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底,贵州省退耕办与省林科院共同编制了《贵州省退耕还林综合效益监测与评价实施方案》,选定麻江、黎平、铜仁、开阳、黔西、关岭、龙里、望谟、习水、水城等10个工程县作为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监测与评价网络县(即固定样地设置县)。以2001年冬季和2002年春季实施的退耕还林地为主要监测对象,共设置固定样地98个,对照样地(农耕地)5个,同时选择黎平、关岭、水城、铜仁、麻江等5县修建坡面径流场16个,定量监测地表和地上植被动态变化情况以及地表径流量和土壤蚀量。
连续三年效益监测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实施退耕还林以来,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大幅度下降,土壤年侵蚀量明显减少,林草植被和生物多样性恢复迅速,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10个退耕还林监测县的监测数据显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由退耕还林前的3324.9吨/平方公里·年减少到2003年的739吨/平方公里·年,下降了78%,平均每亩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1.7吨;10个县2000—2003年共完成退耕地造林85.9万亩,年土壤侵蚀量由退耕前的190.4万吨/年,降低到2003年的42.3万吨/年,净减少148.1万吨/年,其中25度以上陡坡退耕还林地土壤年侵蚀量减少最为明显,占总减少量的74%;退耕还林区地表和地上植物种类由退耕前单一的农作物种增加到60多种,分别属于23个科56个属,禾本科与菊科等草本植物增加明显,生物多样性恢复迅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