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重型机械行业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总产值接近1500亿元,增长速度超过30%,效益的增长率也在30%以上。“2005年中国重机行业的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20%,总产值将达1700亿元。”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汪建业日前预测。在这种良好的预期下,他提醒中国的重机企业,“对于今年下半年的形式,企业不能抱盲目乐观的心理。”据记者观察,不大规模扩大生产能力是必要的,因为多数重机企业还缺乏与时俱进的“魂”。
企业大规模扩大生产不理智
“2005年是重机企业非常关键的一年。”汪建业强调,“十五”计划的任务都必须在今年完成,企业必须按时交货,能源、交通、建材等基础工业的快速发展等因素,都将使为这些行业服务的重机行业,尤其是冶金矿山设备、运输设备行业的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另外,由于国家对冶金、水泥等投资过热行业继续进行宏观调控,以及国家财政政策将由“积极”调整为“稳健”,必将对行业特别是对冶金矿山设备行业影响加大,这些行业的市场需求将有一定的减少,经济增长速度也将明显放慢。因此,现在很多的企业大量地购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是不理智的。
企业缺乏与时俱进的“魂”
从统计数据中看到,2004年进出口额的统计中,以冶金矿山设备逆差最大,差额将近16亿元,冶金矿山设备行业约30%的国内市场仍被外商占领。汪建业解释说,由于冶金工业近些年发展速度很快,而前几年我国的冶金设备技术改造很慢,在目前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下,许多设备依赖进口。特别是热、冷连轧设备关键技术差距很大,虽然现在有些企业,如一重已经能够生产相关设备,但国内很多钢铁企业还不能予以认可,给国内企业的锻炼机会也很少,所以尽管进口设备非常昂贵,但很多企业仍将国外设备作为首选。
而目前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及成套设备“吃不了”,一般常规产品“吃不饱”。装备项目重复开发、重复建设的问题依然存在,这必然造成一些产品大量进口,一般产品生产能力继续过剩,低价恶性竞争不断,使行业经济效益难以大幅度提高。
不得不看到,长期以来国内企业始终在总体上摆脱不了“跟随”发展的局面。究其根本原因无非是只注重引进技术,忽视引进观念,重视引进硬件,不重视引进软件。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管理而忽视制度管理,重视扩大市场的面,忽视将已有市场做精。只重视新产品的开发,忽视产品背后的基础技术研究与协作。缺乏品牌意识,市场竞争手段单一,多为价格竞争,忽视产品技术经济或性价比的竞争等,所有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企业缺乏与时俱进的“魂”。
国内企业将成外企打工仔
汪建业指出,我国加入WTO后,外国的技术和资本大量涌入中国,但是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只是硬件跟上,而关键技术和成套能力的技术水平却跟不上。目前,国外很多企业在国内建立自己的独资企业,在沿海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建立装备基地,这必然会影响我们国内企业的发展,更有甚者将变成国外企业的打工仔。
这并非危言耸听,据记者了解,一个专业生产线的建立,利润最高的是成套的设计思路部分,如果仅生产其中一个部件则只能获得微利。国内企业在单机制造上有很好的基础,而成套技术和能力比较弱,工艺生产技术跟不上,在这方面的人才也很少。
长此以往,国内重机企业只能给国外企业做配套,而在自身的成套设计能力上陷入绝境。
有专家建议,国内重机企业在工艺手段及技术进步方面,应在充分调研周边企业能否配套和经济分析的基础上,把资金和精力投向关键的数控加工中心,下功夫开发自己的工艺技术并着手信息化。目前民营企业河南太行振动机械集团在筛分机方面已形成了专业化、大型化和批量化,企业得以飞速发展。
另外,企业在产品技术上要面对新的形式,应首先用“做锅贴”的思维代替“做大饼”的思维,摒弃过去总是通过扩大产品种类而在市场上去铺“面”的做法,把已有产品做专做精。
汪建业建议国家尽快制定有关推进重大成套技术装备本地化的政策措施,对国内自行研制开发的重大、成套技术装备采取切实有力的扶持政策,真正解决长期存在的重大、成套技术装备重复进口的问题。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