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一项浩大的防渗工程在临近收工时4月1日被紧急叫停。
掀起这场风波的是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正春。他在北京开会间隙游览圆明园时发现五千亩圆明园湖底正在铺设防渗膜,作为古生态研究学者,他意识到这一工程可能会给圆明园带来毁灭性的生态灾难,于是向媒体发出了“救救圆明园!”的疾呼。
在张正春看来,水是圆明园的“魂”,圆明园水系是圆明园的“命根子”,破坏圆明园的水系是伤圆明园的“魂”、要圆明园的“命”。他认为,这一工程将破坏圆明园三百年古园的天然水系,切断周边植被的生命水源。而更关键的是,这一工程将把圆明园的“活水”变成“死水”,“真水”变成“假水”,抹杀了圆明园这一著名古典园林真山真水的美学意境。
面对张正春的质疑,圆明园管理处主任李景奇称,防渗是无奈之举。圆明园的湖底是砂石质的,加上北京地下水超采严重,特别容易渗水。目前每年要从玉泉河补三次水,一年的补水费就要几百万元人民币,而铺设防渗膜之后每年仅需补水一次。
一石激起千层浪,李景奇的回应并未平息这场风波,反而遭到来自政府、媒体、专家空前一致的强烈质疑。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表示,文物古迹、遗址公园的保护和维修必须以保护历史环境和历史面貌的原真性为前提,圆明园的做法目前已引起北京市高层领导的关注,其造成的后果及下一步的措施也正在进一步评估当中。
国家环保总局和北京市环保局也先继表态,圆明园防渗工程未经审批,应该立即停止。而国家文物局权威人士更是明确指出,在公然践踏《文物法》基础上实施的圆明园防渗工程,没有合法性。
一些参与圆明园保护整治工程的专家也提出了批评。一直被圆明园视为顾问的文物专家王世仁认为,创造新的景观是丢了圆明园的“魂”。圆明园大规模的遗址应当是作为国耻的纪念地,就算是残破的砖瓦也具有警世意义。“永定河、卢沟桥、罗布泊这些地方,没有水就没有意义了么?干涸的湖泊、河床其实更有历史的沧桑感。”王世仁说。
而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更将圆明园防渗工程称为是一个“外耻内愚”的典型!他认为,八国联军毁掉了圆明园的人文生态,这是结构性的破坏;而现在的整治工程将毁掉圆明园的自然生态,这是功能性的破坏。
圆明园的防渗工程4月1日已经全面停工,一直轰鸣了一年多的挖掘机静静地停靠在一旁,一些工人正在收拾残局,而被传耗资上亿的圆明园防渗工程也正在等待着是拆是留的最后裁决。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