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奥运会取得巨大成功,北京2008的组织者应该从中学到许多东西。
没有前呼后拥,没有秘书,雅典奥运会组委会总监瓦西里·尼雅达斯只身一人,悄然来到正紧锣密鼓准备着2008年奥运盛会的北京。正是这位行事低调的希腊中年男子,运筹帷幄,将2004年回到故乡的那场体育盛事幕后的一切———从竞技勇士到几十万外国游客们的吃喝住行乃至安全措施和志愿者的培训管理,安排得井然有序,赢得世界舆论的高度赞扬。
如何理解服务
“最重要的是服务!”尼雅达斯反复强调这一要诀。“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公众项目像奥运会这样,需要长达7年的准备,而这7年工作的成效,却是在短短的20天里检验的。”检验这7年工作的标尺,或者说决定奥运会成败的,就是竞技之外的服务。在意识形态的意义上,奥运会寄托了人类很多美好的愿望,也是主办国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机会。然而,所有这些形而上的理念却必须要依靠形而下的、一丝不苟的、灵活机动的服务来完成和实现。“如果服务失败,奥运会肯定失败,”尼雅达斯说。
有不计其数看似与竞技没有直接关联,而一旦失控又会严重影响奥运会质量的事情:大到安全保卫,小到饭菜是否可口。“雅典奥运会有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成千上万的运动员和观光客,”尼雅达斯说。“他们有着各不相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饮食习惯。你能否保证他们进入雅典犹如走进家门,离开雅典满意而留恋?”
在美国哈佛大学念过工商管理,又经营过家族的酒店和药厂的尼雅达斯,对服务的理解,决不止于“把顾客当成上帝”之类的口号。在他看来,服务的最高标准“是物质和精神的结合,是服务艺术和对服务对象的心理把握的结合。”
服务的对象,不仅仅是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和体育官员。那些来观看奥运会的各国游客,是构成奥运会必不可少的要素,对他们的服务同样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到位的服务,游人是不太可能在一个陌生的国度呆上20天的。“你可能有一次不错的体育竞赛,但是你不会有一届成功的奥运会,”他说。
在尼雅达斯看来,服务绝非是挑选出一些年轻美貌的姑娘,让她们穿上高开衩、大腿隐约可见的旗袍,面带格式化的微笑去迎接宾客那样表面而简单。微笑应该是由衷的,服务应该是具体而实在的。这种服务是从每一个客人下飞机的那一刻开始的。边防检查站和海关对客人的态度如何?通关的效率怎样?走出机场,出租车或其他交通工具能否及时准确地把客人送到目的地?“这些都是构成奥运会能否成功的因素,”他说。他曾到美国观看盐湖城冬季奥运会,对过海关时等候了两个半小时至今耿耿于怀。
奥运会期间雅典人的高标准服务,打动了很多亲临其境的客人。美国规划协会的高级顾问柳元去看雅典奥运会,最先让他有宾至如归的亲切感的是陌生的志愿者比利为他提供的服务。在雅典大学专攻建筑的比利陪着柳先生从机场进城。一个多小时的路程,看到从车窗边飞驰而过的无数古建筑,比利并不是简单翻译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他是将自己的专业修养以及对雅典、对希腊的热爱融于翻译介绍之中———建筑的风格、时代、历史背景和建筑后面的故事等等。“他让你在一个小时内情不自禁地想亲近雅典,情不自禁地爱上了它,”柳先生说。周游过欧洲列国的柳,在雅典“有了回家的感觉。这无疑同训练有素的志愿者有相当的关系”。
北京的公交车不该如此肮脏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