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沿途文物的抢救问题摆到了国人面前,其文物大抢救的难度和规模将超过三峡。
河北省文物局有关专家表示:南水北调工程河北段通过的正是我省文物埋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因此河北文物面临历史性大抢救。
石永士告诉记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进入河北后,沿京广铁路西侧北行,途经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穿越石津干渠和滹沱河,过北拒马河进入北京,全长461公里。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中心地带之一。为此2002年夏,河北省文研所会同5支文物普查队进行全线段拉网式徒步踏查,2003年底至2004年初河北省文研所又对总干渠进行了复查。两次调查共计发现古代文化遗存地点或丰富区、段155处,总面积2.3万平方米,其中古遗址102处,古墓葬53处,涉及两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8处省级文保单位。目前,《河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段文物保护规划》正按照国家文物局意见作进一步完善。
据悉,南水北调中线石家庄到北京的部分工程已于去年
底开工,今年年内河北段干线工程也将全面开工。按照工程
总体设计,河北段建设将于2006年底全部完成。文物保护工
作的规划是,到2005年12月完成对石家庄以北段的勘探、发
掘工作,到2006年7月完成石家庄以南段的勘探、发掘工作。水利工程和文物勘探在时间、空间上的重合,使得文物抢救和保护面临着巨大考验。
【链接】
经过2002年7月的文物调查和2003年11月的复查,河北文物考古专家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和天津干渠等发现文物点155处,涉及河北考古六大课题。
一:河北地区的文明起源和形成。目前冀中南部地区新
石器时代考古学的时空框架已大体建立。太行山东麓地区是
新石器文物分布丰富地带,通过发掘有助于对这一地区新石
器时代文化反映的生产力、社会结构、聚落形态进行深入研
究。
二:商民族的源流和发展。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是商人
的主要活动区域,也发现过大量夏时期遗存。工程经过的区
域通过考古调查已发现大量夏商时代遗址。
三:战国时期的燕、赵和中山文明。春秋战国时期的燕、赵和中山国的文化都非常繁荣。工程沿线分布有密集的战国时期墓葬和遗址,通过考古发掘,对研究战国时期的燕、赵和中山文明的形成、发展和交流等方面有望取得新收获。
四:两汉时期的诸侯国研究。
五:曹魏、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工程经过的地区过去
曾发现和发掘过大量的北朝时期墓葬、遗址,通过考古发掘
将极大地丰富北朝时期的考古学资料。
六:河北瓷窑考古。河北是我国北方邢、定、磁州三大
古窑的故乡。工程经过的区域正好是三大古窑址分布最为密
集的地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