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时评:明年宏观调控应着眼三个基点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5-11-16 15:50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高辉清

最近,中央提出“(在十一五时期内)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句话背后包含着一个异常艰巨的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并不宽松,其腾挪空间之狭小甚至堪称改革开放以来之最。

最近,中央提出“(在十一五时期内)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句话背后包含着一个异常艰巨的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并不宽松,其腾挪空间之狭小甚至堪称改革开放以来之最。

明年宏观调控的三个基点

考虑到2005年经济的收盘情况,我们认为侧重点应该放在“平稳”上:首先,明年经济发展不能太快,因为我国经济刚刚从高位小幅回落,如果在此基础上加速发展,很快就会再次变得过热。其次,经济也不能发展太慢,否则就会引发通货紧缩。

事实上,从1997年以来,我国一直就在进行着反通缩的拉锯战,8年中就有3年物价是负增长。居民消费能力远远落后于巨大投资所形成的生产能力,产品严重供过于求,使得物价具有了“天然的”下跌本能。从目前情况看,由于投资项目的在建规模异常庞大,前所未有的新增产能将从今年起逐步释放,并在2007年达到最高峰。届时,如果没有相应的需求来“对冲”,一场前所未有的通货紧缩立刻就会来临。

由此可知,在“十一五”时期,中国经济对“平稳性”具有前所未有的强烈要求。保持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应成为明年宏观政策需要考虑的第一个基点。在这种情况下,2006年就有必要继续实施稳健型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当然,在继续维持多年来稳健政策总体不变的情况下,明年我国的调控政策需要做一些结构调整。2005年我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外需所拉动,全年GDP增长中至少有3个百分点将来源于外部需求。然而作为一个大国,我们不能将经济增长的希望长期寄托在出口之上,否则不仅会恶化我国经贸发展的外部环境,而且会削弱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影响国民经济的安全。正因为如此,中央提出在“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应当主要建立在内需之上。

扩大内需包含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方面。然而,作为本轮经济过热主要诱因的投资增长迄今为止依然偏快,没有明显回调的迹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扩大内需的方针体现为进一步刺激固定资本投资,则就走向歧途了。换句话说,明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第二个基点应当放在“稳投资,扩消费”之上。

“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则是明年宏观调控的第三个基点。国家计委在1994年制定“九五”计划时,就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是迄今为止,这一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反而日趋严重,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增长的绊脚石。当然,与过去相比,“十一五”规划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已经前进了两大步:一是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衡量标准;二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为此,政府将从明年起通过市场、行政和法律等多种手段,鼓励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资源勘探开发,限制资源高消耗型企业发展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时,将加大科技投入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转换经济增长方式难度最大

不过,现实中的问题在于,在宏观调控方面上,“知”与“行”从来就难以合一。在3个基点中,第一基点即“保持经济平稳”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把握。因为我国政府在经济总量调控方面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近十多年来经济增长就一直保持在7%—10%的狭小区间内运行,没有出现过大起大落。明年如果继续坚持稳健型的财政货币政策,GDP增速的跌势会相当平缓。但是,根据今年经济“收盘”状况的不同,明年的政策会在总体稳健的前提下做一些微调,比如进一步压缩财政在建设方面的投资力度,适度增大信贷规模。

第二基点即“促进消费”将是明年宏观调控的重头戏。从理论上讲,促进消费,有二种方式:一是增加居民的收入,二是培育市场消费热点。在前一方面,政府将采取许多措施。比如,全部减免农业税,进一步提高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保证水平,并且提高个税的起征点和公务员的工资等。但是经验证明,收入政策的调整和到位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刺激消费方面,能够直接见效的还是对市场消费热点的培育。

第三基点即“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可能最难完成,在此目标导向下制订出的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也最难以把握。比如说,资源高消耗型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而且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它们往往是地方政府的财税主要来源,大规模整顿这些企业必然会遭到地方政府的抵制。再加上,明年起全国都要免征农业税,基层政府的财政更将捉襟见肘,不管什么类型的工业企业在他们眼中都会变成一根救命的稻草。由此观之,限制资源高消耗型企业发展的政策将在绝大多数县乡镇都难以得到有效执行。最终的实际效果可能就是,大中城市里的中小型资源密集型企业被整顿,大型企业优势有所加强。与此同时,更多的中小型资源密集型企业则被转移到乡镇基层。

再比如,明年国家将加强对科技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但是,科技创新是一项充满风险的长期性投资,而国有企业领导人的每届任期都很短,他们不会去做这种“为他人做嫁衣”的事情。而对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如果能够真正获得国民待遇就是最大的幸运,科技创新暂时也还不属于他们需要关心的事情。所以,这一政策最后的效应可能只能集中地体现在高科技产业获得了一些宽松的发展环境而已。

对股市影响比较显著

相对而言,明年的经济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反而相对显著些。2006年经济将保持相对平稳发展态势,增长幅度将比今年略有回调。而从历史经验来看,企业利润的回落速度总是要大于经济总量的回落,明年企业的效益将在今年滑坡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在这种情况之下,明年股市出现大牛市的可能性较小。但是,出于支持金融、投资和国企改革的需要,政府对股市的发展将继续给予各方面的政策支持,股市出现大幅度回调的可能性也不大。在这种情况下,明年股市将是一个平衡市。

在转换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中,资源密集型的企业利润都将受损。国家发改委将对水泥、钢铁、皮革、造纸等行业提出结构调整的指导性意见,对企业能源消耗和环保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些行业中,劣势企业将面临兼并和协议转让的命运,而龙头企业由于竞争对手的减少,反而能够获得较多的市场。这就为2006年的中国股市提供了两个很好的题材——重组和蓝筹。

相关资料:高辉清: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战略研究处处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天则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