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机产品的第一块“中国名牌”颁给了单缸柴油机。这不是一个偶然。
在评选出的五大名牌产品中,时风名列其中,成为惟一的非“江苏势力”,这也不是一个偶然。 如果说,把中国名牌颁给单缸机与其悠久的历史有关的话,那么,时风问鼎则与其在行业中无可争议的地位不无关系。 在单缸柴油机这个让人爱恨交织的行业里,时风之所以能与强大的“江苏势力”相抗衡,并很快占据上风,成就霸业,凭借的是强大的终端产品平台和分布全国的营销体系及其强大的制造能力。 时风进入这个领域的时间,相对单缸机的历史来说,是那样的短暂,以至于它还不足以抚慰那些长期奋斗在这个行业的企业所遭受的种种创痛。也许,我们不必去对历史做出另外一种假设,但当时风率先推出达到欧Ⅱ排放标准的单缸机的时候,我们多少有些明白了那些看似注定了的命运或许是可以改变的。 每年600余万台的需求量,是一个多么诱人的数字,然而相对于1000万余台的产能来说,这个诱人的数字的闪闪亮光就变得跟萤火虫一般若隐若现了。当技术不再成为门槛儿的时候,当个体、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的时候,单缸机终于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技术开发的停滞与残酷的市场拼杀缠绕在一起,单缸机行业宿命般地走到了今天这个十字路口,即使那些最资深的人士也认为单缸机已经不值一提,它成了落后与低技术含量的代名词。 可是,没有人能够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单缸机在以后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不可能被多缸机所替代,因为中国的农民的购买力还远未达到那样的承受能力。我们知道,即使最便宜的多缸机也要比单缸机贵上两倍以上。如果放眼世界,大概还有30亿的人口处在中国农民这样一个消费档次。 单缸机最让人痛心疾首的是它的排放、噪音等指标与绿色环保概念格格不入。尽管技术派人士认为单缸机的技术改造潜力有限,属于淘汰产品,但时风等企业在这个方面的努力证明,单缸机的排放指标达到欧Ⅰ或者欧Ⅱ标准是完全可以实现的,问题只在于达到这个标准的产品成本大概要提高20%以上。 在多缸机领域,实行强制性排放标准对提高我国内燃机制造水平已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由此看来,对单缸机实施强制性排放标准已经势在必行。原准备在2005年开始实行的欧Ⅰ排放标准已经推迟到2006年,如果这个标准能够如期、严格地执行,中国这个单缸机制造和消费大国也许会与世界水平走得更近一些。 经济规律从来都不会按照悲观主义和怀疑论者的逻辑去运行,单缸机的历史使命还远未完成。对于单缸机生产企业而言,顺应和遵循经济规律,主动、积极地行动起来,才是真正明智的选择。 “中国名牌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时风集团总经理刘成强这句话说得好。如果这五个中国名牌能够齐心协力地致力于单缸柴油机的技术升级,那必将对中国单缸机产业产生深刻的影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