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工程机械行业,经历了太大的落差,可以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冰火两重天,是经济周期的理性回归,还是宏观调控的硬性打压?又是岁末年初,虽然宏观调控已经被我们听出了老茧,我们还是不得不提起它,因为2005年的日历新的一页又掀开了,拍脑袋的盲目乐观、无根据的迷茫忧虑只能使原本艰难的处境雪上加霜。从中央提出2004年初GDP增速7%的调控目标,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4全年9.5%的实际增速;从土地、信贷等行政手段的运用,到加息、缩减国债等财政、货币政策的双稳健。工程机械不是直接被调控的行业,却下降明显。而这其中,又夹杂着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博弈、“十五计划”向“十一五计划”过渡等因素的影响。梳理2004年的各项政策,2005年,等待我们的将是什么样的命运?这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宏观调控目标是否实现
2004年4月开始,为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膨胀的势头,缓解经济发展中的能源瓶颈,限制高耗能行业扩展,中央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4月25日,央行决定25日起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4月27日,国务院发出通知,提高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4大行业投资门槛。4月28日,国务院严肃查处“铁本”违规建设钢铁项目。
同时,中央强化信贷审核和监管。适当控制货币信贷规模,优化信贷结构,对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新建项目和改扩建项目,金融机构不予贷款。加强用地管理,继续清理开发区,整顿规范土地市场。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批准用地。
央行在先后打出系列政策“组合拳”,三次动用存款准备金猛药,仍未有效遏制投资过热的情况下,于10月28日做出9年来首次加息的决定: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以及其他相应措施。
然而,经历了这些政策之后,7%的调控目标仍然没有实现,7%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也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指标。钢铁、水泥、电解铝、房地产等调控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势头虽然得到了抑制,但是,整体上还没有达到中央的调控要求。从表1中可以看出,全国2004年1-11月的固定资产增速为28.9%,有所减缓,但是,受调控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仍然过高,同时,他们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也在上升。调控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远没有达到要求。
行业
实际投资额/亿元
比2003年同期增长率/%
2004年1-11约占
总投资额比重/%
2003年1-11月占
总投资额比重/%
全国总计49274.32
28.9
100.0
100.0
煤炭开发及洗选业514.65
62.8
1.0
0.8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120.98
216.7
0.2
0.1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609.47
33.9
3.3
3.1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541.03
104.1
1.1
0.7
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4092.10
48.9
8.3
7.2
房地产业11906.67
29.2
24.2
24.1
房地产业虽然有泡沫之说,但从表中数据来看,投资增速没有想象中那么快,同时占固定资产总投资额的比重虽然基数较大,但2004年1-11月只比2003年同期上涨0.1%。
所以,不论是政府还是经济学界,一致认为中国的宏观调控还要继续,一放松,固定资产投资就可能反弹。
影响宏观调控效果的主要因素
1、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一些地方在经济发展思路上还没有完全摆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思维模式,地区之间相互攀比,把增加投资作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手段。2004年前两个月,中央项目投资只增长12.1%,而地方项目投资增长却高达64.9%,增幅同比提高24.7个百分点。有些地方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搞一些“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个别行业或个别地方 “热”,对投资增速过猛、规模偏大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导致这个结果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税收中央拿走的多地方留成的少,但地方刚性支出越来越多,地方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就必须增加新的投资,有新的项目。所以,地方政府追求投资规模是有内在动力的。
2、民间资本和体外融资的存在。虽然利率调高,但对抑制投资需求的过快增长还没有产生明显效果。中国私营经济实际上一直在经历着迅猛的有机增长,目前,国有资产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民间资本是推动投资继续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民间投资本来在银行信贷方面就没有优势,所以,信贷政策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控作用有限。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GDP增速/%1993年50.613.42003年26.79.12004年25.89.5
两次宏观调控的对比
1993-1997年,中国也经历了一次宏观调控,对比两次宏观调控的异同点,可以看出本轮宏观调控的一些特点,以利于我们判断今后行业发展的走向。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GDP增速/%房地产投资增量÷GDP增量/%1991年32.79.22.71992年117.514.27.871993年16513.515.091997年-1.28.8-0.581998年13.77.811.221999年13.57.113.142000年21.5811.902001年27.37.517.332002年22.8818.412003年30.39.119.562004年29.2(2004年1-11月)9.5
相同点:
1、背景相似。两次宏观调控都发生在固定资产投资极度膨胀的情况下,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电力、煤炭、运输紧张,资源约束增大,进口加快,粮价上涨。1993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GDP增速尤其不正常。
2、措施相似。都十分注重调控投资和信贷,加强金融调控、控制信贷规模,清理在建项目,严格控制新建项目,防止物价过快上涨,重视农业和粮食生产。同时,行政手段的作用很明显。
不同点:
1、针对对象不同。1993年的宏观调控主要针对房地产、证券等行业,而本轮宏观调控针对的主要是钢铁、水泥、电解铝、房地产等行业,大部分都是一些能源消耗量大、污染严重的行业。
2、调控方式不同。1993年更注重金融手段,16条调控措施中,前11条都与金融有关;其它措施包括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管理、强化税收征管、推进物价改革、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过快增长等等。2004年的宏观调控非常注重控制土地这一闸门,把土地作为重要调控手段,这是我国独有的;同时,还提出了加强经济运行调节、促进煤电油运和原材料供需衔接,做好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的调控与监管,节约资源等调控办法。
3、调控效果不同。1993年的经济是整体过热,通货膨胀率高达20%,金融秩序混乱、消费需求膨胀、财政困难加剧、通货膨胀加速、出口乏力、外汇储备下降。所以1993年的调控目标是保持经济发展的好势头,实现“软着陆”。而本轮调控是在经济投资过热的情况下进行的,通货膨胀还不明显。所以目标是实现经济平稳协调较快发展,降低一些高耗能行业的投资增速。总的要求是:统一思想、狠抓落实,明确重点、区别对待,深化改革、完善机制,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中国的经济增长已到了一个转折点,要由出口及投资带动的经济增长,向由国内需求带动的经济模式转型。所以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是今后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工程机械行业受挫原因
工程机械行业不是本轮宏观调控的直接对象,但却是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
1、各项调控政策分析。中央的各项调控政策,虽然不是直接针对工程机械行业,但是其调控的行业直接涉及对工程机械的需求量。钢铁、水泥、电解铝和房地产等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工程对工程机械的需求量很大,这些行业受抑制,自然会带动工程机械行业的下滑。国家土地政策的收紧,必然减少土方施工量,所以,土方机械下滑尤其厉害。
2、“十五计划”向“十一五计划”过渡的影响。2005年是国家“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大部分投资处于收尾阶段,“十一五计划”的投资还没有实施。估计在2007年才能达到投资的高峰,正好与宏观调控的周期吻合。国家的每一个五年计划都涉及到许多大型工程的建设,而每项工程总投资额约8%用于设备投资。因此,工程机械在这样一个过渡时期,行业出现波动在所难免。
3、据预测,2005年国民经济的增长幅度在9%~10%之间。既然经济还要增长,调控还得继续,工程机械要想发展就必须认清形势。国家提倡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目的是要解决环保问题,资源浪费问题,要发展循环经济,保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这就会减少新的增量投资、改造提升存量投资,这种转变导致的结果是投资方向的变化,在节能降耗、低污染上采取措施。工程机械是投资类的产品,这就决定了在当前的形势下,工程机械的发展比较趋紧,再盲目扩量会出问题。工程机械行业应该利用这次宏观调控的机会,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新的功能。所以,面对宏观调控带来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工程机械不是上量,而是提升含量。
2005年调控方向预测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认为宏观调控并不仅仅是几个行业投资过热造成的,还包含有以下几方面深层次的原因:
1、2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在加快城市化的进程和开发区建设中占的土地已经超过中国两千年来建成区的面积,占用土地过多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2、由于占用土地过多,中国目前有5000万“三无”农民,他们无土地,无就业渠道,无社会保障。
3、中国目前有630多个县人均占有耕地不到0.8亩,而0.8亩是联合国人均占有土地的警戒线,超过了这个警戒线就意味着生存有问题。
4、城市改造,国企改制,几十年遗留的问题在改制过程中大量暴露出来,并要在几年中加以解决,这些问题对社会的稳定都带来了隐患。
5、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能耗高,污染大,资源浪费严重,为将来的治理带来了巨大的难以承受的包袱,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6、中国当前遇到了粮食和能源短缺的巨大挑战。
7、2004年的宏观调控并没有使经济增长速度降下来,说明2005年宏观调控仍然会继续。
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了2005年的速度比2004年高出1个百分点,这说明中央并不是要放缓经济增长的速度,而是要提倡科学的发展观,增长的方式要变,中央调控的目的是要实现经济方式的转型。进入2005年,我们看到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已经很明朗。中央也表明要严防经济“不着陆”。2004年上半年,全球还普遍处于“低利率时代”,但从下半年开始,随着经济增长,利率逐步回升。基于这种回升势头,2005年加息仍是基本走势,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将走出“低利率时代”。近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同时,发改委也定调2005年电煤价格涨幅8%,过高将会进行干预。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2005年中国宏观经济依然是延续宏观调控的路线,固定资产投资会继续放缓,经济结构将会进一步调整,一些高耗能行业会继续受到抑制,同时,进一步避免通货膨胀。
所有这些都表明,对于工程机械行业来说,本轮宏观调控的影响两年内不会消除。
热门推荐