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0年开始,党中央、国务院在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如今5年时间即将过去,西部大开发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西部地区面貌发生了极大改观。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日前在2004中国西部论坛上表示,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绝不会动摇,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支持力度不会减弱-->,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会减慢。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蕴涵的巨大商机,也引起了各方人士的关注。
构建未来发展大平台
记者从2004中国西部论坛上获悉,5年来,西部大开发取得良好开局。西部地区经济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累计投入约4600亿元;新开工重点项目达到60个,规划投资总规模8500亿元,到今年年底,有23项重点工程将全部或部分建成投产;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退耕还林工程取得重大进展,许多项目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开始显现。
西部地区农村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5年来建成了贫困县出口公路1.7万公里、通县油路2.6万公里,开工了4.6万公里的县际公路。国家累计投入250亿元支持西部地区教育和卫生事业,农村扶贫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棉花、畜牧、旅游等产业,以及部分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国市场上已占有重要位置。西部地区5年实际利用外资接近150亿美元。东部地区已有1万多家企业到西部投资创业,东西合作方兴未艾。
此间一些人士分析,西部大开发的前几年是政府主导投入、全面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从实际效果来看,西部5年的发展已经在基本建设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国家的继续支持和投入将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性条件。
东西对接带来机遇
目前,我国经济进入重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时期,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目的就是要缩小东西部差距,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发展,作为发展重点的西部地区充满投资商机。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副主任李子彬在西部论坛上表示,随着西部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东部地区土地价格、劳动力价格的升高,一部分产业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梯次转移是必然趋势,加强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出现了新机遇。
首先是东部产业转移与东西对接带来的发展机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刘世锦说,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土地、劳动力价格等要素成本的显著上升,将会给西部带来实质性的产业转移机遇。沿海地区要素成本上升后,企业可以有两种选择:就地升级或向外地转移,包括向西部地区转移。向西部转移的产业往往对当地劳动力、土地和环境容量的低成本有较强依赖。另外,境外原来准备转到沿海地区的产业,随着沿海地区要素成本的上升和基础设施供给如能源缺口的扩大,也会将目标转向西部。
此外,西部商务市场还大有潜力可挖。权威资料显示,在过去的5年里,西部地区的各项商务事业实现了全面发展:消费需求与全国基本保持同步增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99年的5492.3亿元增至2003年的7757.2亿元,年均增长9%;进出口从1999年的137.2亿美元增至2003年的279.3亿美元,年均增长19.4%;2003年西部地区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与2001年相比增长5.6%,年末在国外人数增长133%。
但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认为,我国西部地区市场潜力大,还未被充分发掘。西部地区近4亿人口,占全国的29%,社会商品零售额却只占全国的16%,这表明消费市场空间很大。
另外,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正逢其时。今年5月,国务院在成都召开西部六省区市宏观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国务院有关领导曾指出,要把搞好宏观调控与推进西部大开发结合起来,要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同时,坚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更好地发展西部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研究所所长马晓河认为,西部地区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区位优势明显,应该充分利用好宏观调控带来的新机遇,重点发展资源性产业、特色农业、劳动密集型加工业等。当前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主要是搞好资源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逐步形成产业群,提高产品附加值。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促进集约化生产经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提高经济质量和经济效益。注意资源的合理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环保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
外部环境十分有利
一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宏观调控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中国西部论坛上传递的信息表明,中央一直强调宏观调控不能“一刀切”,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十分注意调控的力度、时机和节奏的把握,重点强化经济社会中的薄弱环节和瓶颈行业,加大对农业、能源、交通、水利及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并在政策上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李子彬表示,国务院有关部门会在项目布局和财税政策方面,继续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这为西部地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只要西部地区具备基本条件,有资源、有市场、有效益,就会支持西部地区的资源就地加工转化。
国家宏观调控带来机遇。今年中央及时调整策略加强宏观调控,严格控制一些投资过热行业及小电石、小铁合金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投资规模,对部分行业进行清理整顿。有些人士担心,宏观调控将对正在加速发展亟须资金的广大西部地区带来影响,但不少专家分析认为,国家宏观调控也给西部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新机遇。
马晓河说:“宏观调控本身就是结构性调整,它既包括了产业结构调整,也包括地区结构调整,这样的调整对西部总体上是有利的。”“宏观调控既使西部一些重点控制的过热行业‘降温’,又促使煤电油运等短缺行业升温,同时兼顾农业发展,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正是中国西部传统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契机。”
此外,有关部委均表示将进一步支持西部大开发,李子彬表示,中央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还将在项目布局和财税政策方面、跨区域的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规划方面和政策措施研究方面,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财政部部长助理张少春表示,无论中国财政政策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中如何调整完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财政部都将继续保持支持西部开发优惠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努力为西部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切实减轻西部一些企业的税收负担,加大对西部地区就业和再就业支持的力度,积极开展西部地区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工作。同时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并发挥政策和资金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税收政策、财政贴息和财政补助等间接方式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姚中民说,国家开发银行下一步对西部地区的贷款投放和贷款比例都要适度增长。今年开发银行拟安排西部地区贷款755亿元,占开发银行今年贷款规模的30%,比去年提高3.1个百分点。在贷款投向上,除继续支持重大建设项目外,还要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资源开发、资源转化及特色经济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下一步国家开发银行准备向各省区的西部办提供3300万元的技援贷款,支持开展基础设施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规划,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进一步推动重大项目建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