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强化生态与环境建设确保水质安全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5-03-28 11:25   来源:南水北调工程新闻--调水新闻

湖北省十堰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所在地,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中位置十分重要。十堰市所辖5县1市2区,均为中线工程水源区。汉江流经十堰所辖的郧西、郧县、丹江口市,过境长度216公

湖北省十堰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所在地,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中位置十分重要。十堰市所辖5县1市2区,均为中线工程水源区。汉江流经十堰所辖的郧西、郧县、丹江口市,过境长度216公里,年平均汇入丹江口水库水量约占全库年汇入量的90%;丹江口水库在十堰市境内的水域面积占水域总面积的60%。为从源头上保护中线水质,保证北京、天津等地饮用水安全,十堰市加大水源区治污和环保工作力度,生态与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水污染防治措施有力

2003年以来,十堰市对工业污染企业实施监控,先后关停117家污染严重的“十五小”企业,并通过监控网络对7家重点污染排放单位实施了远程监控试点。全市投入工业治理资金2亿元,新增工业废水处理能力9700吨/日,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9.9%。

为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在现有日处理能力8000吨的基础上,十堰市筹资2.76亿元,基本建成了一座日处理能力16.5万吨的神定河污水处理厂,有望基本解决该市城区中部的生活污水污染。

黄姜产业对水源区水质危害巨大。近几年来,十堰市不断进行科技攻关,促进黄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目前该市已强制性关闭年产量不足50吨且不具备治污能力的小黄姜加工厂15家,对年生产能力在50~100吨且治污资金投入在150万元以下的企业采取指导性“关、停、并、转”,使黄姜加工企业由2002年的60家减少到现在的30家,其中9家企业已建污水处理设施并投入运行,其余20多家的污水处理设施也在建设中。该区黄姜种植面积由原来的72万亩减少到现在的40万亩左右。

通过上述措施,全市地表水水质基本保持在良好的稳定状态,境内汇入丹江口水库的河流水质也正逐步改善,丹江口水库水质(除总氮外)保持在国家Ⅱ类水环境标准限值范围内。

生态与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十堰市在保障水源水质的同时,加大了生态与环境建设的力度。一是进一步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全市共有25度以上坡耕地面积165万亩,已退耕还林89万亩;荒山面积115万亩,已完成荒山造林84万亩。二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为禁止乱砍滥伐现象的发生,1000多名林业工人由砍树人变为育林人,近2000名职工得到分流安置,全市天然林面积1292万亩,其中1059万亩得到有效管护。三是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十堰市已建立赛武当、堵河源、十八里长峡等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和13个保护小区,保护区面积达到407万亩。四是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建设。目前全市累计综合治理小流域91条,有4个县(市)开展了水土保持样板示范县建设,建成20条精品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由原来的1.4万平方公里减少到现在的1.1万平方公里。五是积极推行农村能源建设。全市兴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0多万口,节约薪柴35万吨,保护了20.6万亩薪炭林免遭砍伐。六是发展特色产业和无公害农业。全市八大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300万亩,比2002年增加70余万亩。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认证生产基地38.8万亩,34个有机绿色农产品获国际国内有机绿色食品品牌认证,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7%。

坚持生态立市,优化发展环境,永保水源区绿水青山

虽然十堰市为保中线水质做了许多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该市充分认识到要长期保障中线水源区水质优良,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为此该市决心进一步加大生态与环境保护力度。

1.继续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监督管理。认真贯彻执行水土保持和水污染防治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依法严肃查处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做到依法行政、依法保护水源。认真落实“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坚持生态立市,优化发展环境。

2.深入开展生态修复,扩大综合治理成果。加大水土保持工作力度,巩固小流域治理成果。继续实施退耕还林,扩大天然林保护范围,力争到201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由目前的45.6%提高到60%以上。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使全市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25万公顷。大力开展农村能源建设,新建沼气池15万口。推广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发展无公害农业、生态农业。将生态移民、扶贫开发移民、工程移民等结合起来,减轻生态脆弱地区的承载压力。

3.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全面实现达标排放。坚决关停污染严重企业,限期整顿污染重点企业。引入市场机制,改革管理体制,加强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前,力争开工建设8座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能力达35万吨;开工建设垃圾处理场6个,日处理垃圾达1200吨,解决污水、垃圾直接排放入库问题。

4.开发本地优势资源,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决禁止新上重污染项目。开发境内的水能资源,发展清洁高效的水电产业、力争到2010年,全市水电装机达到250万千瓦,把水电产业建成十堰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增强地方经济发展后劲。利用境内生物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绿色环保农业,保证水源区群众有一个较为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做大做强以武当山为龙头的旅游产业。通过开发本地优势资源,壮大支柱产业,促进水源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并保护十堰市的山长绿、水长清。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