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董事长朱继民访谈:搬迁蕴涵着机遇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5-03-18 17:24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秦炜

——访全国人大代表、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 首钢搬迁成为今年两会上一个热门话题,全国人大代表、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围绕曹妃甸里将要建设新首钢的话题,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访全国人大代表、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

首钢搬迁成为今年两会上一个热门话题,全国人大代表、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围绕曹妃甸里将要建设新首钢的话题,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记者:朱继民朱董事长,连日来关于首钢搬迁的新闻很多,尽管多数都是正面报道,记者仍听到一些人说,这次搬迁其实是首钢一“劫”,经过这么一折腾,首钢也就等于散了!撇开奥运、撇开北京的环保需要不说,您认为撤出北京、搬入河北曹妃甸,是首钢一“劫”吗?

朱继民:我不这么认为,除了服从首都环境质量大局需要外,我认为搬迁对于首钢来说,更多的意味着是机会,通过这样的搬迁转移,首钢也可以放下一些旧的、一些历史的包袱,迎来更多新的东西,技术的、机制的,还有文化的新内涵。我们当中不少人都有这样一个愿望:就是通过这次搬迁,来一次大的、彻底的技术改造提高装备水平、调整我们的产品结构,提升我们各项管理的综合水平,打造一个属于21世纪的新首钢。

记者:我们中国有句俗话说“上屋搬下屋,耗掉一箩谷”,也就是说逢搬迁必然有损失,首钢这么大的企业搬迁,损失有“多少箩谷”?

朱继民:对于搬迁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困难和矛盾,我们是作了充分的评估分析的,大部分也是可以克服的。从实施步骤上,我们不是把北京石景山首钢老厂区的里头的机器设备拆下来移到河北曹妃甸新厂区里重装,而是北京这边逐步压缩产能,河北那边建设新的,有关计划安排,外界很多报道都有披露。所以我们更有信心在曹妃甸里把首钢建成21世纪的新首钢。从生态环保、循环经济、产品档次,经济指标、管理的能力与效率等方面都有大的提升。所以我们很多人都把这次搬迁,视为首钢发展历史上的一次大的机遇。

记者:有一个问题,其实也是很现实的问题,公司搬去河北了,那么多的员工你怎么动员他们去河北?总不能象文革时号召“上山下乡”那样动员人家吧?毕竟时代不同了!这方面有些什么打算、安排?

朱继民:钢厂主体部分,生产、管理岗位将计划转移3000人到4000人左右。辅助性相关单位,如检修、机械制造、技术研发转移3000人左右。我们相信,企业发展了职工还是愿意转移。只要首钢有发展,职工还是心系首钢的。

关于对人的安置问题,我们正在做安置方案。除向新厂转移外,安置本着自然减员原则,向其他产业转移或进行转岗培训。我们将做到国家、企业与职工三者的利益兼顾,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按职工年龄、层次、技能等做好恰当安排。记者:据了解,首钢搬迁到河北的载体,是首钢与唐钢共同投资兴建的新型钢铁生产基地,是否可以理解为在曹妃甸建起的新首钢,是北京与河北两地钢铁企业整合后的混合体,那么在其中,首钢凭什么让“新首钢”仍然是“首钢”概念?

朱继民:首钢最终选择落脚曹妃甸,同河北省重视、支持是分不开的。曹妃甸是北方仅有的深水良港之一,具有独特的区域优势。首钢经过锤炼也有自身的优势。改革发展,思想观念有了变化是一个敢于追求、创新、开放、自强的企业。目前的工艺装备,技术研发得到了提升。经过三年时间,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超过50%。首钢干部职工有建设大项目和管理大企业的经验。技术研发去年全国排名第九。可以说,未来曹妃甸里的新首钢,其“内核”还是首钢的。

此外,新首钢还将引进了大批高级人才。包括来自国外的人才,形成研发的新体制,新文化。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