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教育与实践差距之大
“13年前,我曾开过一家公司”,美国国家工程学院主席沃夫一开口,就以亲身体验来提出一个世界范围的难题。
“后来,我又回到学校。辗转之中,我发现:学校教职员工在工业界没有实践经验、自己40年前学的课程仍未改变、学校传授的内容在企业运作中完全不起作用。工程教育与实践之间存在着太大差距,优秀工程师从何而来?”沃夫有些感慨。
人文之光不可缺
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在发言中提出,学校教育应首先扩大未来工程师的知识基础,掌握除本专业外的相关学科知识。此外,在学习工程科学的同时,学生也不可偏废人文科学,因为新世纪的工程师必须学会保护良好的文化传统,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考虑如何为世界创造更大的福祉。
博士生应学会自找项目
在北欧国家,大学的科目重组由企业推荐,学生毕业先进企业,当他们成为研究机构的领头人后,这些组织再推荐他们成为大学教授。而在中国,学生本科毕业后通常深造的途径会按照硕士、博士、教授的程序一路走来。
“大学工程教育应更多与工业界结合,特别是对于博士。”徐匡迪称,博士生不能只等着老师给课题,而应主动走上社会寻找项目。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长布鲁斯表示,自己曾在IBM公司有过20年的工作经历,专门从事电子芯片的研究,后来又担任了剑桥大学校长。其他几位工程院院长也有类似经历。
企业参与培养大学生
谈到让企业界赞助学校的问题时,法国工程院副院长吉诺率先回答,目前在法国,大型企业和大学之间的合作不算有效,中国也有相似挑战,大学不应只鼓励研究,更应该鼓励创新。
韩国工程院院长李俊基则认为,让负责教学项目的教授同产业界联系起来,以投资后者融资的形式来发展教育可能是最成功的。
世界工程技术领域的顶尖杰出人物,中、英、美、韩、法等五国工程院院长昨日汇聚申城,以一场精彩的讨论会为2004年世界工程师大会奏响前奏。大师们以自己睿智和独到的眼光,就“如何培养优秀工程师”展开了探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