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 珠江是南方的一条大河,由西江、东江、北江和沿海诸河四大水系组成。主干流西江发源于云南曲靖马雄山,流经滇、黔、桂、粤等四省(区),于广东三水市思贤滘与北江相汇后进入珠江三角洲网河区,分别经八大口门入注南海,构成珠江独特的“三江汇集,八口分流”的水系特征。
流域总面积约45.3万平方公里,其中我国境内44.21万平方公里。流域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差距很大,中下游尤其是珠三角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因此,整个流域的防洪布局和防洪标准也不一样。珠江水资源丰富,但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匀,致使流域洪、涝、旱、咸等自然灾害频繁,损失巨大。珠江洪水主要来自西江和北江,具有峰高、量大、历时长等特点,三角洲上承西、北、东三江洪水,下纳南海海潮,台风影响严重,流域汛期是4~10月。
洪涝灾害是珠江流域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每年因山洪灾害和台风暴潮伤亡人数众多,且洪水发生的机率越来越高,损失也越来越严重。洪水主要来自西江,集中在经济高度发达的中下游和珠三角地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接连发生了"94.6"、"94.7" "96.7"、"97.7"、"98.6"等20~100年一遇的大洪水,珠江洪水灾害密度为全国罕见。其中,1915年西、北江下游同时发生的200年一遇特大洪水损失最为严重,洪水致使珠江三角洲堤围几乎全部溃决。两广死伤逾10万人,广州市被淹7天。若1915年洪水近年重现,估计洪灾损失将超过1000亿元。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洪水来势越猛,损失也越严重,人与自然能否和谐相处越来越重要。
近年来,珠江流域加大水利建设力度,防洪能力有了长足进步,流域内已有堤防工程1.2万公里,同时,流域内已建成大中型水库388座,总库容471亿立米,在综合利用水资源及调蓄洪水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中,北江、东江防洪工程体系初步形成。城市防洪加大投入力度,防洪能力普遍提高,全国重点防洪城市广州、柳州、南宁、梧州等防洪均已达一定标准。另外,珠江流域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利3年时间建成投入使用。
但是,珠江流域整体防洪能力依然偏低,流域防洪主要依靠单一的堤防工程,流域内一般堤防大多只能够防御10~20年一遇洪水。珠江洪水主要来自西江,而西江目前尚无大型控制性水利枢纽调蓄洪水,规划建设的龙滩、百色水利枢纽正在施工,短期内无法发挥防洪作用,大藤峡水利枢纽前期工作尚在进行之中。目前流域内约有1/3大中型水库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问题,一旦失事,后果不堪设想,江海堤防存在的诸多隐患也不容小视。综观整个防洪现状,珠江的防洪形势并不容乐观,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方面要促进完整防洪工程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利用已建防洪工程,抓住洪水预警预报、水库调度、查险排险三个主要环节,应严防死守,切不可掉以轻心。
总的说来,珠江防洪形势的严峻性主要表现在流域性防洪工程体系尚未形成;现有堤防堤线长、隐患多、标准低;城市防洪建设滞后,防洪能力低;病险水库多,除险任务重;河道设障、河口乱垦、泄洪不畅;水土流失严重,山地灾害频繁;非工程防洪措施亟待加强。
针对珠江防洪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珠江的特点,珠江防汛抗旱工作注重对已建水利工程和堤防工程的联合调度,加强对洪水的管理,合理利用蓄滞洪区,给洪水出路;在灾害面前,注重以人为本,首先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洪水预警预报,加强巡查,早发现,及时处理,着眼点在尽量减少灾害损失,很好地体现了国家防总和水利部提出的治水新思路。例如,在处于山区丘陵地带的城市泄洪和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珠三角地区城市实行的泄洪方法不一样,前者实行“分仓防护”,而后者则实行“分片保护”。实践证明,对这一策略运用好的地区,洪涝灾害损失减小,而运用得不好的地区,效果就相对差些。
珠委在今年的防汛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治水新思路,落实防汛抗旱“两个转变”,高度重视基础工作和流域协调,切实抓好珠江流域防汛抗旱工作。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