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部话崛起:湖南不再“东张西望”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5-03-16 17:46   来源:三湘都市报

102.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3.63亿的人口,鄂、豫、皖、湘、赣、晋中部六省,承东启西,接南连北,堪称中华神州的心腹之地。然而,当东部开放蒸蒸日上,西部开发热浪袭人、东北振兴鼓舞人心之际,中部却“落寞”了。于

102.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3.63亿的人口,鄂、豫、皖、湘、赣、晋中部六省,承东启西,接南连北,堪称中华神州的心腹之地。然而,当东部开放蒸蒸日上,西部开发热浪袭人、东北振兴鼓舞人心之际,中部却“落寞”了。于是,有关“中部塌陷”的说法一度喧嚣尘上。这让人想起了一个著名的“牛肚子理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问题不少,就像一头陷入泥沼的老 水牛,你想让它起来,单靠牵牛鼻、拉牛尾都不行,还要用竹杠撬牛肚子。中部就是牛腹。


在2004年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看样子,撬动“牛肚子”势在必行,但是如何撬动?拿什么来撬?成了一个问题,摆在了中部几个“难兄难弟”的省份中间。

不再“东张西望”

对于喜欢制造概念而又有过各种区域合作设想的湖南人来说,似乎很少有哪个概念像“中部大崛起”这样拨弄心弦。

11月19日至25日,由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山西、武汉等中部五省一市宣传部门共同组织策划的“聚焦中部话崛起”采访团,对湖南进行了为期6天的深入采访,从洞庭之边的岳阳到有“金三角”之称的长沙、株洲、湘潭,在感受着巨变中的新湖南时,来自23家媒体共40多名记者,最大的感慨莫过于,有着“心忧天下”情怀的三湘子弟,在面临着发展和机遇的面前,早就迈出了“敢为人先”的步伐。从积极融入“泛珠三角”到“欧洽会”、“珠洽会”、“厦洽会”的一次次召开,湖南人似乎一直“不甘寂寞”。然而,曾几何时,有些“霸蛮”的湖南人也迷茫过,焦灼过,思索过,“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式的发问,一次次地抛向自身: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湖南究竟怎么走?

“不是东西”,这是湖南人曾经的自嘲。既不靠东又不偏西,沿海大开发、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政策优势,又无缘于湖南等中部省份。而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双引擎间,找哪靠?也是湖南面临的考问。

湖南省社科院产业与企业研究所所长史永铭在接受有关媒体的采访时曾表示,湖南的经济内源性动力缺乏,应该寻求跨区域大中城市的有力支持带动。

从“放开南北两口”、“一点一线”到“呼应两东战略”、“以开放促进开发战略”的思路提出,十几年来,湖南一直在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寻找着“战略伙伴”。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放开手脚趟水”,几年的摸索,湖南渐渐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正午就曾表示:湖南将主动接受粤港澳经济辐射,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加大力度推动湖南与粤港澳地区的经济合作。

根据有关资料的显示,从1998年到2003年,湖南与广东共实施协作项目2810项,实际到位资金248.21亿元,占湖南引进内资总额的32.92%。目前,广东已成为在湘投资项目最多、投资额最大的省份。而香港、澳门与湖南的合作也在逐年加大,2003年,香港在湘投资7.8923亿美元,占全省外资的53%;澳门投资3835万美元,占全省外资总额的2.58%。同时,湖南进出口贸易大部分是对香港和经香港出口。

湖南在农产品供应、人才和劳务输出、休闲旅游等方面为粤港澳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2004年6月1日召开的由11省区的行政首长召开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上,湖南省省长周伯华就表示,主动融入“泛珠三角”是湖南加快发展的捷径,要着力构建开发式的发展体系,实现要素的无障碍的流动,信息的无阻滞交流。也就是从这个会上,有关“9+2”、“泛珠三角经济圈”等这些概念渐渐被湖南人所熟知,成为粤港澳的“后院”,似乎已经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

而“湖南,向南”似乎也早就“蓄谋”已久:“七五”期间,湖南省就积极推举以广东省为龙头,建立了中南五省二市(现为六省三市)经济技术协作联席会议,[湖南长沙将在2006年承办中南协作区第十二届省区(市)长会议]并率先在广州市设立了湖南办事处。“八五”期间,湖南制定了“呼应两东(广东、浦东)”的经济发展战略,布局京广铁路、京珠高速沿线区域带,建设一条外向型经济走廊。

这是历史的必然,湖南要在中部崛起,就必然要吸取沿海发达地区的经验和教训,这样才能不走弯路和少走弯路。但是,湖南究竟凭什么成为粤港澳的“后院”,迅速在中部崛起?

“洼地”变成“聚宝盆”

“不是东西”这种湖南人对自身的一种黑色幽默,在一定程度上倒并不见得是一种坏事。在11月21日举行的“CEPA与湖南经济发展高峰论坛上”,著名的经济学家萧灼基就直言不讳的指出:湖南“不东不西”的地理位置是优势。

萧灼基说,湖南地处中国腹地,是两大经济地域的连接带,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辐射周边的重要中枢功能,这种优势是全方位的优势,与东部比,湖南许多潜力尚未发掘,具有后发优势,相对西部地区,湖南交通运输便利,整体环境较好。

首先,从区位上讲,湖南处在从上海到昆明铁路和京广大动脉的交点,同时也处于京珠高速和上(海)瑞(云南瑞丽)高速这两大干线高速公路的交点上,有河运集装箱最大的湘江霞凝港码头,还有京广、湘黔、浙赣、湘桂、枝柳、石长等6条铁路干线,以及还在修建中的洛湛铁路。在中部的几个省份中,武汉、江西、湖南都在积极地向“泛珠三角”靠拢,安徽则是向长三角靠拢,而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还相对较少,这些问题,我们都不能回避!渝怀铁路湖南段,国际,国内机场各2个,怀化芷江机场也正在修建中。

在资源上,湖南拥有着“鱼米之乡”、“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矿产之乡”等美誉,同时拥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土地资源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2003年全省转移劳动力736万,实现劳务收入539亿元,超过了全省的财政收入。

有专家分析认为,广东重点发展的机械和石油化工产业,正是湖南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湖南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等产业可以弥补广东重工业的不足;广东的电子、医药、建材等产业可以带动湖南相关产业的发展;湖南的农业还可以作为广东现代化的坚强后盾,“湖广熟,天下足”,湖南去年杂交稻产量提高到每亩1504斤。

更为商家“垂青”的是,利用湖南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大好时机,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在2004年10月22日举行的国有企业推荐会上,共有国有产权(股权)转让项目被推荐,项目金额达339.2亿元人民币,涉及机械、电子信息、冶金、交通、电力、纺织、建材、外贸、金融等多个行业领域。是近几年来,湖南产权转让推介力度最大的一次。会上共有35个项目成功签约,签约资金105.54亿元,1亿元签约项目22个。曾任深圳市市长的湖南省常务副省长于幼军说,“要把湖南的国有企业改革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推进湖南国企改革进程。”

此外,在高等教育产业领域上,湖南具有很强的人文优势,与广东和其它中部省会城市可以加强人才共享机制。2004年的8月27日,湖南长沙就向38名非长沙户籍的专家颁发人才居住证,他们的居留、创业、子女就学将享有长沙市民的同等待遇。这在中部地区还是第一次。

这些“后发优势”让湖南成为珠三角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的首选地。2004年4月19日,在长沙举行的湘粤经贸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共签下98个合作项目,签约资金达358.34亿元,超过前5年,广东对湖南的投资总和。曾经落寞的“洼地”成了经济流向的“聚宝盆”。

“连城诀”

在湖南的6天采访中,许多“初来乍到”的记者们,都对湖南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啧啧称赞,一些来自湖北武汉的记者甚至说,长沙的快速发展,让武汉感到紧张!

在一份前不久出炉的《中国1000制造商》排行榜上,中部地区共有125家企业入围,我省共有33家企业入围,占总数的3.3%,居中部之首。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工业项目的薄弱一直是湖南的“心头之痛”,而近些年来,招商引资的明显特点就是,优先引进工业制造业的项目。

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工业应起到主要拉动作用。

而专家指出,东部的资本产业转移,应该是相对集中地转移到具有一定优势的区域和产业之中,才能有效促进相关产业高速规模化地发展,并形成强大的发展动力。

从这一点说,几年前就提出的“长株潭一体化”进程,恰好起到了实现外源性资本与本地产业紧密、迅速聚合的载体作用。

在湖南,长株潭三市是全省经济最为发达的中枢地区,面积占全省的13.3%、人口占全省的18.9%,工业产值约占全省40%,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一半,全省主要的学术机构、科研人员大部分集中在这三个城市。

“这是一个黄金组合”,一位学者这样描述道,从空中俯瞰,很难有区隔概念。而现实中,长沙市最南端已延至大托镇,湘潭的东北端点到了板塘铺,株洲的西北端点已到了白马垅。三点之间的距离不超过30公里,株洲和湘潭之间的距离甚至只有5公里左右。

明年,城际大公交即将启动,交通的便捷也带来了讯息的畅通,三市现在已经调整,不远的将来将统一电话区号,三市还已经制定了整体规划、湘江风光带规划以及产业带的规划。

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市委书记梅克保说,在三市的发展中,要避免重复建设,学会“错位思考”,长沙要着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株洲要依托原有机车化工产业的基础,增创工业新优势,而湘潭要加速对钢铁、纺织等传统工业的优化升级,建成新型加工工业中心和科教基地。目前,三市已经开始清理一些文件,达到政策共享。

来自湘潭的步步高商业连锁公司企划总监陈志强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在步步高的发展战略规划中,长株潭往往是捆绑在一起考虑的,2004明两年将重点开发长沙市场。

如果三市严格意义上一体化,那么其城市规模已经超过武汉,而以2003年为准,长株潭三市的GDP之和为1430亿元,在全国排在第14位,与第13位的武汉只有62.6亿元之差,几年之内赶超武汉,并非痴人说梦。

在2004年福布斯中国GDP100亿以上城市里,前100名最有商业价值的城市里,长沙名列23位,具中西部之首。

有学者称,作为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验,无论成败,长株潭都将成为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京津唐地区的一本教科书。

“袖有青蛇胆气粗”

在中部的几个省份中,武汉、江西、湖南都在积极地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安徽则是向“长三角”经济圈靠拢,一直以来,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似乎并不频繁,欣喜的是,这种现象开始逐渐有了改变。

在岳阳,采访团进入的湖南的第一站,几位来自湖北的记者就被所看到的一幕而激动,在岳阳最繁华的云梦路步行街上,来自武汉的武商集团岳阳购物中心正在这里举行隆重的招商活动,此前,已有武汉中商百货在这里开设了集团的首家省外分店。据来自武汉的记者介绍,武汉现有国有商业集团4家,大型卖场40多家,竞争激烈,为另辟蹊径,中商、武商已经把目光瞄准了周边市场,岳阳距离武汉只有2个多小时的车程,辐射半径300公里以内,配送成本并不高。

让商家们“择木而栖”的更是“软环境”的建设,一位武汉的商家说,在岳阳的街头上几乎看不到许多城市都有的城市通病———“牛皮癣”,当地政府为了整治环境,开辟了60几块免费的公益宣传栏将它们都集中了起来。

“事情虽小但确是城市的‘顽症’,当地政府正用消灭‘顽症’的方法帮我们净化投资环境。”近四年来,岳阳共拿出2000多万元,编制了近期100万人口、100平方公里规模的城市总体规划,共拆除违章和有碍市容建筑约100万平方米,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拆除面积的总和。岳阳市委书记易炼红说,未来的岳阳在发展中将着重做好“城市秀美”的文章,创造一个“民本岳阳”。

中部各省,各有自身的区域特色、产业特色,既要合作,也要竞争,“在未来的3到5年内,湖南一定要在中部崛起中走在前列”于幼军说这话时,踌躇满志。

就像有人说的那样,一直以来,“先忧后乐”的人文情怀让湖南人在前行的过程中,添了几分沉重,殊不知,和这句话同刻在岳阳楼上的还有道家仙人吕洞宾的一句诗,其中一句就是“袖有青蛇胆气粗”。内藏乾坤,自然也就有了“衔远山,吞长江”的气魄。

几天的采访里,记者感受到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湖南明确的战略定位,清晰的发展思路,但也不可避免地听到这种声音,在中部发展的崛起中,国家在对宏观政策的把握上,应该有重有缓,在信贷规模、税费下调、产业布局、土地调整上更应该考虑到中部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比如,在全国土地紧缩的政策下,湖南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地方,与东部土地资源开发相比,还存有大的空间。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