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姝威看年报:高增长产业群点亮2003年报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4-06-15 12:42   来源:上海证券报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向好带动新一轮行业增长 在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的拉动下,我国2003年的总体经济形势运行良好:GDP达到116694亿元,比上年增长9.1%,人均GDP首次超过1000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118亿元,增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向好带动新一轮行业增长


在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的拉动下,我国2003年的总体经济形势运行良好:GDP达到116694亿元,比上年增长9.1%,人均GDP首次超过1000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118亿元,增长2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842亿元,增长9.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2%;进出口总额达到8512亿美元,增长37.1%。宏观经济向好全面带动了新一轮行业增长。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对25个行业近1300家上市公司2003年年报的分析显示:

2003年上市公司业绩大幅提高。总体来看,利润总额达到1782亿元,比2002年增长34%;新增利润453亿元;亏损公司由2002年的173家下降到2003年的155家。

行业热点较为突出。新增利润排名前五位的行业对2003年全部上市公司新增利润总额的贡献度达70%左右。从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三项绝对值指标的行业平均值来看,石油、电力、煤炭、钢铁等能源、原材料基础性行业以及汽车、通信、食品饮料等与居民消费息息相关的行业均排在25个行业前列;从这三项指标的发展速度看,上述行业表现也较为突出。以钢铁行业为例,其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均紧随石油行业,排在25个行业的第二位;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发展速度均名列第二,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的发展速度排在第八,是基础行业中业绩突出的典型代表。

各行业的业绩增长质量进一步改善。从利润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等指标及其发展速度看,大部分行业的盈利能力、资产管理效率和收益质量与2002年相比都有所提高。

第二部分:新的高增长产业群形成

国内外产业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居民消费结构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而变化,但是并非同收入水平保持严格的线性关系。受此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升级过程也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在每一轮新的经济景气循环初期,大都会出现一批快速提升的行业,打破原有均衡增长的局面,形成行业发展分化的态势,预示着新的高增长产业群的形成和新一轮经济景气周期的到来。

经过近三年的平稳运行之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消费结构升级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以住宅和汽车需求提升为契机,重化工业化过程开始启动,进而拉动投资的高增长。重化工业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产业链条长、投资周期长、投资规模大、引致需求大等特点,和住宅、汽车消费升级周期长等特点交织在一起,成为新一轮产业增长的特征。中国企业研究中心2003年年报研究显示,以汽车、房地产、机械、钢铁、煤炭、电力、石油等为代表的高增长产业群成为2003年上市公司年报的亮点。

消费结构升级拉升新一轮产业

2003年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消费需求呈扩张趋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突破45842亿元,增幅达9.1%。作为社会最终需求,消费需求的增长拉动了新一轮支柱产业的发展。首先,2003年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标志着居民消费形态进入了快速变化时期,消费结构将更快地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消费热点主要集中在住、行等价值量大的高档商品,突出表现为汽车、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增长态势。2003年,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平均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亿元,比2002年增长45%,平均利润为2.9亿元,增长41%;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为7亿元,比2002年增长9%,平均利润为1.4亿元,增长12%。从未来发展看,消费结构升级将支撑汽车和房地产业持续稳步增长,尽管由于经济的周期性,可能出现短期的增速回调,但不应该因此否认中长期的增长趋势。其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体制、养老保险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体制改革日趋成熟,居民的心理预期压力得以缓解,各收入阶层均有望扩大消费支出。因此除住和行之外,其他与消费结构升级直接相关的食品饮料、医药、传播与文化、通信、社会服务等行业的2003年报都有不俗表现。尤其是食品饮料、医药以及传播与文化行业增长势头较为明显:食品饮料业上市公司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为15.7亿元,同比增长17%;平均利润为1.6亿元,同比增长15%。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为12亿元,同比增长26%;平均利润为1亿元,同比增长16%;传播与文化业上市公司平均主营业务收入5.3亿元,同比增长16%;平均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38%。同时,与消费结构升级直接相关的行业的增长还将带动一批关联行业的发展,造纸、建材、电子元器件制造等行业也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

高投资带动基础行业发展

一方面,消费品行业的快速增长,尤其是汽车、房地产消费热点的启动为上游制造业领域创造了大量需求,进而带动煤炭、电力、石油、钢铁等基础行业的生产。另一方面,在国债投资的持续推动下,社会自主投资机制已经形成,企业把价格上涨和效益好转看成是一个长期信号,因此从钢材到汽车,位于生产链条各个环节的不同行业普遍产生了扩大投资的冲动和行为,为能源、原材料等基础行业开辟了广阔的需求空间。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3年1至12月全国各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643.42亿元,比2002年同期增长28.4%。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2508.21亿元,比2002年同期下降1.5%,占全部资金来源的5.5%;国内贷款10779.46亿元,增长39.3%,占资金来源的23.5%;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21753.32亿元,增长39.7%,占47.5%,上述数据充分说明经济自主增长能力增强。在强劲需求的推动下,多数能源、原材料价格稳步上扬:汽油价格和焦碳价格表现坚挺,电力和钢铁价格居高不下,石化产品价格普遍上涨,棉花价格全年保持了连续上涨的势头------基础行业深受其惠,煤炭、电力、石油和钢铁、水泥五大行业2003年的财务指标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见表2)

联动增长催生"产业群效应"

2003年年报显示,产业经济在2003年展现了较为稳定清晰的增长脉络,新一轮产业增长基于投入产出关系的联动增长特征和基于基本相同的需求拉动力量形成的产业群效应十分突出。经济运行中形成了几个具有典型特征的较为稳定的高增长产业群。并且这些产业群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叉、依存和影响,共同构成国民经济的整体。

1、以钢铁行业为核心的、带有重化工业特征的高增长产业群

钢铁工业是基础原材料产业,在高增长产业群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2002年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三大用钢大户房地产、机械、汽车行业增长趋势显著,有力地带动了钢铁业的发展。其中2003年房地产业用钢的绝对量约占到整个钢材消费量的55%,是钢材消费的第一大户;机械行业消耗钢材约3450万吨,比2002年增加25%,占钢材总消费量的15%,仅次于房地产业,位列第二;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对钢材产品也形成了巨大的需求,2003年汽车行业共消费钢材约660万吨,约占钢材产品总消费量的3%。下游行业有效拉动了钢铁行业规模和速度的高增长,而钢铁高增长又为其持续兴旺提供了强有力的原材料支持,同时还为上游煤炭、电力等能源行业以及交通运输业拓展了发展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产业群中的机械制造业本身又可以形成一个内部产业群。机械行业有77家上市公司,其中工程机械21家,供电设备11家,轻纺机械11家,医疗机械4家,航天机械3家,其他类27家。各子行业近三年来都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趋势,其中工程机械和供电设备上市公司2003年表现更为突出。

2、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群

在这个大的产业体系中,又可以细分为三个群体:

第一、汽车行业带动下的高增长产业群。汽车工业是产业关联度很高的产业,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标志,对化工行业(尤其是合成材料工业、轮胎制造业)、钢铁行业(以薄钢板和钢带等汽车用钢为主)和机械行业(机床)的发展有着很强的拉动作用。据测算,从投入产出关系和行业增长的关联程度看,汽车工业产值与相关产业的直接关联度是1:2,间接关联度则达到1:5。另外,汽车使用数量的快速增长拉动了汽油、润滑油等石油加工业的增长;汽车服务业也获得空前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加入WTO,外资被允许进入汽车服务业,这一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发展潜力巨大。

第二、房地产业带动高增长产业群。房地产行业产业链条长,增长潜力大。据世界银行研究,住宅投资扩大100亿元,可使社会总产值增加300亿元,发达国家保守测算的住宅消费带动系数为1.34。这一产业群包括:钢铁行业(2003年,我国房地产业用钢的绝对量约占到整个钢材消费量的55%),建材行业,装饰装修、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相关服务业。2003年,这一产业群中仅房地产开发固定投资总额就达到10106.1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9.7%,足见其规模之大和发展之快。目前,我国居民住房水平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城市化步伐加快,该产业群的发展空间还将不断扩展,值得进一步关注。

第三、日常消费相关产业群。首先是与居民日常生活质量提升密切相关的食品饮料行业、医药行业;其次是与居民文化和休闲娱乐消费关系密切的行业如造纸业、传播与文化业、服务业等;最后是高档消费的电子产品制造及服务行业,其中通信行业、计算机行业稳步增长,受此拉动,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以上事实表明,新一轮高速增长行业并不局限于单个行业的局部增长,而是以各主要产业为龙头带动起来的关联产业群的系统、持续增长。

第三部分:快速增长下的隐忧

产业群联动作用的负面影响

2003年上市公司普遍良好的业绩表现主要受益于产业链中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和最终需求的增长,但是年报分析显示产业群内部需求和价格的联动作用也给处于不同位置的行业带来一定风险隐患。

从需求看,2003年的价格上涨和利润提升使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投资规模均有扩大趋势,而当期投资最终能否产生效益要看能否转化为最终需求。不断高涨的投资增长速度和投资规模以及过于集中的投资结构表明,当前的投资将有相当一部分无法转化为最终需求,投资与消费脱节,企业未来成长潜藏风险。从价格看,2003年全国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使从事这些产品生产的上游企业效益明显好转,预期投资回报率明显升高。但是工业消费品领域供过于求的格局没有改变,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近年来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与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的差距有增大趋势,说明上游产品价格向下游产品的传导相当困难,许多位于产业链中下游的行业利润空间缩小。

以钢铁产业群为例。随着钢铁价格一路攀升,下游制造业的生存压力陡增。据有关资料统计,钢铁耗用量巨大的造船业2003年平均利润率不到1%,勉强保本。居于产业群核心地位的钢铁行业也并非高枕无忧。2003年报显示钢铁类上市公司呈现"高盈利、高现金流、高派现和低市盈率"的优良业绩,但与钢材涨价同步的是燃料、原材料、运费价格更大幅度的上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负责人表示,钢铁行业去年原材料的实际平均成本远低于市场的反映。而今年成本急剧攀升的压力将逐渐体现在公司的业绩中。

面临同样问题的还有纺织行业。可见,部分行业作为周期性行业和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其业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行业的互动衔接关系;上游行业的高价格能够保持多久与下游行业的承受能力、能否有效消化有极大关系;随着供求格局变化、产品竞争加剧,产业链中下游部分行业的利润率将有下降趋势。

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阵痛

受行业景气周期和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影响,部分行业复苏并步入高速增长阶段,但是另外一些行业却遭遇发展瓶颈,利润空间日趋狭窄。这些行业的上市公司在寻求转型或积极拓展新业务的过程中往往面临各种问题,应当引起充分重视。

从2003年年报看,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尤其是重组公司实施大规模的产业转型,调整主营业务;另一方面,在坚持主营的公司中,能真正做到专心埋头于基干主营的也呈减少趋势,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尝试IT业、生物医药、房地产、汽车等新兴行业的多元化经营。据有关资料粗略统计,2002年以前上市的公司中已有近20%主营业务发生了变更,还有相当部分公司正在试图变更主营。然而,真正转型或多元化经营的成功者少之又少。在转型企业中,商业板块公司也较为突出------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商业股上市比较早,相当部分公司历史包袱沉重,利润趋薄,不得不寻求转型或开展多元化经营,但过快的业务转移和扩张往往带来一系列财务问题。

主业转型和多元化发展有其必要性和优势,但是也风险暗藏。上市公司必须建立充分的风险意识,谨慎选择方式、程度和目标行业,避免行动过于盲目和进入不熟悉的行业。可以考虑围绕原主营业务的产业链条有效配置有限的资源,做好上游原料、燃料市场与下游产品市场的控制,以便较快进入角色并减少过渡期的震荡和阵痛。

行业持续发展亟待核心技术支持

核心技术是隐藏在企业核心产品和部件里的知识、技能或它们的组合。国外行业发展的历史表明,核心技术是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而核心技术匮乏恰恰是我国行业成长的软肋。

中国企业研究中心对以波导和TCL两大品牌为代表的中国手机行业的研究显示:目前我国大多数手机厂商缺乏核心技术,只能采取贴牌生产的方式,大大增加了企业控制成本和质量的难度,从而造成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扩大而利润率却不断下降的现状。2003年,波导股份(600130)和TCL通讯(000542)手机销售量分别比上年增长73.3%和57%,达到国内市场份额的12%和10%;销售收入分别增长71.04%和13.4%,但是毛利润率却分别下降30.1%和25.8%。可见国产手机品牌在市场营销策略上更胜一筹,但要保证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的双赢,必须要有核心技术的支持。目前,中国手机行业已经开始关注核心技术开发研究。

再以汽车行业为例。汽车板块2003年取得了优良业绩,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之一。但是目前我国的汽车企业绝大多数采取与外资合营的形式,直接使用国外的技术和设计。这种方式从短期来看大大节省了技术开发成本,但长期看来,中方付出的不仅是昂贵的设计和技术使用费,还可能丧失独立研发的能力。事实上目前我国汽车行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十分薄弱,品牌和核心技术缺乏,直接影响行业未来的竞争力和生存空间。

核心技术问题也体现在石油行业中。中国企业研究中心关于中国石化(600028)的年报分析指出,中国石化的人均净利润是美国埃克森美孚的四十八分之一,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技术的差距。2003年,埃克森美孚科研投入达6.18亿美元。过去十年,埃克森美孚在美国和欧洲共取得1万多项专利;从1985年至2002年,埃克森美孚、壳牌和BP三大石油公司在华申请专利1770项。技术实力的较量在争夺国际油气资源开采机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对于提高中国石化以及国内其他石油企业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部分行业直面WTO挑战

自2001年加入WTO已经过去两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行业的过渡期临近结束,商业、医药等行业受到的冲击在2003年年报中开始体现。

商业中的零售业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我国关于加入WTO后将逐步取消外国零售业进入中国的各种限制的承诺,吸引了国际零售巨头纷纷拼抢中国市场。全球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目前已经有40多家在我国抢滩登陆,将会在仓储商店、大卖场、大型综合超市等主流业态和主导业态模式上对国内零售企业造成强大的冲击。

中国企业研究中心2003年年报研究显示,97家商业上市公司7家处于亏损状态,行业总体利润率较2002年下降4个百分点,业绩不尽人意,发展前景不明朗。2004年底,我国零售业将不分地域、业态、不限门店数量向外资全面开放,届时零售行业的竞争形势将更加残酷。

根据与世贸组织的相关协议,入世三年后开放成品油零售业务;五年后开放批发市场,届时国际油商便可构筑中国市场的营销网,实行全面供油。以荷兰壳牌石油集团、英国BP、埃克森美孚三大公司为代表的外国石油公司现在就已经通过合资入股等方式积极进入石化上中下游各项业务,包括油气开采、石油加工特别是成品油零售领域。如果外国石油公司控制了国内石油终端市场,处于上游的中国油田和炼油企业将受到严重挑战。

加入WTO,医药行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首先,关税的降低使得国内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的医药产品受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冲击,这类产品包括半合成抗生素和头孢系列原料药及相关中间体、医疗器械中的B超、内窥镜。其次,药品知识产权保护将更加严格,临床治疗需要的专利药品将依赖于从国外购买。我国制药企业无论在生产规模、销售收入还是资产利润率等方面都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另外由于我国医药流通领域存在企业多、规模小、机制僵化、效率低、费用高、效益差、秩序乱等问题,医药流通企业普遍缺乏与外资企业竞争的能力和准备,加入WTO后,医药流通企业在经营方式、资本质量和规模等方面无法与国际跨国公司抗衡,将受到很大的冲击和影响。

除上述三个行业外,像农业、金融业、服务业等其余行业都面临着按照WTO条款全面开放市场,国外同行进入带来的巨大压力,这一影响将在上市公司今后的财务报告中逐渐体现。

第四部分:特点与展望

综合中国企业研究中心2003年年报研究成果可以看出:

第一,2003年行业高速增长不是外部短期因素刺激下的突然增长,而是由消费结构升级和投资需求增加等经济内在因素拉动的持续增长;这一增长并不限于局部范围,而是关联产业群的系统增长;新一轮行业增长伴随着上市公司业绩质量的提高和信息披露规范化程度的改善。

第二,行业增长中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工业消费品领域总体供过于求的格局仍未改变,部分行业已经出现投资过热迹象,供求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企业库存开始增加,行业发展存在投资与消费失衡的风险。同时考虑到一旦消费需求受到某些不确定因素影响出现停滞,影响行业发展。此外部分行业缺乏自主开发和核心技术支持,长期发展受到限制。行业调整和加入WTO给上市公司及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也应当引起企业、投资者和宏观调控部门的充分重视。

第三,从2003年基础行业热点高度集中的现象及成因可以看出,能源、原材料行业的瓶颈制约将是国民经济均衡发展的不利影响因素。尤其在一些能源原材料紧缺状况比较突出的地区,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利润空间缩小,生产和销售的增长受到抑制,出口和信誉受到影响。由于上游能源、原材料领域供应和生产能力难以迅速扩张,供求形势短期内明显改善的可能性不大,2004年乃至更长时期的行业运行都会受到能源原材料行业发展的制约。而电力紧缺是引起其他能源、原材料紧缺和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电力供应不足引起钢材、水泥产量的下降,电力供应不足还引起对煤炭、柴油的替代性需求加大,因此解决电力供应问题在对各行业发展相当重要。

2004年,国民经济将继承呈现稳步增长格局,消费结构升级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依然强劲,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内环境。世界经济在美国经济回暖的带动下发展状况将明显好于2003年,对外贸易进一步活跃,为我国的行业发展,尤其是出口优势行业带来新的机遇。预计高增长产业群和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群仍有良好表现,其中钢铁、电力、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及供电设备制造、汽车和电子元器件等行业的发展值得关注。应当注意到随着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到位,2004年下半年经济运行将会更趋平稳,投资行为也可能更加理性化,各行业内部将出现利润增长分化的局面。

钢铁:典型的规模经济行业,大型钢铁企业可以利用规模优势有效控制成本,同时通过高端或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获得较为稳定的利润;而中小型钢铁企业只能凭借钢铁市场旺盛的需求和地域优势获得利润,这种盈利空间受能源、原料成本及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很不稳定。

电力: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2004年全国用电增长速度仍将达到12%左右,电力供需形势依然紧张,总体缺口与2003年大体相当。这一趋势为电力上市公司提高盈利水平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必将提升电力公司的价值。我国的水电行业刚刚进入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2004年有较大发展机会;对于火电企业而言,2004年电价上调同时伴随着煤炭等成本价格的上升,对于有规模扩张的公司来说十分有利,而对于那些没有规模扩张的公司来说,电价上调主要起到弥补煤炭价格上涨的作用,带来的业绩增幅不会太大。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业运力紧张的状况尚未得到明显缓解,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航空运输等各子行业2004年都将有不错的表现。

机械制造:机械行业已进入行业周期的繁荣阶段,各子行业呈现全面增长的局面。2004年是"十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市化建设工程、物流现代化集运建设进入高峰期,为工程机械产品提供了广阔市场,带动行业效益明显提高;此外,2004年电力供应仍然吃紧,电力投资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给供电设备制造业创造了有利的发展机遇,预计供电设备制造类上市公司将保持良好经营业绩。

汽车:汽车行业稳步快速增长的趋势将持续较长时间,但随着汽车企业的行为日趋理性以及消费者购车需求的逐步实现,汽车市场需求的增速将放缓。关税降低、行业竞争加剧、车贷规模受到限制、汽油价格上升等种种因素都会给2004年汽车企业的销售业绩造成不利影响,行业利润逐渐摊薄,行业内部的分化格局也将更加明显。

电子元器件:国家2004产业政策提出有选择、有重点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和生物技术产业,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重点发展高性能计算机、基础性软件、集成电路、数字电视、第三代移动通讯与下一代互连网等一批关键技术和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信息技术产业。电子元器件是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电子产品等的核心部件,2004年作为高科技行业原材料的电子元器件业的业绩将迅速提升,半导体市场和芯片产业将是电子元器件制造业的亮点。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