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全国节能宣传周又到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几年前的全国节能宣传周,不仅一般百姓知之甚少,就是社会新闻媒体也没有引发相应的关注,似乎“节能”只是业内的事情,很有一些自弹自唱的孤独和无奈。然而这两年的节能工作却形成了中央重视、政府各部门联动、百姓关心的局面,这是国家的幸事,百姓的幸事,也是行业主管部门的幸事。
目前我国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16~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遗憾的是,不仅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中99%为高耗能建筑,新建建筑中95%以上也仍属于高耗能建筑,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建筑节能任重而道远。
建筑占用大量土地,挤占发展农业的耕地资源。同时在建造和使用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耗能近30%,建材的生产能耗占16.7%%,用水占城市用水的47%,建筑使用的钢材占全国用钢量的30%,水泥占2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照明、炊事、家用电器等在内的能耗呈迅猛增长态势,尤其是采暖、空调能耗约占其中的60%~70%。预计到2020年建筑面积将达到700亿平方米。到时,不仅建筑能耗将达到10.89亿吨标准煤,空调高峰负荷也将相当于10个三峡电站满负荷出力。
城乡建设与能源短缺的矛盾已经非常突出,能源和资源面临从未有过的严峻的压力。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节约能源资源的重要性、紧迫性,认真分析可行性,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从建筑的建造和使用两个方面努力做到节能、节地、节水和节材(“四节”)。
令人欣慰的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开始高度重视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能源、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努力缓解煤电油运压力,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全面推广和普及节能技术,制定并强制推行更严格的节能节材节水标准。温家宝总理要求,大力抓好能源、资源节约,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要充分认识节约能源、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明确提出,鼓励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
国务院领导同志指出,“四节”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缓解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的重大举措,意义重大,经济社会效益显著。要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部门协调,扎实推进,务求实效。建设部党组对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工作非常重视,提出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建设事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高度,认识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研究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工作。
建设部始终高度重视建筑节能工作,新建建筑分步骤实施节能率50%%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照明节能标准》以及刚刚出台的《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对建筑节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建设部2010年至2020年建筑节能目标中,我们看到了建筑节能可观、可喜的前景。
有专家指出,如果对新建建筑全面强制实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对既有建筑有步骤地推行节能改造,那么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可减少3.35亿吨标准煤,空调高峰负荷可减少约8000万千瓦时(可减少电力建设投资约6000亿元)。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数字,当然要达成这一目标,还需加强政策法规的推动,完善管理体制,加快供热体制改革,提高节能意识,加大节能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和推广。
已经开始的全国节能宣传周,提醒人们应该对节能投以更加关注的目光。但“建筑节能”既然不是从某一个节能周开始的,当然也不会随着节能周的结束而偃旗息鼓。建筑节能是一项任重道远的长期的永恒的工作。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