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市地处四川省大巴山腹心地带,2003年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区,实施“长治”农发水保项目工程。国家取消“两工”政策的实施后,无形中加大了治理水土流失的难度,需靠农民自发投工完成的治理措施难以完成。面对新的形势,万源市总结过去水土保持工作经验,建立了工程建设公示制度,有效促进了项目实施。
公示制即是在规划小流域内各项工程动工前,向规划流域内群众公示其工程项目、规模、范围、建设工期、补助标准、质量要求、有关制度、组织领导和奖励办法;公示群众应尽的义务,包括群众应投劳投资的数量;在工程施工中途公示其工程进度、质量评价和改进措施;竣工后,公示完成的工程量、补助金额和评比结果等。公示制度的实行,首先把群众关心的事项预先告知群众,即把“知情权”交给了群众,增强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自愿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其次,杜绝了“暗箱操作”,提高了工程建设的透明度,便于群众监督,保证工程建设中责、权、利的公开、公正和公平。公示制度还为管好用好国家建设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创造了条件。
2004年度农发水保项目的旧院镇黄溪河小流域治理,由于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推行了公示制度,流域内群众有了“知情权”,增强了“主人翁”意识,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高涨,群众自愿打破地界,由水保部门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放线、统一组织施工,确保了工程质量。群众自行解决土地调整问题,主动投工完成所公示的义务建设内容,自愿承诺对青苗等损失不要赔偿,减少了群众之间、群众与施工队伍之间的矛盾和纠纷的发生,保证了工程顺利实施。同时,在流域内由群众自发组成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对工程所用材料进行义务看管,当地一群众说:“我们如果不看好材料,造成材料遗失后,用在工程上就减少了,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对我们今后的利益就有损害。”专业施工队伍自进驻黄溪河小流域以来,当地群众自发轮流地给施工队伍送菜、送粮、送水及生活用品,并主动邀请施工队伍到农家作客,有效地解决了施工队伍的后顾之忧。
万源市农发水保项目实施全面推行的公示制度,有效地扭转了过去那种地界难打破、规划难落实、质量难保证的被动局面,工程建设整体布局趋于合理,工程质量水平得到根本性提高。公示制有效地调动了当地群众及政府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了群众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认识,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取消“两工”和农村税费改革与群众投劳筹资治理水土流失之间的矛盾,实现了“要我干水保”到“我要干水保”的转变。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