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工业虽然保持了连续5年的增长态势,但当前仍然面临四大难题:经济增长基础需进一步增强;企业增支减收压力增大;煤、电、气、运制约;宏观调控政策在短期内的影响。这是从召开的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上了解到的。
专家分析,重庆市工业虽然保持了连续5年的增长态势,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但横向比较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运行中存在一些隐患:部分企业在市场好转时,放松管理,产品质量下降,新产品开发速度放慢;一些传统行业,如机械、建材、化工、煤炭、冶金、轻工等存在更新改造投资不足,厂房设备老化,企业超负荷运转,安全隐患大等问题。如:沙坪坝区回龙坝纺织园区,总产量突破15亿米,企业400多户,产值突破10亿元,但产品附加值低,在现有织机中有70%是上世纪60———70年代的设备;企业和产品集中度仍待提高。
其次,工业品上游涨价,下游滞涨现象突出,企业盈利空间缩小,增支减收压力增大。去年工业原材料购进价上涨14%,但工业品出厂价平均上涨仅3%左右,影响全市减收140亿元左右,预计2005年减收在150亿元以上,主要由原材料和能源购进价及工资等上涨和汽车降价等减收构成。
煤、电、气、运制约情况突出。主要表现为:电力供应趋紧,预计全年最高负荷725万千瓦,负荷缺口达60万千瓦;无烟煤和冶金煤缺口增大,预计2005年总量上能够平衡,但随着电厂和冶金、水泥等行业的需求增大,加上地域运输矛盾,煤炭供应趋紧,其中无烟电煤和冶金煤供应更加紧张;预计2005年全市用气需求35亿立方米以上,可供气约32亿立方米,缺口3亿立方米以上。
此外,中央宏观调控对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有明显促进作用,但短期内对经济有一定影响。一是国家实行“双稳”的政策,货币供应量增幅放缓,使工业资金供应量大幅下降。二是部分水泥、钢铁、建材、氧化铝等企业受宏观调控的影响,生产有所回落。三是因投资力度减弱,市场出现支付能力不足现象,机械、冶金、汽车、水泥等行业增幅回落。
从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上获悉,2004年重庆市部分优势产品在全国市场全面进步,生产规模座次升位。
部分优势产品规模在全国和西部的排位是:
汽车全国第三、西部第一,摩托车全国第一;
汽车零部件企业居全国同行前三名的有17家,摩托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居全国同行前三名的有10家;
滚齿机床全国第一;玻纤全国第三,西部第一;卫生陶瓷全国第十一,西部第二;干电池全国第九,西部第二;空调器全国第八,西部第一;皮鞋全国第十,西部第一;铝材全国第五,西部第一。
据介绍,一批重点区县、企业和园区为全市工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工业经济总量居前10位的区县(自治县、市)是:九龙坡、沙坪坝、涪陵、南岸、江北、渝北、巴南、万州、北碚、永川;居前10位的企业是:长安、重钢、电力、力帆、重汽、嘉陵、建设、烟草、庆铃、西南铝。
增速居前5位的区县(自治县、市)是:武隆、城口、綦江、秀山、酉阳;居前5位的企业是:重钢、川维、电力、长安、美心。
投资总额居前5位的区县(自治县、市)是渝北、九龙坡、彭水、江津、合川;居前5位的企业是:重钢集团、扬子乙酰公司、西南铝集团、鼎泰拓源武隆氧化铝公司、长安铃木公司。
招商引资效果最显著的5个园区是:茶园、空港、晏家、万州、金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