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和基础,对于推动信息产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山东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规模以上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生产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同时,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规模不大,技术不高,行业盈利能力还不强,整体发展还有巨大的潜力
一、规模以上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发展呈现的主要特点
1、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经济效益稳步提高。截止到2003年底,全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企业数为452家,比上年增加109家,完成总产值819.4亿元,同比增长42.4%,实现销售收入、利润、利税分别为732.4亿元、30.9亿元和49.1亿元,比上年增长32.9%、32.8%和22.8%,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47181元/人,比上年增长24624元/人,工业增加值率为24.4%,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的主要产品产量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呈现出生产与效益同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2、“三资”企业的作用继续攀升。2003年全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中“三资”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领先于其他各类型企业。规模以上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三资”企业为180家,占该行业的比重为39.8%,比规模以上全部工业中“三资”企业所占比重高近22个百分点,实现工业总产值为276.5亿元,同比增长62.2%;完成产品销售收入252.5亿元,增长55.4%;实现利税17.1亿元,增长27.1%。“三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分别占全行业的34.5%、34.9%,对全行业相应指标的增长贡献率分别为49.7%和40.1%,分别比上年提高7.2和8.2个百分点。
3、四大重点行业增长迅速。全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的产、销增长,主要集中于电子计算机制造、家用视听设备制造、电子器件和元件制造及其他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四大行业。这四大重点行业共实现产值707.7亿元,占全行业86.4%的份额。四大行业合计实现销售收入、利润、利税占全行业的比重分别为84.0%、91.9%和75.4%。
4、知名企业支柱作用明显。在新公布的2003年中国电子百强企业中,我省的海尔集团公司独占鳌头。除海尔外,销售收入超10亿的企业还有12家,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11.1亿元,同比增长18.9%,占规模以上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全行业的比重为56.1%。海尔、海信、浪潮等已成为国内家喻户晓的企业,在国际上也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
5、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产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长。2003年,我省克服全球信息设备市场持续低迷和SARS的不利影响,电子信息设备产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完成出口交货值195.4亿元,同比增长72.2%。尤其是电子计算机产品完成出口交货值27.5亿元,是上年的8倍多;电子器件和元件制造完成出口交货值92.2亿元,增长30.4%。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对电子信息产品销售增长贡献率为34.1%,继续成为推动电子信息产品销售增长的主要动力。
6、新产品开发步伐加快。2003年,我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共完成新产品产值267.1亿元,占同口径全部工业的19.6%,新产品产值率为32.6%,明显高于全部工业8.9%的水平。其中,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新产品开发步伐最快,新产品产值率为68.5%;其次是电子计算机设备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率为46.5%。
二、规模以上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发展的潜力
近年来我省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分析其发展的过程和现状,我们认为,无论是在发展规模、盈利能力方面,还是在竞争实力、发展速度方面,规模以上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都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潜力巨大。
1、发展规模可以进一步扩大。半岛城市群作为山东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中心,2003年集中了全省80.8%的规模以上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企业,完成92.7%的产值,而其余9市的企业数和产值比重分别仅为19.3%和7.3%,作为我省西部大市的菏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企业仅有两家。
与此同时,规模以上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中“三资”企业虽有较大发展,但外商投资力度还不大,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在全行业销售收入过10亿的企业中,“三资”企业仅有4家。与相邻的江苏省相比,山东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在市场开放度和机制灵活运作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近年江苏以三资企业为龙头,通过“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建设,扩大影响、提升形象,积极承接电子信息产业国际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力度,产业聚集、配套能力日益增强,已具有相当的生产规模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2003年,江苏规模以上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701.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5.0%,比山东高10.4个百分点;销售收入达2964.3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16.5%,比山东高11.6%,创造的利润为93.2亿元,占同口径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11.7%,而我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只有30.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4%。我省如能在资金投入力度、人才引进、技术开发以及政府运作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实施有效举措,还能使信息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有更大突破。
2、盈利能力可进一步增强。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是新兴的技术密集产业,其主体属高技术产业,按常理盈利能力本应高于全部工业平均水平,但实际并非如此。2003年,山东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产值利税率为6.0%,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低4.4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为4.2%,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低1.9个百分点;资金利税率13.1%,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低1.7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利润率为17.0%,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低8.4个百分点,未能体现高技术产业的高市场竞争能力。盈利能力不足主要由于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情况仍没有根本性改观,除海尔、海信等实力较强的跨国公司外,制造的产品主要是最终产品的配套产品或零部件的加工,处于产业链的下游,技术含量有限,缺乏国际竞争力。因此我省的信息设备制造业如能创造和拥有更多的高新技术科研成果,努力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那么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水平还可以进一步增强。
3、竞争实力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产品的科技含量,企业只有不断加大科研和人才培育的投入,才能在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我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的研究开发费和职工教育费分别为4.6亿元和0.2亿元,占全行业销售收入的0.7%,与国际上一般认为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费用应占销售收入5%以上才有竞争能力的标准,有相当大的差距。说明我省在信息产品制造业技术投入特别是人力投入方面还应进一步加强,通过技术研究的合理投入,进一步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实力。
4、发展速度可进一步加快。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负债总额占资产总额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同时反映债权人为企业提供贷款的安全程度。对企业所有者来讲,当企业资本收益率大于筹资成本时,资产负债率越高越有利,俗称拿别人的钱赚钱。适当的资产负债率(不宜超过70%),可加快企业的发展速度。一般来讲,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的资本收益率是大于筹资成本的,因此该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应高于工业行业的平均水平。2003年我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的资产负债率为53.6%,比规模以上全部工业低近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我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的资产负债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至少应达到规模以上全部工业的平均水平,从而加大融资力度,进一步加快发展速度。
三、大力发展规模以上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的建议
1、加大R&D资金投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属高技术企业,全球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行业技术水平变化迅速。要壮大行业实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必须加大R&D资金投入,在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注重创新,努力开发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实现由“山东制造”到“山东创造”的根本性转变,切实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落实高新技术行业发展政策,及时提供国内外信息技术发展的动态趋势,积极引导、培育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产业创新,营造一个促进能力聚变的良好环境。
2、积极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结构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调整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的行业结构,大力发展产品附加值高、技术先进的优势行业,并促进其他行业的发展。二是调整各行业内部的产品结构,增强信息设备制造所需装备和产品的能力,围绕信息制造基础设施建设、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和电子商务、政务的网络建设等方面的需求,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软件、新型元器件、通讯产品、计算机与网络产品、数字视听产品等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压缩附加值低且市场趋于饱和的产品。通过结构调整,在提升盈利能力的同时带动山东信息设备制造业实现新的突破。
3、积极开发两个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从国内经济发展趋势看,信息化正在推进一场深刻的全球产业革命,信息设备产品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市场远没有达到饱和状态。因此,山东信息设备制造业应充分把握全球产业革命给我们提供的发展机遇,发挥其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的资本和技术优势,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提高山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同时,支持和鼓励更多有实力和条件的企业与外资企业联营,通过与国外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开辟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与销售途径,使省内企业、省内产品走出国门,培育壮大中国电子信息设备制造的跨国公司。继续实施积极有效的利用外资的方针,充分利用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好时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外企的质量。要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时机,有重点地选择有技术、有实力的信息设备制造业巨头在山东建立研发机构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带动我省信息设备制造业的成长。
4、坚持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信息设备制造业发展的整体布局安排,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区域发展重点,进一步扩大行业发展规模。半岛城市群的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应着眼于发展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型企业,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而西部地区应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承接半岛城市群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与半岛城市群形成分工协作,这样即促进了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又对全省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的协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