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牌退出成定局 中石油独立运作是否可行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4-03-26 11:37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周勇刚

本报16日刊登的“传闻与中石油搁浅壳牌会退出西气东输吗”一文,没想到反响如此强烈。在见报的当天,新华网、人民网、新浪、搜狐等各大网站,都对此文进行了转发。

本报16日刊登的“传闻与中石油搁浅壳牌会退出西气东输吗”一文,没想到反响如此强烈。在见报的当天,新华网、人民网、新浪、搜狐等各大网站,都对此文进行了转发。

在这反响中,也有来自壳牌的声音。壳牌中国公司负责对外公共关系的栗陆莎女士致电本报,要求对本文中几个关键提法作出解释。

这样一来,反倒引发了记者对“壳牌会不会退出西气东输”问题的再思考。

问题一:壳牌真的退出

此前,在电传给本报的那份澄清性说明中,除去有三条正式解释以外,栗陆莎女士又特别传达一个重要信息给本报记者。

其原文是:我另外想对您提到的是,壳牌对项目的评估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任何项目都要满足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的要求,它们就象板凳的三条腿,缺一不可。

重新“咀嚼”,壳牌举步退出已再明白不过。因为壳牌为自己从容地退出正在作最好的注脚。

据业内专家分析,目前西气东输项目谈判僵局很难打破。尽管中国政府官员多次公开表态,希望中石油继续与外方谈判,但有些敏感问题如合资年限长短及资源分配等,中石油再作让步的空间已没有了。何况西气东输建设工程即将大功告成,更为中石油增加了谈判“筹码”。

这一点,想必国际投资集团比谁都看得更清楚!接下来,壳牌等跨国公司就要体面的退出。而依据惯例,这些石油巨头将选择一个更符合自己一贯社会行为方式的理由来阐述退出的真正原因,这比单纯地讲“因利益分歧而分手”要全面得多。

问题二:别了壳牌以后

其实,在当今的国际商业活动中,跨国公司间常常剑拔弩张也常常握手言和。在彼项目上分手,在此项目上合作,更是普遍的事情。

中石油别了壳牌,别了国际投资集团,中国政府放心吗?

客观地说,当初在西气东输项目运作上,并不是一个纯粹的企业行为,有政府的计划决策。而中国政府最初的考虑可能是,此工程在中国前所未有,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风险自然也大。有像壳牌、埃克森-美孚这样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参与,成功系数可能更高。

据海外媒体当时的报道,为了吸引这些跨国公司加盟,中国曾准备将此间很难割舍的利益让出。

现在,则不同了。中石油独立作业将此项目提前一年完成,其骄人业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中国政府自然看得到,更不能无动于衷。

但接着的问题是:中石油交了第一份高水平的答卷,它还能否再交第二份高水平的答卷?

年底,“西气东输”全线供气,留给中石油的时间也不多了。

据相关资料显示,西气东输全线是从新疆的塔里木到上海,总长3900公里,穿越了长江、黄河,地质复杂程度少见。而沿途途经新疆、甘肃、陕西、上海等近十个省市,区域分割跨度很大。如此之长的管道,对中石油的综合管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去年12月,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也发生了,川东油田井喷。

在未来的几十年中,西气东输运行能否作到安全可靠?能否确保不发生类似川东事故?这是中石油在告别了壳牌这些拥有丰富管理和实践经验大公司后所必须认真思考且作出回答的问题!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