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作“制造业粮食”的钢铁在中国进入制造业大国时代后一跃成为引人注目的经济“风向标”。9年前以年产1亿吨钢首次成为世界钢铁第一大国之后,中国令人吃惊地在“亿吨量级”上连跨两大步,今年钢产量将历史性地突破3亿吨。与此同时,结构调整也几乎成为钢铁业内的最大共识。钢铁大国将在“机遇与挑战”的交叉地带找到向钢铁强国转型的路径。
已年过7旬的冶金业老专家董贻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中国钢铁业的发展速度之快连称“想不到”。中国在1996年以年产1.01亿吨钢首次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钢铁大国,之后年产钢水平一路跃升,至2003年首次达至年产2亿吨钢的规模。中国从年产1亿吨钢升至2亿吨级,用了7年时间;而从2亿吨再升至今年3亿吨级的台阶,仅仅用了2年时间。 钢铁业产量连续9年稳居世界第一,这几乎与中国宏观经济进入新一轮发展期和上升期是同步而来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负责人在一次研讨会上公开表示,至少在2010年之前中国钢铁业依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只要中国宏观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健康、较快的发展速度,其对钢材就会有一个刚性需求,这个刚性需求是较为稳定的。中国最大钢铁企业宝钢董事长谢企华说,中国进入汽车时代、家电时代和住房消费的新时期,也就是中国钢铁消费进入了扩张期和升级期。城市马路上来往的轿车越来越多地“穿”起国产的“外衣”;世界第一斜拉索桥和举世瞩目的西气东输工程都大量采用宝钢的高等级钢品。在最近3年里,国内钢材价格已上了一个新台阶,“即使市场再有波动,钢价看来不大可能再回到过去的低水平”。中钢协人士作出了这样的判断。 钢铁业是中国最早实行完全市场竞争的产业领域之一,国内市场已成为中外钢铁巨头争锋的主要舞台,中国钢品出口也在引起国际市场的关注。26年前,作为中国改革开放“1号工程”的宝钢打桩开建之时,意味着中国钢铁业在“一个最高的尖端上”与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一下缩短了20年的差距。如今,宝钢继续一马当先,代表中国竞争性行业和制造业连续2年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排名。鞍钢与本钢联合后正在着力打造现代化的巨型钢铁企业。首钢在搬迁重组后将成为区域核心企业。武钢也在加紧规模扩张和技术升级。世界著名钢铁业咨询机构——“世界钢铁动态”总裁在越洋电话中对记者说,中国钢铁业已在国际市场上成为一个有主要影响力的力量之一,中国将涌现一批世界级钢铁巨头。 当中国钢铁业一路高歌猛进、在历史上最为“春风得意”的时候,内在深层次的矛盾也暴露得最为明显。这个矛盾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透支”。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利润空间,使得钢铁业的投资空间被过度“透支”,近年来钢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的高峰值甚至接近了100%。投资过度必然带来产能的过度释放,今年钢产量的预估数连连上升,从年初的3亿吨,升至3.4亿吨,最近又有权威人士作出超过3.5亿吨的预计,而去年国内钢产量仅为2.7亿吨左右,为此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负责人在一次会上发出了“增加的7000多万吨钢用到哪里去”的考问。钢价在“透支性”的上涨后又深度下跌,其巨幅波动引发市场的“冷暖”巨变。上游铁矿石、煤炭等原料价格也在大幅波动。 董贻正说,中国钢铁业快速发展有其合理性,但“速度实在太快了”。国内钢厂“谁都想当巨头,结果必然是谁也当不成巨头”,产业集中度太低,最大钢厂宝钢在国内钢产量中的份额不足10%。宝钢总经理徐乐江说,中国钢铁业在登上“3.4亿吨钢”的台阶后,必然会进入一个调整期,解决集中度的问题。“世界钢铁动态”总裁也作出了相同的判断,中国钢铁业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势在必行。 近期出台的国家首部完整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被视作中国由钢铁大国“自觉”向钢铁强国转型的最直接信号。这个政策指出了钢铁业转型的最明确的路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谢企华在解读这个政策时说,适当控制住钢铁业发展的总体规模;将现有企业的搬迁重组与新增生产能力结合起来,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产业技术水平,设立环保、技术、投资等产业准入门槛,以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将是今后中国钢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河北、江苏等中小钢厂较为密集的省份已在对照产业政策的要求着手钢铁业的调整。宝钢、鞍钢、武钢、首钢等钢铁核心企业都在积极参与产业的调整重组。至2010年中国将形成1至2家年产钢3000万吨以上的大型钢铁集团和若干年产钢10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将达到50%以上,至2020年这个比例将进一步上升至70%以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