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周折,备受争议的圆明园防渗工程,在即将完工之际终于被迫停工。
从目前的形势看,圆明园防渗工程想再次复工并投入使用,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一来专家们几乎一边倒地对工程进行了否定,二来各大媒体毫无例外地对这一工程进行了声讨,三来公众也反对这一工程。据央视东方时空的一个调查,82%的被调查者反对防渗工程,此外,国家环保总局环评司的有关负责人表示,“达到防渗效果有其他的方法,铺设防渗膜的方法很可能不会被通过。”
防渗工程一旦流产,那就意味着上亿元的投资打了水漂,不仅如此长期的,大规模施工作业对圆明园的生态造成的巨大破坏,这样的损失是无法用钱来计算的。那么,谁该为这样巨额的投资失误负责,谁该为圆明园的这次生态危机负责呢?
目前,舆论把矛头指向了圆明园的管理者。的确,圆明园的管理者是防渗工程的始作俑者,应该承担责任。
但没有经过上面批准,它不敢,也没资金启动这么大的工程。所以问题的关键出在决策程序上。
据相关报道,圆明园防渗工程“没有经过像一般建设项目那样繁琐的审批程序,区长办公会讨论就通过了,”一个区长办公会就有权决定在圆明园,这一国宝级的文物上大兴土木;就有权在水体,这一圆明园的灵魂与命脉上做文章,可见,圆明园管理的决策程序是多么的粗糙和草率。
04年媒体曾报道,作为印度的国宝,泰姬陵内开一场音乐会,举办一次新年庆祝活动,需要印度最高法院来批准;泰姬陵允许夜晚参观,这也需要印度最高法院出台临时法令授权。
处置圆明园的水系命脉,只要一个区长办公会就可以作出决定;而泰姬陵很微观的一次管理决策,都需要这个国家最高的司法权威来权衡把握。同为国宝,命运却如此迥异,令人唏嘘不已。
其实,圆明园的危机只是千千万万国宝命运的一个缩影。典型的就是,由于决策的草率,全国各地的屈指可数的世界遗产,几乎都面临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黄山大量的宾馆疗养院正使其遭受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破坏;庐山乱建别墅甚至惊动了中央;张家界天梯揽客、索道迎宾;泰山上索道缆车川流不息,岱顶闹市店铺林立……
那些正准备申报世界遗产的景点情况也不乐观,就在近日媒体曾报道,南京准备在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南京明城墙架设4个电梯。
所有这些国宝的命运危机提醒我们,该是为国宝级景点建立一个国宝级保护程序的时候了。因为只有严格的程序,才能让任何人都不能在国宝级的景区随意动一铲土,搬一块石头,拔一根草;只有严格的程序,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国宝景区人工化,商业化的危险,确保我们忘情于山水的权利;只有严格的程序,才能迫使那些现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管理者,今后不得不守着金山过清淡日子;只有严格的程序,才能最终保证国宝景区的管理决策非人情化,从根本上杜绝权力的专断和恣意……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