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的考古人员,近日在南水北调中线滹沱河倒虹吸工程施工现场,发现了一个宋代石桥的遗迹,共出土石桥各类的构件近百块。
滹沱河倒虹吸工程的施工人员在距地表约7米深的沙层内发现10余块石料,河北省和石家庄市的文物部门组织专家进行了现场鉴定,认为是一座古桥的构件。随后,石家庄市文物局组织专业人员实施了抢救性发掘,共挖掘出石桥的各类构件近百块。其中,部分石块上刻有文字,桥面石表面光滑,最大一块长2.2米、宽0.9米、厚0.5米,吸水兽雕刻精美、形象生动。 考古人员根据发现的情况判断,认为此桥始建于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重修于金大安三年(公元1211),是一座民间集资兴建的平板石桥,具有一定的考古价值,对于研究石家庄一带的历史、交通以及滹沱河水系的变迁具有较重要的意义。目前,这一古桥的构件已被运往赵县赵州桥公园妥善保管,待赵州桥桥梁博物馆工程启动后,将对该桥进行复原展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段长461公里,经过这个文物大省古文化遗存最丰富的地区。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南水北调河北段涉及文物进行地面调查,发现了古代文化遗存地点或丰富区、段155处。滹沱河倒虹吸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率先开工的项目,于2003年底开工,是石家庄到北京段应急调水工程的一部分,目前已完成工程总投资的近一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