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日前提出了对中国北方干旱化发展趋势的预测意见,他们认为:未来几年,东北和华北地区的干旱化趋势仍将持续,局部地区甚至还有可能加剧;而从未来几十年的长期演变趋势来看,北方大部分地区将出现相对于现在要湿润的状况,有利于生存环境的改善。
这一喜忧参半的预测意见出自“973”计划“中国生存环境演变和北方干旱化趋势预测研究”项目。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符淙斌院士和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安芷生院士共同主持了该项目。今年11月4日,该项目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结题验收。
北方干旱化是中国面临的最严峻的生存环境问题之一。资料分析表明,近50年来北方大部分地区少雨和增温,干旱化继续发展,其中华北和西北东部的干旱化趋势最为显著。半干旱区向东南方向扩展。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这一问题日益突出。北方干旱化范围迅速扩展,其中1999~2001年的干旱面积超过了北方地区总面积的40%。1999~2003年的5年间,干旱所造成的灾害面积占所有气象灾害面积的60%以上,与前10年的平均值相比增长10%。这些事实充分说明,科学地预测北方干旱化未来发展趋势并评估其社会经济影响,进而提出合理的适应对策是国家在战略决策层面上的迫切需要。
项目科学家在系统、深入地分析了北方地区环境干湿演变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该区干湿振荡的自然背景、地球系统各圈层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和天文因子等外强迫的影响,运用多种预测方法,经过5年研究得出的具体预测意见包括:2000~2010年,东北和华北地区的干旱化趋势仍将持续,局部地区甚至还可能加剧,但西北地区东部无干旱化趋势;2010~2020年,东北和华北大部地区干旱化将有所减缓,西北地区东部将出现相对变湿的趋势;2020~2050年,北方大部分地区将出现相对于现在要湿润的状况,但华北南部仍然偏干。
项目组还对黄河径流和旱涝灾害频率做出预测:未来10~20年,黄河上中游和下游的实测年径流量将分别减少10%和20%;未来10~50年,北方地区大旱/大涝年份出现的频率加大,其中华北北部和华北南部大旱出现的频率将分别可能增加10%和2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