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车流如织的北京西四环路下面,挖掘机正欢快地工作着,世界上第一次大管径浅埋暗挖有压输水隧洞正在穿越五棵松地铁站,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就这样悄悄踏进北京。到2010年,奔流不息的长江水会跨过淮河、穿越黄河、涌入海河流域,北京人就要喝上甘甜的长江水。
历经50载论证的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分别于2002年和2003年正式开工,截至今年8月底,中央已累计下达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工程投资90.1亿元,首批开工项目基本完工。按照规划,工程建成后,东线、中线、西线将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连接,构成中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新的中华“水网”,长江、黄河儿女不仅可以同饮一江水,工程带来的巨大效益也将实现“南北双赢”。
建设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实现创新
作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调水工程,实现两大江河千里携手的南水北调工程具有跨流域、跨地区、涉及范围广、投资大、周期长等特点,建设管理涉及技术、经济、环境、社会等诸多方面,工程既具有公益性性质,又具有一定的赢利性功能。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委会办公室主任张基尧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建立协调高效的管理体制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重要保障,在充分考虑工程的特点、历史和现状条件下,南水北调确定了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了南水北调工程项目法人,作为工程建设和运营的责任主体,在建设期间,对主体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筹资和资金使用负总责。
根据南水北调工程点多、线长、单项工程繁多的特点,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的积极性,根据参加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的单位多,需要协调的问题较多,管理难度较大的特点,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确定了项目法人直接管理、代建制和委托制相结合的工程建设的全新管理模式。
作为跨流域、跨省市合理配置水资源的特大型水利基础设施,南水北调工程具有公益性和经营性双重性质,主体工程投资达1240亿元的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和中线一期工程,建起了全新的投融资机制,实行多种渠道筹集工程建设资金。除中央和地方资金外,还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银团融资模式融资,为工程建设提供了长期稳定的信贷资金。
确保不会“污水北调”
治污是调水的前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打造东线“清水廊道”、保护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一库清水”,是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衡量工程成败的关键。为实现“一江清水北上”的目标,国务院要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要始终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这一“三先三后”原则,要把节水、治污放在首位。
没有环境保护,调水的基础就会瓦解。因此,工程规划推出切实可行的治污方案,强调以治为主,形成“治理、截污、导流、回用、整治”的治污工程体系。按照规划,东线一期工程将于2007年通水,全线水质要稳定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南水北调东线正在迎来首次“大考”。一场新的治污攻坚战正在调水沿线打响。张基尧介绍说,南水北调能否成为一项生态工程,水环境治理与保护是工程成败的关键。国家和沿线各地正在加大监督管理力度,落实水污染防治措施,确保2010年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京津冀豫人民能够喝上“放心水”。
带给百姓系列实惠
按照工程规划,到2050年东、中、西三条线路建成后,可以给北方地区每年增加450亿立方米供水量,相当于增加一条黄河的年径流量,可以基本解决黄淮海平原,特别是京津地区水资源严重的供需矛盾,实现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将大幅减轻南方水灾危害,增加北方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事实上,南水北调工程首要目的是解决北方地区严重的缺水问题,因此工程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生态工程。但南水北调不仅给北方补充水,还有一个重要使命就是使江汉流域的经济和生态等健康发展,实现“南北双赢”,带给百姓一系列实惠。
南水北调工程实现以后,可以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这一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解决700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问题,通过提供清洁的饮用水源,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间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每年可拉动中国经济0.12个百分点,提供15万个就业机会。
南水北调实施后,西北、华北7.6亿多亩耕地的农田用水基本上能得到保证。西北广大的荒山、荒地、沙漠、戈壁有望变为绿洲,森林的成材量和草地的载畜量也将大大增长。
南水北调不仅调来了水,也调来了电。沿着河线兴建的大小水电站,约略估计,其总装机容量在1亿千瓦左右。
有水自南方来,泽惠生灵无数。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勾勒着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展示着中华民族图强振兴的历史性进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