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世界各地的游客如何与那些不懂外语的中国老百姓交流?北京多媒体行业协会理事长陈信祥20日在这里表示,正在开发的多语言信息服务系统可以消除汉语与外语的沟通障碍。
在第四届互联网与多媒体全球峰会数字奥运论坛上,陈信祥为中外专家播放的录像剪辑勾画出多语言信息服务系统设计方案的轮廓——2008年,一位完全不懂中文的外国游客来到北京天坛公园,每到一处景点,他手中的便携设备都会显示相关的旅游资料。有关奥运会赛事的多媒体资讯也会即时出现在便携设备上。借助精准的定位系统,他还可以确定自己在公园的具体位置。在祈年殿前,这位游客用英语向身边的北京市民求助:请帮我拍张照片好吗?便携设备立刻将这句话翻译成汉语。
多语言信息服务系统以宽带城域网络智能技术为依托,主要面向奥运场馆、旅游景区、公共场所和商业中心的外国运动员、记者、游客。它包括中文、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等联合国官方语言,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任何人提供不间断的信息发布、信息查询、人机交互等智能服务。作为科技奥运的一项重要内容,多语言信息服务系统由专门成立的科研团队负责开发,目前已进入试验阶段。
在数字奥运论坛现场,陈信祥手持一款多语言信息服务系统掌上电脑的样机进行了演示。随着他口中发出找饭店、订房间、去机场等指令,样机很快显示出相关信息,并模仿真人发声询问。在中外专家的掌声中,陈信祥坦率地指出,由于这套系统采用了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技术,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口音、环境噪音等不利影响。他坚信科研人员能找到解决这些难题的途径,为北京奥运会增添一个令人难忘的亮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