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王安德在济南长大时,这座省会城市还以“泉城”著称。这里水很多,泉水汩汩地涌到地面,形成水池,炎热的夏季孩子们可以在里面嬉戏。
四十年后,泉水消失了,由于工业和居民用水剧增,导致泉水干涸。如今,该城市处于中国南北部干旱地带的交叉点上。
“目前水越来越少,而且水质也越来越差,”王先生说,他是山东省济南市水力局的一名高级官员。从地理位置上讲,济南位于上海和北京中间。 但离济南不远之处,正在开始一项备受争议的工程,这项工程旨在解决逐渐减少的水资源供应问题,不仅仅包括王先生的家乡济南,更重要的是,解决北方主要城市如北京和天津的供水问题。
在这个上马了诸多大型工程的国家里,“南水北调”是其中最宏大的工程。该工程计划投资600亿美元,至少需要30年来完成,打算修建三个大型输水管道,其中两个至少长达1000公里,从水量充裕的长江及其支流向干旱的北方调水。“这是一个解决棘手问题的革命性方案,”周立铭(音译)说,他是王先生的工地负责人之一,目前负责勘测在建的第一个输水管道的一部分。
该“V”字型输水管道从农田开拓出来,地面部分宽40米,底部宽12米,深9米,由混凝土铺设,使其成为一种水流高速公路。
输水管道建设规模惊人,即使是这段很小的一部分,现场也颇为壮观,使用人力也非常多。目前正在建设的输水管道是一段特殊部分,它从黄河下面穿过,一路向北延至北京,就像高速公路的地下通道。
周先生指向邻近的黄河,强调当地供水面临的问题。近几年来,在入海之前,黄河水就已经干涸了。对于这条河,他说,“从河里舀一碗水,其中半碗都是沙子。”
中国不仅缺水,而且也是全球人均水资源占有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其668座大城市中,约400座存在缺水问题。
然而,中国也在浪费其水资源。“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耗水率是他们的7至20倍。” Urandaline投资有限公司(Urandaline Investments)的迈克尔•科米萨拉夫(Michael Komesaroff)说。Urandaline投资有限公司是澳大利亚一家基础设施咨询公司。
南水北调工程的评论家认为,除非居民及工业从根本上改变这样的水资源消费模式,否则这项工程毫无意义。北京环保社团“自然之友”(Friends of Nature)总干事薛野认为:“此项工程妨碍了中国转变其发展模式,建立一个节水型社会所做的努力。”“无论引调多少水,这个问题仍会存在。这好像是在饮鸩止渴。”
随着工业发展,富裕家庭希望享有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而使用洗衣机和洗碗机,水资源消费量正在迅速增长。多尘、干燥的北京存在着尤为严重的问题。目前,地下水供应占全市供水总量的2/3。但其地下水位正以每年2到3厘米左右的速度沉降。
科米萨拉夫先生表示,中国直到 1985 年才开始收取水费,大约从2004年才对水价进行了大幅上调。在北京,2006年的水价将达到2004年水价的两倍左右,但几乎没有市民认识到节水的必要性。济南的王先生指出, 用水超出定额的用户和工厂有望要为超额部分支付加价费用,这部分可能高达一般水价的4倍。“我们正设法把这一节水观念……灌输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他表示。
然而,要使众多低收入农民按照市场价交纳水费,在政策上和管理上都很难实施。输水管道附近的黄河河段上有很多管子引水,这是当地农民擅自安装这些水管,用来灌溉他们的小块田地。既然南水北调工程的目的是给北方城市提供干净的饮用水,并让这些城市为此付费,因此,农民不太可能得到任何好处。单就价格而言,就将阻止他们从管制更加严格的输水管道抽水。周先生表示:“普通人将不能从这里取水。”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