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是重庆市走向城镇化,并最终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这一宏伟目标的必由之路。今年6月,中共重庆市委将召开全委扩大会,部署新型工业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本期始,本报将陆续刊登各区县在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方向的一些做法。
重庆市发改委副主任杨庆育日前透露,本市新型工业化将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2005年,工业经济总量在2000年基础上翻一番,达到3100亿元,新型工业化实现良好起步,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三峡库区产业发展有新的突破。
第二步,到2010年,新型工业化取得重要进展,工业经济总量在2000年基础上翻两番,达到6000亿元以上,实现再造重庆工业。工业技术水平、信息化程度,经济效益和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基本完成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大见成效,形成我国的汽车名城,摩托车之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基本框架。
第三步,到2020年,争取工业经济总量达到20000亿元左右,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大大增强,工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支撑作用更加巩固,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带,工业经济结构与区域布局基本实现整体优化,三大经济区域协调发展,实现老工业基地新的振兴,城市综合功能极大完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基本完成,建成“一城、一都、两基地”,率先在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基本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建成现代山水园林城市,长江上游经济中心。
2020年总体上实现工业化后,力争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全员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贡献率,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万元GDP综合能耗等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西部十二省市处于创先地位,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5%左右,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
结合市情和发展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在按区域特色分工基础上,都市发达经济圈的产业布局,将考虑在核心区的500平方公里范围内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和生态型都市产业集群,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龙头;在500平方公里外3000平方公里内形成大工业布局圈,以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矿电联营等资源优势转换型产业集群,成为新型工业化的支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