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期以来,有关我省生态环境退化的成因问题成为广泛讨论的热点。同时,各界对于生态环境退化的成因的认识可以说见仁见智,一时难以达成共识。但概括起来讲,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孰轻孰重的问题上。近日,笔者采访了省气候资料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李林,从气象学的角度谈了自己的观点。
李林认为,对以生态环境退化的成因问题,从时间上讲,很早以前,我省人口稀少且以狩猎和采集为生,人为因素对自然侵蚀的作用力较小,生态环境退化特别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因素侵蚀的结果。随着人口增长和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为侵蚀成为生态环境退化特别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外力作用。从空间上讲,大范围的生态环境退化问题一般是自然原因导致的,而局部的、区域性的生态退化问题往往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如玛多县生态退化问题,在其气候干旱化趋势在全省并不突出的前提下,其生态环境的退化却在全省范围内表现的尤为显著。因而以超载过牧为主的人为因素应为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从生态环境退化的程度上讲,自然原因导致的变化一般来说是缓慢的、长期的,而人为活动的影响则通常是剧烈的,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如有关统计表明,2000年夏季,仅进入“三江源”地区采挖药材和沙金的人员多达20万人,一天破坏的植被就高达200公顷。
李林说,对于具体的对象而言,则应该从生态平衡的角度,系统分析诸因子间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和变化关系,定量的计算物质和能量亏缺总量当中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所占的比重,进而科学的确定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如青海湖水位下降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有关研究得出,湖周水浇地面积约2万公顷,草地灌溉面积4000公顷,年灌溉量为0.8亿立方米,人畜饮用水量0.1亿立方米,年亏损水量约4.5亿立方米,人类耗用水仅占1/5。随着湖周大量耕地的弃耕,九十年代初期的研究估算得出,青海湖多年亏损水量约4.36亿立方米,人类耗用水占亏损水量的比重降至8.7%。这些均说明人类活动对我湖水位的影响是比较小的,湖泊水位的变化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导致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