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上半年中报自7月13日拉开序幕后,己有23家上市公司中报如期亮相,总体业绩趋好,而表现最突出的是钢铁板块。韶钢松山以每股收益0.88元暂居榜首,净利润同比增长83.16%。在约35家钢铁上市公司中,有15家业绩将预增50%以上。截至7月17日,共有4家钢铁上市公司公布了半年报,均同比增长50%以上。半年报显示,尽管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钢铁企业4、5月份的业绩出现了较剧烈波动,价格的大幅回落也影响了整个钢铁行业2季度业绩水平。但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仍同比大幅增长,表明钢铁类上市公司具有规模、产品结构等竞争力优势,抗风险能力较强。
半年报也显示,钢铁行业毛利率总体有所下降。除太钢不锈外,其它3家公司的钢铁产品销售毛利率都有所下降,平均下降3至5个百分点。按产品分类,棒材和线材下降的幅度最大,其中一家公司的线材毛利率为-7.8%。太钢不锈普通中卷板、不锈冷板的毛利率则有小幅上升;存货的上升和预收账款的下降,表明了宏观调控对钢铁行业仍有较大负面影响。
为改变产品毛利率下降的局面,韶钢松山、南钢股份均提出要加大调整产品结构的力度,提高毛利率较高的中厚板产销比例,由产量效益型转变为成本、结构、品种效益型。
钢铁行业的激烈竞争还体现在对原材料尤其是铁矿石资源的争夺。由于铁矿石供应紧张,同时运力难以保障,为保证生产不受影响,一些上市公司均在上半年重金储备了大量的原材料。截至6月30日,济南钢铁和南钢股份的原材料库存分别为14.31亿元和7.08亿元,同比分别增加115%和77%。其中部分年初的高价原料估计要到7月底或8月初才能消耗完,这势必影响公司的效益。
宏观政策显见成效,钢材需求仍将保持适度的较快增长
宏观调控对钢铁行业的效应已初步显现。一是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一些小钢厂因原料价格上涨,成本升高,而钢材价格下跌,无利可图,被迫从4月中旬以来陆续停产。二是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或违规建设的势头得到一定的遏制。特别是对江苏省“铁本事件”的处理,对违法违规建设起到强有力的震慑作用。三是价格回落、行业利润率的适当降低,有利于控制盲目投资和调整产品结构。
尽管受宏观调控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回落已成必然趋势,整体消费需求增幅将出现回落,但中国的经济仍处于景气周期中,上半年GDP增长9.7%(一李度增长9.8%,二季度增长9.6%),因此钢材消费的坚实基础并未动摇,社会需求依然旺盛。据统计,1-6月份累计,全国生产汽车274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26.9%;机床产量17万台,增长32%;钢质船舶483万吨,增长96%;内燃机21695万千瓦,增长21%;工业锅炉产量54772蒸发量吨,增长21%。据对相关数据的统计测算,2004年上半年,全国钢材消费量超过1.5亿吨,同比仍增长近20%。全年预计钢材表观消费量仍将保持15%左右的增长。照此测算:2004年中国钢材表观消费量将突破3亿吨大关。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