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典型代表,三峡库区的金融需求正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005年11月15日在重庆指出,在我国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的背景下,推动西部大开发,既不能沿用过去给资金给规模的政策思路,也不能过多依靠政策贷款,而是要大力推进金融机构改革,构建提供良好金融服务的机构组织,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留住和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源。
周小川是在“三峡库区(重庆)经济发展暨金融服务高层论坛”上发表这一观点的。此次论坛由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论坛旨在引起社会各界对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广泛关注,充分发挥金融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作用,为推动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争取金融支持和高水平的金融服务。
强烈的金融需求
三峡库区是长江上游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长江沿江地区经济发展、加强东西部经济交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三峡工程开工以来,库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迁建及移民居住环境大幅度改善。
与此同时,人们也注意到,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产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不少,突出表现为工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条件差、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
从金融业发展方面来看,库区存款增长速度与全市和全国基本同步,但贷款增长速度远低于全市和全国平均水平。1997年—2004年,库区人民币贷款年均递增9.9%,分别低于重庆市4.7个百分点和全国3.2个百分点。
正因为此,三峡库区经济发展对金融支持提出了强烈的要求。解决好这一问题,无疑将对整个西部开发都有着示范作用。
寻找新的解决途径
过去人们一提金融支持,大多想到的是设机构、放贷款,但是在市场经济格局下,必须要有新的思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周小川分析说,西部地区作为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很大,存在较强的金融需求。然而,很多金融需求还不能够得到满足,一些企业自主资金不足,融资难度较大,资产负债率较高。另外,西部地区受自然条件限制,传统经济成分所占比重相对较大,无论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还是发展中小企业,调整产业结构,都需要金融界给予更大支持。
周小川指出,解决西部问题,需要大力推进金融机构改革,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留住和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源,为充分发挥好市场金融资源配置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在较长的时间内,西部大开发需要更好地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但传统的金融模式也面临挑战。
很多人对政策金融机构寄予厚望,实际上政策性银行也面临着继续发挥作用和转型的任务。从国际经验来看,20世纪90年代,各国政策性银行纷纷进行转型,总的来看,有一些国家政策性银行,向开发性金融机构转型,这是目前出现的一个主流趋势。
因此周小川认为,政策性银行转变为有竞争力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在提供国家财力许可的金融性服务的同时,可以更好地为包括西部地区在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和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持久的金融服务。
改善金融生态吸引资源
周小川再次阐述了他所提倡的金融生态环境理论。他强调指出,一个地区金融资源投入量的多少,与该地区的金融生态密切相关,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可以通过改善金融生态吸引金融资源。
周小川说,经济相对落后并不意味着经济生态差,比如西部一些地区能够有效改善金融生态,并形成了吸引金融资源的比较优势,从而为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结构调整提供了可持续的资金支持。
显然,三峡库区乃至整个西部大开发都应拓宽思路,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渠道,挖掘灵活的金融产品,使当地的金融机构能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谋求发展空间。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