实全面的何岩,一个虽然没有受过专业音乐教育,但是属于始终做着音乐梦的年轻人。
何岩是江西龙南人,今年25岁。他告诉我,龙南在赣南,是一个丘陵地带。他从小在当地的采茶剧团里长大,这个剧团不仅演出当地的传统采茶剧,也演唱最新的流行歌曲,何岩不仅接受了中国传统戏曲的浸淫,而且对流行歌曲也是耳濡目染,为他日后痴迷于音乐的创作埋下了伏笔。
真正踏上音乐创作这条路,要追溯到何岩上中专的时候。那时因为朋友的一把吉他,他开始逛音乐书店,买回了大量作曲理论等专业音乐书籍,认真研读。我很疑惑一个没有丝毫音乐专业基础的孩子如何看得下这样的书籍,但是后来,我通过与何岩的交谈发现这对他一点也不奇怪,他是一个很沉静同时又很执着于自己目标的人,不仅喜欢研究感兴趣的事物,关键是他沉得下来,可以不为外界所动。正是如此,何岩从那时开始,有意识地大量听国外不同风格的流行音乐,注意吸取他们的特点,并尝试创作了四五百首歌曲,涉及各种风格。
2001年开始,何岩买了电脑,开始学习电脑音乐制作。2002年,何岩在音乐创作上获得了第一次鼓舞。8月,他参加了一个网络音乐比赛,一首歌曲被选中,刊登在《网友世界》上,这对一个纯粹的业余作者来说仿佛是寒冬里吹来的一股春风,阴云中射下的一缕阳光。有了这次认可,虽然很不起眼,但对何岩来说已经足够了,足够支持他继续在音乐路上走下去。
何岩曾经说过一句话,“有人说没钱别搞艺术,我犯规了。”何岩在最基层,每天做的是乡里的党建等工作,还是文化站长、人大秘书,每天的工作非常忙,隔天一次往返于城市(他的家)与乡村(工作单位)之间,周末加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何岩应该是一个工作很努力的人,在单位是优秀干部,就像他写歌也完全投入一样。因为歌曲获奖,何岩参加这次奥运征歌的事传到乡里,同事们都不太相信。后来何岩对我说,那些歌是他拼命地挤时间做出来的,经常工作到晚上一、二点钟。对于一个处在偏远地方的业余音乐爱好者,何岩是抱着一种非常投入的态度去做的,他当然希望能做出成绩,用他自己的话形容就是有些像“拼命三郎”。从他平淡的谈吐中,我能感觉得出他的渴望,被承认的渴望,成功的渴望。
从他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可以想象何岩是一个经济收入不太多的年轻人。他告诉我他制作歌曲基本是用自己的电脑,就连奥运参选歌曲的小样也是他自己和表妹一起唱的,就在自己的房间里录音。“效果当然不如专业的录音棚,但是我就这样的条件。”
谈到自己的作品入围,何岩似乎不是很兴奋,淡淡的,但是我能感觉到那种平淡背后的执着与希望。他说自己感觉实力还是可以的,但从来没去想过具体的结果,更没有想到有两首歌入围。他曾经担心自己的歌曲风格个性过强,评委不接受。但是现在看来,这次评选兼顾了各种风格,确立了希望公众都来参与的姿态,对于鼓励业余作者的热情很有帮助。
何岩的歌流行性很强,旋律好,容易上口,是年轻人喜欢的歌曲。对这点,何岩也很自信。两首入围的歌曲除了歌词有个别改动,旋律没有丝毫改动。
这次入围对何岩来说是一次莫大的鼓舞,音乐制作的这个堡垒向他打开了一个门缝。对他而言,这个意义最实际。在他曾经就要放弃的时候,作品的入围,专业人士的认可又使他鼓足勇气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他目前正在联系北京的一家音乐学院,希望到那里系统进修。也希望校方能够给他适当减免一些学费。他感谢单位给与他的支持,允许他带工资进修,以保证基本的生活条件。
何岩理解最好的成功是能有一个较自由的状态,可以靠做音乐生活得较好。希望他实现自己的梦想。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