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巨型的中国京剧脸谱缓缓被拉开,沉静的蓝色“LINDE”变成了火热的红色“LINDE”。日前,林德叉车在上海宣布全球范围内启用新标志。
海因德里希·温策尔的名片也从原来的厦门林德叉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换成了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看着这一改变,温策尔心中充满了感慨:从1993年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到现在,他几乎已经完全融入了中国,这不仅表现在他娶了漂亮的中国太太,有个幸福的家庭;林德叉车在中国市场从鲜为人知到稳居高档叉车市场第一位,已经使温策尔的职业生涯和中国紧紧地绑在一起。 认真听翻译的解说,飞快地将问题记在笔记本上,不时和身边的下属低声交换意见,随时补充回答记者的问题。或许就是这种孜孜不倦的精神才使温策尔带领林德叉车在中国飞速发展。 加速中国战略 “厦门林德叉车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时光,就像一位女士一样需要新的化妆”,温策尔做了个有趣的比喻。但是,林德叉车换标及林德(中国)的更名,“绝不是简单的表面‘化妆’,而是林德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 林德集团进入中国已有十年之久,林德叉车在中国取得了骄人的销售业绩,从最初的年销售量100多台上升到2004年的6000台,业绩逐年稳步增长。从1998年以来,林德叉车已连续六年保持超过25%的年增长率。“2004年的销售量在国内高档叉车市场的占有率为30%,稳居国内高档叉车市场第一位,同时高居国内仓储叉车市场及国外品牌叉车市场第一位。” 用数字来介绍林德叉车的发展时,温策尔难以掩饰脸上的喜悦。 “由于中国市场的良好表现,德国总部对中国市场进行了长远规划,以加速林德在中国的发展布局。”温策尔透露,“目前集团正继续追加在中国的投资。” 作为新兴市场,中国的确为温策尔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据统计,在中档叉车市场,中国目前的需求量约为1.4万台,在未来几年预计增长15%~20%,高于全球市场的增长率。 与中国市场的蓬勃发展相比,在欧洲市场,近几年来叉车市场的表现一直是波澜不惊,仅有1%~2%的增长速度。 “欧洲物流市场已比较成熟,因而更多的是产品的更新换代。但在亚洲就不一样,它正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有大量新的需求。在中国,林德叉车每天都会发现新的潜在客户,而这些客户也正在进行新的投资。”除此之外,不少大中企业正在进行技术上的大改造,这其中就包括体制、设备和物流方面的改进;加之中国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世界制造基地,很多的国外企业都不失时机地开展了在华业务。 在温策尔眼中,中国市场就是林德的一块“风水宝地”。“十年来,中国叉车的年市场容量已从1.7万台提升到2004年预测的6万台,增长了2.5倍,而同期世界叉车市场总容量仅从40万台提高到63万台,中国叉车占世界市场份额也从不足5%上升到现在的10%。也许再过十年,中国叉车的年市场容量可能超过20万台,在世界的市场份额可望达20%。”从他充满笑意的眼神中,似乎看到了林德叉车更辉煌的未来。 创新势在必行 成立于1879年的林德集团,是全球知名工业企业,在全球拥有120多家分支机构,是构成法兰克福DAX工业股票指数的30家公司之一。 “作为一家超过百年历史的企业,保证基业常青的办法就是创新。”温策尔对“创新”二字再三强调,“我们正面临着一个寻求创新和突破的新阶段。”林德集团在新的CEO就任后,大刀阔斧地推行新措施,调整企业战略布局,引入新的发展策略,以使企业在保有百年优秀文化的同时,不断开拓创新,成为富有创新精神和远见的公司。 “更换标志是不是我们创新的一部分?是的。”温策尔很果断地回答。 “你们不用担心这个新标志是否会被市场接受。”看出记者的疑惑,他自己抢先做了回答。林德德国总部早在2003年就进行了换标行动,“2003年我们DAX股票是30欧元,而2004年,股票已经升到了60欧元。”温策尔很得意地举出这个例子来打消记者的顾虑。 “实际上,换标志只是一种形式,更主要的是我们能够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美国皇冠叉车公司、芬兰ROCAL叉车公司以及意大利OM叉车公司准备在中国建立销售公司的消息不绝于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叉车市场上,为了稳定林德第一的地位,温策尔和他的团队进行了不少创新。 “我们是第一家能够给客户提供租赁服务的叉车公司。”温策尔对自己领导的团队颇为满意。“随着竞争的加剧,我们必须要在服务上进行创新,租赁就是个很好的方法。”随着商务部颁布的《外商投资租赁业管理办法》的试行,林德的租赁业务被更多的客户接受。“中国是我们全球战略的重要支点,而创新服务则能帮助我们巩固这一重要战略市场。”温策尔再次强调。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