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报道 江西真的崛起了吗?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5-03-17 17:58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孔雀东南飞”,“东部龙抬头”、“西部大开发”、“振兴大东北”,当这些都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时候,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历史上曾代表“中国”本义,曾是繁荣象征的中部地区,反而成了“经济盆地”。在这拥有3.61亿

“孔雀东南飞”,“东部龙抬头”、“西部大开发”、“振兴大东北”,当这些都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时候,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历史上曾代表“中国”本义,曾是繁荣象征的中部地区,反而成了“经济盆地”。在这拥有3.61亿人口的10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晋豫鄂皖湘赣的中部六省,承东启西,接南进北,构成中华神州的心腹。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但为什么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渐显落后,他们遭遇了怎样的发展瓶颈?


2004年年初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温家宝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谈到2004年工作任务时称,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一时间,“中部崛起”成了与“西部大开发”、“振兴大东北”的“同日而语”。时将一年,“中部崛起”得怎么样?“中部崛起”的障碍还有哪些?为此,《中国经济周刊》分赴中部六省采访调研,从本期陆续推出《中部崛起》系列封面报道。本期推出最早提出在中部崛起,同时也是位于“中部盆底”的江西报道,是为开篇。


12月12日,是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难以忘怀的日子。


三年前的这一天,刚刚上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的孟建柱,在江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的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为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的崛起而奋斗”的战略目标。这也是“中部崛起”在官方层面的首次公开表述。


“这个战略无疑是对的,也特别明确,但江西与中部其他省份相比仍然形势严峻。”12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秘书长陈耀教授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3年前,江西经济先于全国摆脱了增长迟缓的局面,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下称GDP)增长8.8%,比上年增幅提高了0.8个百分点;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年实现两位数高增长,2003年实现增长13.0%,今年前三季度也实现增长12.7%,江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


但放眼中部,其它省似乎也不甘落后: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GDP比上年同期增长13.1%;2003年,山西省比上年增长13.2%。另外,2003年,江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只有安徽的54%;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较全国及中部地区分别低13.1和8.9个百分点……


面对中部其他五省的增长势头,江西既定的“在今后五年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下称人均GDP)在中部诸省位次前移并力争进入前列”的目标能否实现?曾经是南昌起义革命发祥地,曾经是邓小平改革思想发源地,“江西崛起”的激情与豪气能否“敢叫日月换新天”?


她在丛中笑


作为革命圣城的江西省会南昌市的八一桥边,赣江南岸,两尊“黑猫”与“白猫”的雕塑巍然屹立,似乎在讲述着革命年代与改革初期的历史。作为新时期标志性建筑,它们见证着江西发展的每一个脚印,而背后滚滚的赣江如商海浪潮,一波接着一波,涤荡着两岸“江西老表”们的心怀。


从“小平小道”走出的“康庄大道”


来过南昌的人都知道,这里有个“小平小道”—一代伟人邓小平曾经走了3年的田埂路,被认为是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邓小平理论的发源地。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中外来客凭吊这位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绝佳去处。


正是认识到伟人留下的这笔政治遗产的可贵,2003年3月,江西省新建县政府开始筹划投入2000万元在邓小平曾经工作过的工厂附近建设包括小平小道纪念馆、小平广场和小平公园在内的“小平小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目前,首期扩建“小平小道”的工程已经竣工并对外开放。迄今,已有20多万人次游客参观了邓小平在人生低潮时落脚的这家工厂、他走过的小路、曾经养鸡、种菜和辛苦生活过的旧宅,实现旅游收入60多万元。


工厂尽管几经变迁,现已更名为南昌麻棉纺织厂,但依靠邓小平留下的这份政治遗产,工厂在改革大潮中也找到了准确的市场定位。据悉,全部景区对外开放后,每年将给工厂带来近100万元的收入,可以满足全厂300人的工资和福利要求并解决相当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事实上,受惠的不仅是邓小平曾经劳动过的这家工厂。在工厂所在的新建县望城镇省庄村,村民们正准备自己集资2000万元,在小平景区建设一座综合楼,为来参观景区的人们提供餐饮和住宿等服务。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审批阶段。


改革开放前“口粮只够吃半年”的省庄村,现在以发达的商业、运输业、手工业和建筑业而闻名,已经实现人年均纯收入3800元,全村525个家庭基本上都有房产和超过15万元的存款。省庄村党支部书记原方平说:“感谢邓小平,是他给我们带来了富裕的生活。”


“小平小道”改变的也不仅仅是南昌麻棉纺织厂与省庄村。11月24日,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吕桦教授对《中国经济周刊》说,“小平小道”这个红色亮点的出现正好与江西打出红色旅游牌是一致的,也与“江西建设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基地、优质农副产品供应的基地、劳动力输出的基地和旅游观光的后花园”(下称“三基地一花园”)的大开放战略定位中的“旅游观光的后花园”是一致的。


吕桦补充说,“大家都知道,江西的红色旅游资源,不仅量大面广,而且其特色独一无二,要做强做大江西的旅游前景不错,最关键的就是要转变观念,江西老表的‘等靠要’意识要真正彻底扭转。”


“老表”不“老”


事实上,3年来江西的“老表意识”已经悄然变化。


11月23日,《中国经济周刊》走进被国家建设部评为江西省惟一的“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工业区”—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称南昌高新区)。在江西中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调研处处长、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陈石俊说,“现在我感受最大的就是江西人变得自信了,整个心态变了,变得敢与市场接轨了。”


作为江西A市招商局副局长的谢先生,今年对于心态与观念的转变感悟颇深。


2001年末,刚刚升任副局长的谢,就赶上了A市工业园上马,也赶上了A市“招商引资突破年”。“力度之大、要求之高、措施之严,前所未有。”12月4日,谢向《中国经济周刊》回忆说。


“当时,市几套班子领导带头,每人领受了年300万元的招商引资任务,签下了‘军令状’”,谢略带兴奋地讲述着,“那个时候真正做到了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压力,那时候逼着自己转变,不能坐等了”。


随之,A市上上下下行动起来,紧盯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升级,劳动密集型企业内移的大好机遇,采取以亲带商、以友联商、以会招商、以商招商等灵活多样方式,使出浑身招数,内商外商一起引,小商大商一起招,远商近商一起来,生产性和非生产性项目一起搞,大集团和小企业一起引,迅速兴起了一股招商引资的热潮。


就这样,在2002年半年时间不到,A市签约合同资金12.06亿元,实际引进资金已达3.9亿元。


“现在开始有变化了,以前有项目就上,今年以来要求提高招商项目的质量了。高新技术产业是欢迎的,一些高耗能、资源依赖型的一些项目我们已经不再引进了。”谢说。


11月23日,江西省政府的一位官员向《中国经济周刊》坦陈,在战略实施初期,我们很多政府官员一改往日坐等项目上门,变被动为主动,引进了很多资金与技术。随着环境的优化,江西成为投资兴业的一方热土,外来资本源源不断地汇集在这块红土地上,“我们已经开始有目的地选择项目了,这些项目要求符合‘三基地一花园’的大开放的战略定位”。


8月31日,在“当代江西:新世纪新三年”学术研讨会上,江西省统计局副局长彭道宾指出透露:2003年,全省合同利用外资23.3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64亿美元,当年增幅居全国第二位,中部第一位;与2000年相比,增长7.8倍和4.1倍;三年间,引进省外资金数额呈倍数增长,2003年达到700亿元。全省新登记注册的“三资”企业627家,其中外商独资企业448家,分别比2000年多增319家和269家。招商引资对于缓解建设资金不足,加速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化解就业难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外源动力成为加速江西在中部崛起的重要力量。


此时,江西在速度上已经开始出现跨越式的突破,“江西现象”崭露头角:据统计,2002年江西GDP首次达到10.5%的两位数增长,2003年尽管有非典疫情、局部洪涝灾害、百年未遇的特大旱灾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但经济增速仍继续加快,GDP总量达到2830亿元,增长率为13%,比上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成为1993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在中部6省中无论是增长率还是上升幅度,均居首位。


但“江西现象”带来的仅仅是速度吗?


“速度之下”的隐忧


工业园效应


同样也是在江西省的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江西提出了“依托园区办工业,以工业的崛起加速江西的崛起”的发展战略。3年中,工业园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汪玉奇在“当代江西:新世纪新三年”学术研讨会上指出,工业园区是江西新世纪推进工业化的一道风景线,通过创新投资主体,注意集约效应,扶持优势产业,工业园区在发展中不断成长壮大起来。现在,已经有6300家企业入园,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新增部分,有25%来自工业园区。


开发区建设为“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的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据统计,成立于1991年的南昌高新区,2003年实际利用外资超1亿美元,比上年翻了近一番;实际利用内资15.28亿元,同比增长32%,实际利用外资和内资的绝对数相当于建区前10年的总和。


据了解,江西相应建立的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昌北区)以及九江、景德镇、赣州等各具特色的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成为高技术成果的孵化中心和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基地,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引导作用。从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分布看,南昌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聚集地,景德镇、九江凭借较好的区位条件和工业基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初步形成了以南昌市为重点,景德镇、九江为延伸的高新技术产业金三角,在全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3年昌、九、景三角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为213.4亿元,占全省的80.4%;增加值57.5亿元,占全省的77.2%;利润11.3亿元,占全省的74.3%。


尽管工业园对江西经济的贡献很大,但对于2002年来到昌北区投资的Z总而言,因为诸多的“不配套”,给他平添了不少烦恼,这直接困扰了工业园长期示范效应的发挥以及江西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配套”之忧


位于赣江之北、梅岭脚下的昌北区,是江西省惟一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中国52个通过审核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但其级别之高并没有最终消除Z总的心病。


Z总来江西之前是国内某知名企业(下称B公司)的董事,B公司长远规划是建设一个大规模的生产基地,进行本地规模化生产,以此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据了解,2002年,B公司在昌北区共同兴建工业园,总投资达3亿美元之巨,计划建成B公司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产品生产基地。


“当时,之所以对南昌情有独钟,是因为南昌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南昌地处华东,承东启西,是沿海与西部的桥梁。毗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区,辐射华北、四川,是南北贯通的交通要道,便于形成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物流体系。”


“令人嫉羡的并不止于此。” 南昌不仅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能带来很大的人员流动、资金流动、信息流动;而且聚积了大批技术人员,且人力成本较低,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良好的安商、稳商、富商的投资环境,开明开放的投资优惠政策也很有诱惑力。“作为国家级的昌北区,将整片土地有偿转让给我们公司开发,不仅降低开发区的招商成本,某种程度上方便项目规划、项目建设以及项目运作。”


“但事实上,我们公司现在还不能正常地按设计产能运行。按照原计划,昌北区将提供完善的配套产业,为我的企业提供相应的配件,而现在呢,昌北区里的一些配套企业生产不了我们需要的配件。现在企业要生产必须从公司本部和其他基地运来,这个成本是我们当初没有料到的。”Z总顿了顿嗓子,道出了苦衷。


“这个问题我也多次去昌北区反映过,但目前尚未解决,这是最让我感到遗憾的事情,” Z总忧心地说,“这势必会影响到在江西形成产业集群的进度啊。”


据《中国经济周刊》不完全调查统计,在昌北区,像B公司一样面临产业不配套的企业约占区内企业的三成左右。11月24日,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罗来武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分析认为,因为产业不能配套,实质上大部分产业(包括工业园区)尚未建立核心竞争能力与聚集能力,这也表明了江西在国内确立地区竞争优势还尚需时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导陈耀在谈到江西在招商引资之后,在工业园区产业不能配套时表示:这是与“三基地一花园”的发展战略不协调的表现之一,也是不能形成规模效益隐忧之一,势必影响江西崛起的后劲。


那么,由开发区与工业园带动的工业化过程会是“江西崛起”的过程吗?


工业化中期的争论


11月21日,江西省委机关报《江西日报》披露出一条重要信息:江西已经进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H·钱纳里所定义的工业化中期阶段。而作出此判断的是江西省统计局。


江西真的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吗?12月9日,彭道宾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从2001年开始,江西省工业化进程每年都在加速推进,前不久,我们用去年全省有关经济指标测算,结果令人惊喜:判断工业化程度的7大经济指标全部达到工业化中级阶段标准。无论从经济总量指标还是经济结构指标分析,江西都已经实现了从工业化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的历史性突破。


据了解,2000年,江西省人均GDP586美元、农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比重46.6%,这两项刚刚达到工业化中级阶段标准。但城市化率27.67%,二产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5%,离工业化中级阶段有一定差距。“有两个数据很能说明问题”。一个是2000年至2003年全省二产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提高8.4个百分点,而1990年至2000年10年才提高3.8个百分点,另一个是城市化率,3年上升6.35个百分点,接近1990年至2000年10年的上升幅度。数据印证事实:江西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正在快速推进。


彭道宾指出,7个主要指标中有3个与制造业密切相关,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机械和运输设备占制造业比重、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现在这三个指标都达到了中级阶段要求,这巨大的变化充分说明了江西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已经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比如江西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初见成效;省外、境外大量制造业企业的涌入,大大提升了江西省工业的实力和水平。


但陈石俊却向《中国经济周刊》表明了不同的看法:这个判断是值得商榷的,工业化是一个连续推进的过程,人为划分的阶段也是前后接续的,前一阶段的后期和后一阶段的前期本无明显的变化,更无质的跳跃。因此,在对阶段性判断的认可上应有科学的态度和冷静客观的心态。“我更倾向江西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前期”。


陈耀、罗来武等专家也认为,江西进入的还只是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前期。吕桦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这是一个信号,也是一个标志,就工业来说,进入中级阶段,加工工业发展步伐将会明显加快、装备工业技术水平会明显提高,工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产业层次有明显提高,城市化与工业化进入良性互促阶段。


事实上,全国在1990年代后期就已进入工业化中期,中部地区基本上都是农业大省,工业化水平低,目前第一产业在GDP的比重大都高于全国水平(15.4%),而江西在中部6省中又最高,达到21.9%。2003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增速,江西虽然达到21.0%,位居第二,但江西的绝对额与安徽相差395亿元,与山西相差442亿元,只有安徽、山西、湖南的一半左右,湖北、河南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陈耀认为,江西要在工业化过程中实现中部崛起,还有一段路要走。


崛起之痒


20年里“三步走”


在2002年的全国“两会”上,孟建柱曾详细地论述了江西真正要实现在中部崛起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在今后5年,各项综合经济指标在中部省份位次前移并力争进入前列;第二步,用1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工业化;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新中国建立100年时,和全国一道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江西真正的崛起。


而作为江西工业实现率先崛起最基本的目标就是在3至5年内实现“三个突破口”、“三个更高于”和“三年翻一番”:以主攻强大优势企业、办好工业园区、深化企业改制为突破口,努力实现工业主要经济指标更高于全省GDP的增长水平、更高于中部省份平均水平、更高于全国同类指标平均水平,基本实现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在2001年基础上“三年翻一番”。


今年能实现翻番目标吗?日前,《中国经济周刊》在全省工业流动现场会了解到,初步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全年有望完成增加值600亿元,比去年增长23%;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增长35%;利税总额突破200亿元,增长30%;实现利润70亿元,增长30%,可以基本实现“三年翻番”目标。


对此,陈耀评价认为,江西工业“三年翻一番”不是大问题,因为江西本身的工业基础就比较弱,可比性不大。


那么,江西真正崛起的可比性在哪呢?陈耀认为,今年,江西人均GDP突破800美元(约合6600元)是个利好信息,也是一个拐点,但是与中部平均水平(7454元)乃至全国平均水平(9101元)相比差距仍然很大。2002年,江西人均GDP为5828元,尽管超过了安徽省,若要赶上中部其他省份,在三年之内可能困难不小。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院长郑林认为,因为目前江西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体制改革亟待深化,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未根本转变,工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基础仍较脆弱、资金、能源和运输三大瓶颈制约仍未全面缓解,加上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等方面,在短时期仍然制约着江西的快速发展。


罗来武提醒说,从GDP增速看,如果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在优化机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进行测算,一直到2020年止,全国GDP平均每年要保持7.18%的增长速度,而江西就要平均每年保持至少9.18%的增长速度。那么,江西要实现崛起的临界数量的要求必须是:GDP持续10年以上、10%以上的高增长,不含水分的“双十”目标。


“双十”的期待


江西如何能保持10%以上的高增长呢?


郑林分析指出,加快城市化是推进工业化的必由之路。要坚持工业化和城市化“双轮驱动”,积极实施城市化战略,努力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以发挥江西的“区位优势”。而继续加快发挥“区位优势”,最关键、最紧迫的就是要尽快形成沟通内外、四通八达、覆盖城乡、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在原来的“昌九工业走廊”的基础上,形成“4-8小时经济圈”。这就是说要形成省内“4小时经济圈”和省(市)际“8小时经济圈”。与此对应,应该形成南昌与赣州为核心的“都市经济圈”,以全面拉动江西的全局发展。


对于战略的持续性,陈耀说,要保持10%以上的高增长,首先要坚持工业化方向不能变;其次,开放的步子要加大,不同的地区要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与发达地区在基础设施、产业、体制等方面进行全面对接,在重点地区形成产业集群;再者,处理好投资与发展的关系,尤其是做好配套环境以及政府软环境的建设工作。


而罗来武认为,在充分理解江西进一步发展的核心制约因素—制度文化资源与政府政策层面的制约的深层次问题的同时,江西需要令人鼓舞的奋斗愿景和前赴后继的发展战略,提升实施和执行已定战略的工作水平,在此基础上,借鉴广东与浙江经验,建立政府官员做事的基本激励制度,充分探讨江西优势资源的战略开发与再造机制,并建立一直纵横四海的“赣商”队伍。。


“我更赞成,中部地区各省份协调发展,” 吕桦解释说,“江西可以采取更灵活的区域政策,在接轨长珠闽过程中,尽快融入沿海发达地区上采取‘内聚外联、分别对接’的政策;在处理与中部省区的关系上,采取‘引海入赣,联中崛起’的差异化政策,由竞争变竞合,以此共同争取中央对中部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和特殊的区域政策。”


由此看来,在解决江西真正崛起的战略上,不仅仅要靠江西自身的努力,也需要中部各省协调的竞合,同时也需要国家对中部区域发展政策的支持。


(本刊徐婷婷,新华社记者肖红、张敏对本文亦有贡献)


资料1:


中部五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速(2000-2003)


本表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 指数按可比价格计算。


地 区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指数(上年=10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0 2001 2002 2003


全国


山西 1643.81 1779.97 2017.54 2456.59 107.8 108.4 111.7 113.9


江西 2003.07 2175.68 2450.4 2830.46 108.0 108.8 110.5 113.0


河南 5137.66 5640.11 6168.73 7048.59 109.4 109.1 109.5 110.8


湖北 4276.32 4662.28 4830.98 5401.71 109.3 109.1 109.1 109.4


湖南 3691.88 3983.00 4140.94 4638.73 109.0 109.0 109.0 109.6


安徽 3038.24 3290.13 3553.56 3972.38 108.3 108.3 108.9 109.2


资料2:


江西工业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3—1978年,是一种由政府计划推动的工业化,工业经济效益和效率却处于低水平。


第二阶段:1978—1991年,年均增长超过13%。


第三阶段:1992年—2000年,工业年均增长超过15%。


第四阶段:2001年开始至今,江西确定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这个阶段主要是政府引导市场化推动的工业化,工业年均增长近20%,三年时间,二产占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35%增长到2003年43.4%,提高了8.4个百分点,城市化率提高了6.35个百分点,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