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至7月29日,四地楼市的表现都颇为激烈。无论是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预期影响还是供应方预期的主动调整,波动背后的原因也许莫衷一是,但棋至中盘,动荡的帷幕或已开启,新格局的雏形将很快显露。
上海:市场供应反弹
上海市场继续在低迷态势中度过7天。本周唯一令人欣喜的变化是新增供应量较上周大幅上升六成,其中住宅供应量增长近一倍。这预示着发展商的后市预期已出现微妙变化,以往的“捂盘惜售”战略已逐渐为及早入市、加速资金回笼所取代。
7月25日至7月29日,上海商品房成交均价为7255元/平方米,较上周小幅下跌1.01%。但金丰易居分析称,办公楼、商用物业的成交放量是减缓房价下跌幅度的重要原因。除去定向供应的动迁以及配套商品房,上海普通住宅的成交依旧十分萎靡。
但自7月21日人民币小幅升值之后,上海业界对后市的判断即出现严重分化。鉴于上海楼市目前仍然是境外资本的流入地之一,同时代表国际主流市场的人民币估值预期(海外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即NDF,一年期人民币兑美元)基本维持在7.7元上下,因此有相当部分的业内人士将打破僵局的冀望寄托于境外资本。
因而未来上海市场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境外资本对房地产行业风险以及人民币升值幅度的双重评估的影响。其进入与否将成为影响未来市场走势的重要标杆之一。
北京:巨幅成交波动
7月25日至7月29日,北京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反应更为直接、迅猛。尽管全市日平均成交量维持在400多套,但每日成交量的跃升幅度却从300套到600套左右不等,接近于翻番。如此巨大波幅,业内人士分析称,主要因为人民币升值后,市场反应不一,各方对后市影响的不同预期导致在本周采取了截然相反的决策。
与此同时,北京市场的供应量亦呈逐步放大态势。本周5天内北京市共有15个项目获批预售,进入市场。而在中旬,共有31个项目获批预售,京城楼市正处于逐渐放量阶段。业内人士预测,2004年经历“8·31”大限的许多土地将在今后时期集中进入市场,因此会出现阶段性放量期。随着人气逐步回升,一些楼盘会选择在这个时段入市。此外,基于房地产市场“金九银十”的传统说法,一些开发商也乐于尽早把新盘投入市场预热。
广州:房价新坐标
7月25日至7月29日,广州华南碧桂园新组团——山语以3550元/平方米的低价震撼开盘,宣告番禺板块原有的价格体系被彻底颠覆。该案首期600套单元全部售罄,成为淡市中的热销神话,也引起了周边发展商的不安。业内人士预测华南板块的价格低谷出现,未来可能会引发同板块内的价格调整。
相比率先调整的番禺,市区楼盘的成交仍呈胶着状态,不肯轻言降价的开发商依旧坚持以往的价格水平。根据广州国土房管局的数据显示,海珠区和老城区的指标盘成交价格水平维持在6400~7000元/平方米以上,销售速度较快。而天河楼盘的成交则不尽如人意,号称价格在8000元/平方米左右的高档住宅,实际成交价格只有6100元/平方米。有鉴于此,番禺发展商打破僵局的努力或许是未来市场取舍的标准之一。
深圳:观望心理减退
深圳房地产市场在近日稍显活跃,从个别开发商举办的活动和开盘情况来看,客户到场的热烈程度犹如回复到宏观调控前的态势。本周深圳关内两个新盘的推出,都受到市场的热捧,其中万科推出的第五园,当日销售一罄,成交额达3亿元。可见市场的需求量仍然旺盛,宏观调控后对买家心理观望的影响正在减退。
在二手楼销售方面,成交量也有明显上升,中原地产副总经理王楚坤介绍,从近十天的行情分析,深圳楼市逐步稳定,已走出了一个低谷阶段。7月份二手楼的成交量比6月份上升近20%。从投资者放盘时间和数量分析,深圳楼市炒家大幅减少,基本是用家市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