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央行发布的《2004年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称,发展房地产业可以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加速实现城镇化,央行将继续支持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刺激内需成为宏观调控重要方向的背景下,央行这番表态在市场人士看来是一次意味深长的转折。
《报告》指出,房地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链条长,可以带动原材料、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住宅装修业、服务业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其促进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是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
“房地产业可以拉动内需、扩大消费是一个共识,但是以前只是强调宏观调控的另一个方面,现在从《报告》的表述来看,央行的有些想法有所转变。”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房地产学院副院长陈伯庚指出,随着多种调控政策的实施,房地产信贷和开发投资增速持续下降,个人住房贷款新增额减少,这让银行感觉到了压力。
央行不久前发布的《200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6月末,全国商业银行自营性房地产贷款余额增幅同比回落12.85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商贷款余额增幅同比回落7.69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月增额明显减少,6月末个人房贷余额增幅同比回落16.38个百分点。
此次《报告》也明确指出,居民按揭贷款是商业银行的黄金资产,可以提高银行的资产质量和收益,发展房地产金融可以降低金融风险,金融业要继续支持房地产业的发展,使其支柱产业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每一个政策周期都会有侧重的地方,从《报告》的内容来看,央行的调控思路正在从整体调控向分类调控转变。”中房指数研究院华东院副院长陈晟指出,央行在充分肯定房地产业拉动内需的前提下,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住房需求分别采取不同的调控政策。
一位专家指出,汇改之后宏观经济面临新的变数,为抵御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国需要改变贸易顺差过多的情况,这时宏观经济急需启动内需以增加新的引擎。
他表示,着眼于内需是《报告》的一大特色,比如,《报告》在建议加强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时还提出,城镇廉租住房制度要支持农民进城居住,为进城农民全家提供廉租住房,使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获得在城市受教育的机会,以利于农民逐步摆脱贫困。这与中央近期采取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内需的思路如出一辙。
央行乐估房产信贷增长
《报告》预计,2005年底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可能达到20.2万亿元。假定房地产贷款余额和个人购房贷款余额占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的比例维持在2002年以来的趋势线的水平上,则2005年底全部房地产贷款余额将达到3.1万亿元,个人购房贷款(不含公积金贷款)将达到1.9万亿元,分别比2004年底增加5000亿元和3400亿元,房地产贷款和个人购房贷款分别增长20%和22%。
央行还预计2005年、2006年全国商品住宅价格增幅将会有所减缓。央行预计,在综合考虑人均住房面积改善和住房自然折旧两个因素的情况下,2005年和2006年全国商品住宅市场将会出现供给和需求大体平衡(供给略大于需求)的局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