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召开的首都圈防沙治沙科技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科技部副部长邓楠介绍,2000年发生历史罕见的大风扬尘和沙尘暴等恶劣天气后,根据中国国务院要求,中国科技部组织多部门、多学科专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减轻首都圈沙尘暴灾害与加快全国荒漠化防治科技行动方案”及《全国防沙治沙技术方案》。
启动于2000年6月的首都圈防沙治沙应急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目前已园满结束。项目专家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史培军教授介绍说,这一应急科技项目实施4年来,攻克了一批防沙治沙关键技术,获得各类成果、专利、新产品157项,共遴选出100项先进适用技术在沙区示范推广,筛选出41种适宜沙区生长的固沙植物和经济品种,以及41个国内外??土固化新材料,基本形成了符合中国北方地区不同地域特点的防沙治沙技术体系。
据史培军教授介绍,项目区植被与其它固沙物覆盖度由治理前不足40%达到了85%以上,退化草地的产草量增加了40-75公斤/亩,优良牧草比重增加1.3倍,有效降低了地面起沙扬尘,遏制了项目区沙地活化、流沙蔓延,缓解了沙尘危害,提高了土地绿色生产能力。
同时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发生了变化,项目区内昔日“生产用地”大面积转变为如今的“生态用地”,生态与生产用地比例由3:7转变为目前的7:3。
史培军说,包括即将结题验收的“防沙治沙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我国已形成近20万亩防沙治沙示范区,项目的研究为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和划区轮牧制度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和示范样板。首都圈防沙治沙应急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实施4年来,各方共投入资金8642万元,在我国北方沙区建成了6个具有区域代表性的防沙治沙试验示范基地,研究出了针对平原、丘陵、草原等不同地区的防沙治沙技术体系。这一项目的核心区建设面积10万亩,辐射区面积达2000余万亩,在核心区和示范区已达到大风不起风沙的“治沙”指标。
根据科技部专家组的建议,依据已形成的具有广泛推广价值的近20万亩防沙治沙示范区,今后要不断试验和推广防沙治沙新技术,开发和储备满足我国大面积防沙治沙的关键技术和区域示范模式。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