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之后,楼市、旅游、餐饮面临新形势
本报北京专电举国上下都在筹备2008年北京奥运会,但刚刚闭幕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杨骥川委员的一份提案,把目光投向了“后奥运时期”。
杨骥川指出:“在全力筹备奥运会的时候,应该加强另外一个课题———‘后奥运时期’的研究,未雨绸缪,准备应对奥运会结束后可能出现的新问题。”
杨骥川提出的“后奥运时期”,是指奥运会结束后的三到五年时间,这基本上是第11个五年计划的后期和第12个五年计划的前期阶段。“历史上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既出现过‘奥运景气’,也出现过‘奥运泡沫’。一些国家在奥运会举办期间经济十分景气,但随着盛会的结束经济却出现了滑坡现象。”
奥运场馆“富余”堪忧?
杨骥川认为,2008年奥运会结束后,有关城市的旅游业、餐饮业、商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都应当重新调整定位,尽快转入正常发展的轨道,防止出现经济滑坡,保持可持续的发展。
“如何充分利用体育场馆?北京在举办亚运会以后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有不少教训。有些场馆长期闲置,利用率不高;有些场馆成天办展销,利用不合理。”
杨骥川指出,我们已建的、在建的和即将建成的奥运会场馆,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将比亚运会时大得多,尽管有关部门在建设时期已经考虑到一些场馆在奥运会结束后的利用问题,有些经营权已经在招标时得到明确,但大量的场馆能否充分而合理地得到利用,仍然值得研究。
“北京的奥运场馆大都建在四环路以外,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无论是体育消费观念、体育消费能力还是交通条件,这些场馆都不是十分适宜前去消费,奥运会之后体育场馆的富余情况可以想见。”
楼市须防“低谷效应”
奥运会的申办成功极大地促进了北京房地产业的发展。有资料显示,今后几年,北京市用于奥运会相关的投资总规模将达到2800亿元左右。专家预计,北京的房地产业在2008年之前的这一个“黄金时段”将会有快速的发展,年均增长速度可能在15%以上。
“但是,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是,奥运会之后可能出现一个建设工程的淡季。”杨骥川指出,由于奥运工程的带动,再加上奥运前夕因保护环境的需要会有一个建设相对停滞的时期,这样将在很大程度上把北京在“后奥运时期”的建设高峰前移,那么在奥运会结束之后就有可能出现“低谷效应”。
“如何避免房地产业在奥运会之后一定时期内的萧条状况对首都经济产生冲击,这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杨骥川建议,有关部门尽可能将更多的建设计划安排到奥运会之后进行,争取到2009年仍有一批项目能够开工建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