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工程机械航母-厦工实施名牌工程纪实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5-08-23 16:37   来源:中国机电企业网

“厦工”,伴随市场经济大潮而生的中国名牌产品,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树起一个响当当的民族工业品牌,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机械制造业的集聚打造一个强劲的动力源。

“厦工”,伴随市场经济大潮而生的中国名牌产品,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树起一个响当当的民族工业品牌,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机械制造业的集聚打造一个强劲的动力源。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核心是经济,经济的支撑是产业,产业的主体是制造业。福建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何立峰在市委九届十次全会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就是在厦门经济特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结构,形成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基础产业互为配套、紧密协作的制造业基地。

一个舞动“龙头”的高端平台正在夯实,新一轮良性经济增长周期正在开始。“厦工”乘着特区发展工业制造业的满眼春光,开足马力,全速前进。

让我们再次走进“厦工”,解读“厦工模式”——一条引领企业走向持续竞争优势的阳光大道,它带来的启示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厦工模式”升级版

关键数字:厦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主导产品装载机市场占有率18%,全国第一;今年3月份产销量2800台,创全国同行单月产销量历史记录,相当于厦工2000年全年的产销量。

感言:易地改造后的厦工犹如一艘航空母舰,气势雄壮,以一种全新的经济视角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劈波斩浪,成为厦门经济特区引以自豪的国有大型企业。今年上半年,全国装载机市场遭遇“寒冬”,销量同比只增长0.96%,厦工却献上了一片“新绿”,销量增长13.32%。市场拥有率独占鳌头,为18.15%。易地改造后的厦工,抓住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机遇,更加坚定实施“名牌工程”,如虎添翼的企业产能威力正在得到“核裂变”式的释放。

厦工工业园厦工工业园位于岛外的灌南,占地1.34平方公里,是全市占地面积最大的制造企业,也是全国最大的工程机械生产基地,两个“最大”足以令人神往。蓝天白云下,偌大的厂区显得更加开阔壮观。我们坐上了电瓶车,在厂区内穿行。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昆东当起了“导游”,为记者解开厂房与厂房之间的奥妙。“我们引入物流管理理念,生产资源配置效率极高。”王昆东说,主厂区是“田”字形的,中间“十”字是两条主干道。“田”字里的上半部是厦工的主机生产区域,下半部分是厦工的物流配送中心。主机车间由东向西排成一条长龙,原材料从东大门进来,进入备料车间切割,再进入结构件车间拼装,再进入涂装车间油漆,最后进入装配车间。装配车间又连接物流配送中心,把外包协作企业的加工配件按需输送进来,这样,从装配车间出来的产品就是完整的装载机,物流十分顺畅。给这个庞大的物流架构提供“血液”的是网络信息系统,它的综合布线覆盖了园区内所有单位、部室、车间,网络数据信息点达1000多个。园区地域虽然很广,但是物流信息调度十分快捷。在物流管理和生产调度信息化的基础上,公司正在实行“准时制生产”,即按实际需求向车间配送配件和原料,避免配件、材料在车间的堆积。这就是文明生产。虽说厦工像个庞然大物,但反应灵敏,一点儿也不笨。在全国工程机械行业,说到厦工,没人不知晓。“厦工模式”一直是全国工程机械行业一道风景线。一些被誉为“知识经济新贵”的IT企业其生产组织方式备受推崇,其实“厦工模式”与之异曲同工,甚至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相当成熟了。中国第一台装载机是在厦工呱呱坠地的,由厦工与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共同研制。当时厦门是海防前线,国家经济建设投入较少,厦工只好将装载机的大部分部件分散到外协厂生产,然后再运到厦工组装,终于趟出了一条路子。这种工业产品生产不搞“大而全”,就是“厦工模式”,当时叫专业化协作。提升“厦工模式”的实质是促进高增长的技术型外包业务。厦工决策层意识到,产业集聚运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下包效应”,要保证配套企业同步成长,产生“1+1>2”的功率,就得主动“带跑”上游厂家。西方90年代以后的管理理念“母合优势战略”被应用在与这些企业的往来互动上。厦工从战略上技术上提供“共享活动”,比如研发机构和原料渠道等,这样看似“付出”,实际上“回报”更大:使用效率上升,制造成本下降,学习曲线缩短。易地改造对厦工专业化协作也是一次挑战。目前,20多家上游协作厂已经完成技术和管理的跟进改造,提高了加工能力和管理水平。“龙头”在厦门,“龙身”遍布八闽。厦工的配套基地的布局正在逐步优化,形成规模——龙岩、三明和莆田为制造件基地,泉州为机械加工基地,福州为液压件基地。

依托“海西”天地宽

关键数字: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厦工牌排名第146位。品牌价值41.39亿元。

感言:在跟随中国科考队远征南极之后,又跟随中国维和部队去柬埔寨执行任务。厦工牌装载机是工程机械行业的国家名片,挥之不去的是深重的民族情结。中国经济持续稳健走高,装载机挖掘机市场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率扩张。世界各大工程机械集团纷纷实施市场转移策略,不约而同地把目光从经济发展进入缓慢期的西方转向中国市场。一场空前的工程机械市场份额大战激烈地爆发了。

“要振兴民族工程机械工业,唯有加快发展步伐,树立自己的品牌。”这是几代厦工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是赶路人的哲学。在厦工人看来,名牌是进入市场和占领市场的最好的通行证。要塑造出一个叫响的名牌,必须在品种、质量、价格、市场和服务上下足功夫。在厦工工业园的试车场上,我们看到几十台装载机一字排开,这些全部都是新机型。跟老机型相比,显得更加精致,线条更加柔和,更有档次。王昆东说:“这只是外表,更重要的是内在性能的变化。作业效率更高,更环保,更节能,更安全。”从今年开始,厦工装载机全部换上了新装。支撑新品开发的是科技实力。厦工拥有全国为数不多的国家级技术中心,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与吉林大学合办实验室。易地改造为企业产品开发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一批先进的计算机设计生产设备安装投入一线使用,加快了产品升级换代速度。用王昆东的话说:“产品性能与跨国公司越来越近,与国内中小企业的距离越来越远,厦工牌的含金量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智力的引进和技术的引进,使厦工始终站在行业研发的制高点上。去年9月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授予厦工牌为“中国名牌”。去年由世界品牌价值权威机构“世界品牌实验室”和“世界经济论坛”共同评审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厦工牌排名第146位;今年再次上榜,品牌价值41.39亿元。正是靠着品牌效应,厦工不仅守住了原有装载机地盘,还涉足跨国公司的优势领域。中国挖掘机市场国外品牌占90%以上,国内企业只能望洋兴叹。今年厦工开始批量投放挖掘机,打着厦工的品牌向跨国公司叫板。今年1月,厦工举行年度营销表彰会。在厦工工业园里,经销商们饶有兴趣地观看厦工牌挖掘机表演倒啤酒。只见挖掘机的挖斗上捆绑着一瓶啤酒,在驾驶员的操作下,缓缓倒入桌上的杯子里。这一招是向一家跨国公司学来的。该公司刚进厦门的时候,也经常举行压火柴盒之类的充满情趣的表演,以显示叉车优异的性能。跨国公司曾经是厦工面临的最大压力,如今厦工已经充满自信地与之平等对话。崛起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为厦工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王昆东对记者说:“公司在江西宜春实行贴牌生产,这是依托品牌,实行购并的开始。公司将走出福建省,在省外一些地方建立生产营销中心;公司还将走出国门,建立海外生产基地。”言语中透露出渴求发展的宏大抱负。

挑战极限敢拼搏

数字:2003年产销量12000台,突破老厂的生产能力,在全国同行中首次创造万台纪录;今年新厂有望达到17000台,将突破设计能力。

感言:有人说:“每一个世界级大企业背后都站立着一个经营巨人。”“厦工模式”和厦工品牌的背后,支撑的则是深厚的厦工精神和求新的厦工团队。高起点,上规模,应该说为厦工创名牌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要让名牌战略美梦成真,正如省委书记卢展工所说,关键还在人。只要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创业的无穷无尽活力才能喷发出来。厦工决策层认为,管理也是生产力,而且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管理是高科技;厦工要发展,管理要跟上,我们不仅要建好厂造好车,更要培养好人才。说起厦工人,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主任工程师盖军衔。他三次参与南极科考,开着厦工牌装载机,为科考活动提供机械保障。以钢铁般的意志挑战生命极限,获得2004年感动厦门人物奖。盖军衔只是厦工人的代表。厦工人的精神概括起来就两个字“敢拼”。“厦工模式”问世的时候,就获得了“敢为天下先”的赞誉。此次易地改造是厦工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同样镌刻着挑战极限的敢拼精神。易地改造是2002年12月20日动工的,真正建设是在2003年,当年恰逢装载机行业“井喷”。既要抓住机遇,在旧厂增加产量,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又要加快易地改造,抓好新厂建设。这对矛盾如何处理?这对厦工的决策层是个考验。拼了,鱼和熊掌都要兼得。厦工人的禀性驱使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在老厂的条件,生产5000台就已经是极限了。2003年他们在全国同行中首次创造万台记录,达到了12000台,这是很多人意料不到的,被称为是行业的奇迹。厦工人靠的是连续作战和不断挖潜。当年厦工装载机供不应求,厦工人通过合理安排生产圆满完成了任务。易地改造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一项目被评为2004年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优胜奖,是当年厦门惟一一个获奖项目。当年搬迁投产,当年就达产,今年有望突破1.5万台的生产能力,达到1.7万台。易地改造虽然已经过了两年,但我们翻阅了《厦门工程机械报》,依然可以感受到当年火热的情景。装载机下线后的整机调试是确保装载机整机质量的重要手段,调试工作也是行业诸工种中最苦最累的活。别说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汗,单是调试场发动机的噪音,就叫你无法长时间承受。一到夏季,调试场热浪袭人,在烈日暴晒下的装载机驾驶室像通了电的电烤箱。何星龙是调试组的副组长,他每天像钉子一样钉在调试场上,组员流多少汗,他半滴没少流。他说:“我们都磨砺成耐高温的铁汉,只要心脏还在跳,还能呼吸,就绝对不会在调试场上趴下。”这就是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倡的特区人的“冲劲”,这就是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表现出来的“气势”。在厦工采访的日子里,我们从干部和员工的精神面貌中感受到,大干快上的劲头始终充溢在他们的心中。工业园总装一号线,工人们在有序地劳动,大家沉浸在忘我的气氛中。车间领导告诉我们,搬迁以来,全厂上下齐心协力。大家都怀着一个信念:创造效益。当时,率先搬迁的一金工、二金工车间,机床安装调试完毕后马上投入生产。四金工、部装车间也克服种种困难赶在春节前搬迁完毕,节后立即投入生产。四金工车间搬迁、安装、调试,时间短,难度大。每台设备都要安装在托盘里边,而每台托盘都有几百斤重,要从几百米远的地方拉过来,靠人工搬运。每天工人们都要加班到晚上10点,没有一个有怨言。王昆东说:“生产上创纪录,这既是数量上的突破,又是厦工文化、厦工精神的一次演绎,这是厦工宝贵的精神财富。平时我们就非常注重培养和弘扬厦工精神,党工团齐抓共管思想政治工作的格局已经形成。我们连续多年坚持开展岗位技能比武,就是要保持和激发职工敢拼的精神。”

凝聚力,向心力,爆发力。厦工人在打造民族工业品牌的大舞台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价值,唱响了激越嘹亮的名牌之歌。路还很长,但是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遥远。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