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三一重工(600031)因第一个抛出股权分置解决方案而备受媒体关注。一向在工程机械行业显得有些另类的三一重工,这一次也并没有因为"全流通"问题的敏感而变得稳重些,依然我行我素。
送股又送钱
三一重工董事会提出的方案是,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以"每10股送3股和8元现金"的条件换取非流通股上市流通权。以2005年4月29日为基准,三一重工的总股本为24000万股,流通股为6000万股,在18000万股非流通股中,发起人国家股只有423.88万股,发起人法人股占了绝大部分。
表面上看,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共要支付1800万股公司股票和4800万元的现金对价,才能获得剩下的16200万股非流通股上市流通权,对于流通股股东来说,大股东算得上是慷慨的,但仔细分析,流通股股东的处境仍相当危险。
大股东大赢家
对流通股股东来说,按照三一重工2003年6月发行上市的价格和流通股比例计算,即便以发行价15.56元计算,经过2003年的10股派5元红利,再加上此次的10送3派8元的补偿比例,三一重工的流通股股东的每股成本为11元,而非流通股股东的成本仅为约1.45元。由此,更不要说那些在高价位买入三一重工流通股的小股民该是怎样的境况了。说得更明了一些,非流通股为获得流通权,实际上每股只支付了约2.18元的对价。
尽管三一重工非流通股股东按国家股权分置试点要求承诺从非流通股获得"上市流通权"之日起,至少在12个月内不上市交易或者转让;公司控股股东三一集团有限公司也承诺,在前项承诺期期满后,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股份,出售数量占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在12个月内不超过5%,在24个月内不超过10%,但这并不能改变三一重工流通股本事实上扩大近3倍的事实。
其实,要客观评价三一重工这一解决方案的合理性,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这除了"全流通"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外,也没有现成的规则和案例可循。
也许正因为如此,在首批四家"全流通"试点公司中,三一重工才敢为人先。既然是第一个方案,不管成功与否,董事会所承担的压力都要小得多,更何况还可以吸引眼球,做一回免费广告。如果这一方案获得认可,无疑将给非流通股股东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这将比三一重工挂牌上市来得更丰厚。
当然,非流通股股东要想以后在股市里套现,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三一重工的股价最终将取决于公司的成长性。从这个层面来看,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的期望倒是一致的。这也正是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所要达到的主要目的之一。
那么在工程机械行业里,三一重工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呢?其发展潜力如何?
崛起得益于高利润
三一重工是工程机械行业最早上市的民营股份制企业,也是目前这一行业惟一在境内上市的民营企业。公司创立于90年代初,崛起于混凝土机械设备领域,是中国同业中最先生产混凝土泵车、拖泵等产品的少数企业之一,由现任董事长梁稳根等五人发起成立(其中一人为兼职,因此有4个半人创"
三一"之说)。
由于所涉足行业市场容量较小(每年市场需求量仅数百台),相对于工程机械其他产品技术含量较高,
三一重工产品在早期市场经营中依靠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成本优势,取得了明显的竞争优势,特别是其混凝土泵车设备由于改进了落后的施工工艺,备受市场青睐,从而为
三一重工前期的资本积累打下了基础。
正在萎缩的优势
有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当年
三一重工的利润率高达100%以上。如此获利水平,让
三一重工获得较大发展的同时,也必然引起了其他资本的觊觎。近几年来,随着行业的发展,
三一重工在混凝土机械设备制造领域的垄断,不断为后进入者所打破,虽然目前
三一重工仍旧保持了"亚洲第一泵生产制造商"的荣誉,但今天的
三一已不可避免地面临着除同城老对手中联重科以外的新生力量,如辽宁海诺、山东方圆、安徽星马以及正在介入的宇通重工、福田重工等的激烈竞争,实力雄厚的外资企业如沃尔沃等也在近年如期进入了中国。
市场人士认为,发展初期相对较为容易获得的成就,让
三一重工习惯了获取高额利润。据测算,近年来,
三一重工在传统业务领域的利润率已下降至40%左右。
雾里看花多元化
竞争对手的增加,毫无疑问加剧了
三一重工主营业务的困难。也许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大举进入相关产品领域,成为
三一重工近3年来的重点。目前企业除混凝土机械外,借助2000年以来的行业升势,相继介入了除装载机以外的多种工程机械产品领域,包括挖掘机、推土机以及叉车、起重机械等,甚至包括了客车、城市垃圾车等特种车辆,一度号称能够生产18大类工程机械,目标是打造中国工程机械第一大集团。但是,美好理想在落地成为现实之前,最终需要经历市场的检验。
三一重工的壮志,在让市场广泛瞩目的同时,人们注意到,其新介入的产品,随着市场降温以及技术、营销管理等多方面原因,除混凝土机械继续保持明显优势外,并没有获得理想效果。很多产品如推土机,甚至仅仅勉强通过专家鉴定,便束之高阁。曾经喧嚣一时的客车制造,也随着主要技术人员的离去,而使其产品在市场难寻其踪。
对主业之外的介入,也使其在资金面上出现过困难。2003年7月,成功上市后的
三一重工,获得了将近10亿元的资金。根据决策,公司在江苏昆山、北京海淀、上海浦东等地广置田产,目的在于借行业"井喷"之机,大展宏图,创造更大辉煌。不幸的是,市场形势的急转直下,让
三一重工的这些投资受到严重影响,使之成为业内第一家大举裁员的企业,从而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了解行业的人都知道,
三一重工向来以独树一帜、发展迅猛、善于捕捉市场机会和营造品牌优势而令人瞩目。
三一重工的成就,特别是其长期以来致力于工程机械等产业发展,并不断创新进取,在泵车等产品制造方面赶超世界先进的精神,尤为难能可贵。
新近开展的大型挖掘机业务,2004年销量达412台,上市伊始便名列国产制造商前茅,成为国产品牌的生力军。不过,挖掘机业务并不属于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而属于
三一集团公司。像所有的上市公司一样,要严格区分子公司和母公司的业务,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不可否认的是,
三一重工先进的经营理念、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优秀的管理机制等都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开创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局面。
5月11日,
三一重工股票一开盘便牢牢地封在"涨停板"上,这从某种程度上显示了"第一个股权分置解决方案"的魅力。但不可否认的是,
三一重工系机构重仓股,其涨停存在很大的炒作嫌疑,以后的走势难以预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