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在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国工程院合作委员会等部门主办的“上海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地质环境问题”院士(专家)咨询会上,院士(专家)们指出,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面临着土地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塞、能源浪费、防灾安全等影响城市持续发展的问题,实践证明,通过城市地下空间的有序开发利用,走内涵式的城市发展之路,是解决这些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合理途径。
在注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21世纪,城市发展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有着迫切的、巨大的需求。国内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经验说明,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就具备了有序化、规模化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经济基础。据预测,21世纪末,将有三分之一的世界人口工作、生活在地下空间中。
我国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上取得了显著成就,积累了不少经验。以上海为例,完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地下空间工程,如中心城区地铁主干线、道路(或人行)交通隧道、下沉式地下广场等,这些工程造就了上海国际大都市的繁荣景象。在地下空间开发的技术上,上海拥有世界范围内具有鲜明特点的淤泥质土层中修建地下工程的圆形和异型盾构隧道技术、长距离直线和曲线顶管技术、大型沉管隧道技术等,提出了时空效应理论、盾构隧道信息化系统、地铁远程监控技术等。在地质环境方面,上海开展的对地面沉降及岩土体的形变的有关数据监控工作,在全国也属前列,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城市地下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城市地下空间的建设在向广度发展的同时,也在向深度和断面的多样化、扩大化方向发展。根据规划到2010年左右,上海将建成311.6公里的地铁基本网络,共同沟、地下综合体、越江隧道等地下空间工程。与此同时,由于上海处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下空间主要开发利用中厚层的沙层、软土层,由于其地质环境特殊,容易产生地质环境问题,引发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如海平面上升与潮灾、边坡失稳、砂土液化、浅层沼气、水土污染以及软土地基变形等。因此上海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首先要综合考虑地质环境问题。
为规避建设风险,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特别是地质———生态环境综合工程效应与地质灾害防治。会上,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单位的十五位院士和众多著名专家从不同角度研讨上海市地质———生态环境综合工程效应和地质灾害防治等问题,为申城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建言献策。
他们指出,大都市地下空间开发是大势所趋,但切忌草率从事、急功近利,要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城市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以地质生态环境作为规划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基础。地下工程项目地质复杂、影响因素多,其条件、模型、参数和认识均具不确定性,必须建立风险机制,从严管理,把勘测、设计、施工一体化管理作为防灾的主要措施。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对现有地下空间基础信息进行梳理、整合,提高基础信息的利用率,为进一步科学规划、合理建设发挥作用。由于地价攀升,土地权问题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进程,目前地下空间的土地权归属是属于地面土地权延伸,政府搞公共建设,有权利用地下空间,而外资和私营企业就无权开发了,建议制定政策,明确将20米以下地下空间宣布收归政府所有,并允许地下空间开发建设进入市场,但要纳入政府统一规划,这样有利于调动外资和私营企业共同参予,从而加快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速度、规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