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中国工程机械出口额增长速度比较快,但是与进口相比,差距甚远。2004年随着国内市场增长回落,有些企业重视了出口业务,1~9月累计出口达12.35亿美元,同比增长66%,比进口额增长率高出55个百分点,这说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存在着出口潜力。但行业出口发展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归纳起来有四大障碍。
买得便宜用得不放心
今年4月,工程机械中国展团在德国慕尼黑宝马国际博览会上,接待了来自全球100多个买主和代理商,普遍反映非常愿意接受中国工程机械产品,但是中国产品的可靠性和售后服务是令人头痛的事,买得便宜,用得不放心。可见产品可靠性已成为中国工程机械出口的第一大障碍。
目前我国产品在1000小时可靠性试验和三包期内的统计资料,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为150~300小时不等,而国际水平500~800小时。大修期寿命,不采用进口发动机,只有4000~5000小时,国际水平达到8000~10000小时,超过200kW大型产品达到20000小时。可见,产品可靠性和大修期寿命是我国工程机械缺乏竞争力的主要问题。
经营不规范售后服务脱节
据相关统计,2003年经营工程机械出口业务的公司多达3055个,其中国有1598个,出口额占46.4%;三资企业544个,占出口额的42.16%;集体企业210个,占出口总额的4.09%;个体企业703家,占出口总额的7.35%。
由于有这么多的企业参与出口竞争,造成混乱无序,相互抵毁和破坏性的价格竞争时有发生。同时出口渠道层次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经常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术。例如2003年共出口10.5亿美元产品,到达全球179个国家和地区,除在美国和日本相对比较集中以外,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只有几十万到几百万美元。这样在客观条件上售后服务无法到位,给某些地区和用户造成无法挽回的恶劣影响。
知识产权面临风险
我国工程机械产品故障率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柴油发动机,二是液压系统及其执行元件,三是传动系统。据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抽样统计说明,发动机的平均故障率占30%左右,液压系统及其执行元件占25%~35%,传动系统占20%左右,其余为制动系统及结构件焊缝开裂等。
从企业技术管理和技术标准入手,严把产品配套关,对常规多发故障进行逐一攻关排查在国内发动机配套技术没有达标之前,对出口产品应采用进口知名品牌和国产发动机两种配置模式,其中出口用户建议一律采用进口知名品牌发动机。对于液压系统,针对不同要求的高端产品,目前建议也应采用进口液压元件进行配套。同时要加强主机厂与配套厂的技术攻关合作,主机制造企业要主动关心和介入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发展,对关键的二次配套件,如密封件、轴承等采用进口件配套。
加快国际通行标准的认证全球经济发展一体化趋势促成了商品贸易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各国为保护市场,各国和各地区必然要设置些门槛和障碍,这就是准入标准。标准有国际性通行标准和各国各地区的特定标准,我们要扩大出口,既要研究国际通行标准,又要了解各国的特定标准和门槛。在当前除了要通过实施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0环保认证,首先要有更多的企业通过欧共体的CE认证和美国安全检测实验室认证机构的产品安全认证。它不仅是通向欧洲和美国市场的开门钥匙,也是通向其他国家的钥匙。CE认证是用以证实该产品已经通过了相应的合格评定程式或制造商的合格标志性声明,无论在欧洲、美国、日本或其他国家都能获得很好的出口效应。
除了CE认证和美国的安全认证以外,对相关环保标准、设备操作规程、出口反倾销,国家或地区性标准等都要进行认真研究,列出相应措施,才能让我们的产品顺利走出国门。
做好自主知识产权的检索,加大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的科研开发力度我国加入WTO组织,对知识产权的承诺已成为国际间贸易交流的基本准则,特别是出口产品的技术来源是否有侵权行为,进行认真检索。对核心部件,一是直接配套选用,二是自主开发,自主开发时,在知识产权有效期内不能再进行测绘仿制。这几年有些企业已很重视科研开发,在一年一度的中国工程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中,每年有几十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断走向市场,为扩大出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重点发展当地化的代理商。产品销售走属地化发展道路,已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潮流这样做,一方面企业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加强沟通渠道,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有利于市场开拓;另一方面,产品维修服务有了可靠的支撑体系。在当今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和产品技术趋同化的时代,服务是中外品牌产品竞争的第一保证。许多跨国公司到中国来,往往是产品未到,宣传服务先行。我们要进入国际市场,同样也要遵循以服务先行的准则。现在有许多海外各地代理商,看到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发展景气、品种规格较齐全、价格诱人,有些代理商有转向代理中国产品的发展趋势,今年4月我在德国宝马接待了南美、中东、非洲、德国的十多个代理商,他们有着较好的当地化销售服务体系,都有意向与中国企业合作,搞好产品服务,转而销售中国产品,我们要利用好这些属地化的代理,把中国产品渗透进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