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西部大开发5年来,咸阳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3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87.6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实施西部大开发5年,年均增长10%,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突出,由1999年的25.5∶42.6∶31.9调整到2003年21∶43∶36。
咸阳市是我省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地处关中“一线两带”中段,是我省一个较有特点的工业化和农业生产交错的城市,在全省建设西部强省中有着很强的区位优势。从1999年起,咸阳市委、市政府根据本市的区位优势和工农业生产的特点,把经济发展的“重头戏”首先放在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实力上。他们第一产业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水果、蔬菜、畜牧、油料等特色农业和名特优杂品种,稳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2003年,全市农村牧渔总产值96.92亿元,位居全省10市区首位,比1998年净增12.93亿元,增幅15.4%,农民人均纯收入1908.4元,比1998年增加501元,增幅达到35。6%。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同时,咸阳市第二产业以电子、能源化工、医药、食品、纺织5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为重点,加强建材、机械等传统产业的改造提高,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工业化步伐明显加快。2003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467.1亿元,是1998年的1。5倍,年均增长12.2%,全市工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第三产业依托旅游业的发展,也走上了产业化、规模化之路,5年来,咸阳市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咸茂兴、五陵塬和昭陵旅游专线道路改造工程,集中力量开发了永寿槐树林度假山庄,荷李活二期工程,于右任故居等项目,积极向海外推出具有咸阳特色的康复保健旅游,成立大篷车旅游促销车队,沿“丝绸之路”宣传咸阳。5年来,该市累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4.8亿元,在全省排名第二,被国家授予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在旅游业的带动下,购物、娱乐、餐饮、文化等第三产业有了较大发展。2003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上升到36%,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咸阳市财政收入的不断增长,年均增收1亿元以上。2003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为该市经济快速发展和构建西部强市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证。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